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家兄朱元璋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暂时只有工部受伤的世界达成,各部人精

第二百一十二章 暂时只有工部受伤的世界达成,各部人精

杨思义想清楚之后,心中也警惕起来,平日里相互敌对的李善长与刘基,今日却是突然一致起来,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随即,杨思义看向朱元璋与朱元启。

“禀皇上,明王,臣下方才思虑良久,方才幡然醒悟,如今户部最重要的,仍旧是将田地以及百姓户籍落实下去,也实在没有精力管理宝钞之事。

臣下认为,可设立一部,由皇上择一人管理。”

杨思义说完,其余人都是心中赞赏,如今宝钞之事户部插不上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保住赋税的权力才是。

而朱元璋与朱元启听后,却是有些高兴不起来,他们两人的本意,是想将赋税之权,一起移交到财部,如今杨思义主动放弃,选择退后一步,他们还真开不了口说赋税的事。

尤其是朱元启,经过这次,他算是知道这些老狐狸了,一个个的,若不是关乎到自己,想让他们开口,一个字,难。

每个人的心思,也极为复杂,像宝钞这样利国利民的事,确实通过极快,能够很快达成共识,但在归属权这里,只要沾点边,就想揽下来,从这里朱元启也是看出来了,若是有利于大明的事,他们一点都不会含糊,毕竟每个人都是真心想大明能够好起来的。

但是,每个人却都是想着将事情给揽下来,以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力,朱元启虽然觉得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也是给他涨了见识,让他知道,朝堂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何况今天的事,还只是冰山一角。

朱元启心中一叹,他已经能够想到,朱元璋定然不会再说赋税之事了,即便是他,也开不了这个口,不然就是胡搅蛮缠了,除非李善长或者刘基这些人,能够站出来冲锋陷阵。

但这事,想想就还是算了,李善长已经说过一次了,不可能再站出来说,不然,李善长就和户部彻底结仇,基本难以和好的那种,而刘基,更不用指望了,别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赋税这块的事。

至于朱文正,同样也没撤,他现在财部尚书的职位还没有定下来,以武职的身份说这个,吏部与刑部恐怕会直接把枪头对准朱文正,要是以楚王的身份,也没法,就跟朱元启不能再开口的原因一样。

朱元璋同样也没有办法,只不过朱元璋想得更多,他这时候已经想着,李善长一早就提出赋税分离户部是不是有预谋的了,不然,要是由朱元启提出,哪里会像现在,他一点借口都找不到。

至于对刘基,朱元璋也有些失望,本以为刘基能够看懂他的心思,结果别人确实看出来,但就是丝毫不提赋税的事,谁让这赋税的事在刘基看来,本就是归户部管辖呢。

不过再怎么样,朱元璋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财部即便新建,人手一时间肯定也会不足,恐怕就是一个钱庄的建立,就得耗费整个财部的精力,也没有时间去管赋税这块。

而在在朱元璋心中,这次谈不拢,大不了后面再谈就是了,等财部羽翼丰满,再叫上一些拉偏架的,他与朱元启又在一旁同意,成事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要是实在不行,总有机会找个由头,就直接划给财部了。

也幸好工部的人不在这里,不然要大呼自己冤大头。

工部在成立之前,前身就是匠作局,想当初匠作局巅峰之时,什么火器局、铁器局、航船局,全都是匠作局的,然而朱元启一折腾,啪的一下,三大局就这么分离出去了。

现在好不容易成立了工部,也是堂堂六部之一了,但宝源局的出现,又将工部一部分人手直接划了过去,可以说堂堂六部之一,被朱元启与朱元璋,先后拆分得不成样子。

也是幸好现任工部尚书单安仁没有来,不然,他绝对要在朱元璋与朱元启面前好好的哭诉一番,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同意把赋税从户部分离出来,毕竟两人受伤,总好过一人受伤不是,以后也可以谁也不用笑话谁了。

说起来工部,也确实可怜,六部成立之后,谁都在往里面挖人手,也只有工部,虽然通过朱元启从前元大都带回来的不少匠人中补充了很多,但这次宝源局的变相拆分,反而更差了,因为主要的几个人才,都被朱元璋调到宝源局了。

朱元璋见众人全部沉默,也只好进行总结性发言。

“既然大家对宝钞推行一事都很是赞同,那么这事,就这样定下!

同时,为管理宝钞推行以及各项维持事务,朕与明王一同决议,在六部之上,再增添一部,名为财部。

财部就负责管理大明宝钞之事,而宝源局,由财部与内务府,一同管理,当然,以财部为主,内务府为辅。

对于新增财部一事,诸位可有想法?”

朱元璋话音落下,众人都略微有一些惊讶,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这个事,在知道朱元璋的态度之后,他们就有了预料。

在他们看来,朱元璋新增一部他们已经是能够预想得到,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新增的这一部,是在六部的基础之上进行增加的,这将意味着,这名为财部的部门,权力不在六部之下,加上其掌控的宝钞,地位将直接在工部与礼部之上。

然而仔细想想宝钞的作用,他们又能够释怀,这样一个部门,如果不能等同于六部,后续进程都极难推进。

至于想法,他们是真没有什么想法,反正这个好事,是落不到他们任意一人之上,然而这个想法一产生,他们很快就抛弃了,随即将目光放向刘崧、刘基与朱文正身上。

这个事朱元璋既然已经确定,那么必然是要在这里确定尚书人选,到时在朝会之上,他们也能进行配合,这些人瞬间就想到了这三人,至于朱升,他们都没有考虑过。

因为朱升的状态以及想法,他们多少都是了解一些的,而这三人当中,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刘基与朱文正。

实在是刘基今天的表现,与以往相比,太过反常,至于朱文正,他们更是反常,即便朱文正是楚王,但他与朱元启相比,可是差远了,而且他还是武职,如今能到这里,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想的虽然多,但却都是转瞬之间的事,很快便是齐声回应。

“臣下等无异议。”

朱元璋见后也是点点头,这事铺垫了这么久,要是他们还有人敢提出异议,那朱元璋就真得考虑,提出异议的人是不是白莲教同党了。

“好,既然没有异议,那么财部之事,就这般定下,后日朝会,进行说明,百室,这事你来牵头。”

李善长当即起身。

“是,臣下必然办好。”

而杨思义、刘基等人也是起身。

“谨遵圣谕,臣下等必将配合李相。”

朱元璋点点头,朱元启在旁边忍不住一阵感慨,这就是大臣与小官的区别啊,这觉悟,这思想,难怪能够立足中枢。

朱元启心想,要是换成他,他哪里知道这些道道啊,朱元启想着把自己代入到杨思义这个位置,恐怕在李善长说的时候,就已经急眼了。

这会朱元启也是反应过来了,在想着刚才李善长与杨思义是不是在演戏了,不过也只是想了瞬间,朱元启就制止了,他心中还是愿意相信李善长的,毕竟现在他这个位置,用不着担着恶了他与朱元璋的风险去做这事。

主要原因还是李善长曾经陪着他们兄弟两人走到了现在,加上李善长本身的改变,与历史上的李善长,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起码在性格、心性以及处事风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同样备受震惊的,还有在一旁一言不发的朱文正,今天他在来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叮嘱过他了,只管听,没有点到他,不要轻易开口,朱文正彻底的执行着朱元璋的嘱咐。

正是因为这样,他在旁边吃瓜看戏都看得一阵心惊,平日里他一直沟通联系的,都是武将,虽然都有心眼,但哪像这些文官,一个个的深沉得很,他们这些武将,真要与文官斗心眼,朱文正觉得所有武将全加起来,都不够眼前这些人算计的,而且,这都还没算没到的那些人。

朱元璋见这些人都很懂事,也是会心的笑了,朱元璋这会的感受就是,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省心,不像与那些武将,有什么重要的事他要是不说清楚,肯定有人会犯。

朱元璋随即接着开口。

“既然此事定下,诸位可有这财部尚书一职的人选?大伙都不要客气,尽管与朕说来,若是合适,便先暂定。”

朱元璋说完,与朱元启一同看向李善长、杨思义等人,结果这些人,丝毫没有想法,要么假装皱眉沉思,要么神游在外,像滕翼甚至假装打盹,简直就是在主打一副世间百态。

朱元璋见到滕翼这个动作,脸色顿时一黑,直接就忍不住了。

“滕翼,你给朕说说,何人领这财部尚书之位最为合适?”

这滕翼清醒过来之后一阵恍惚之色,完全不知何事的滕翼一脸慌张的看向朱元璋。

“臣下有罪,竟然在议事期间打盹,至于这财部尚书之职,臣下实在不知何人合适,但凭皇上做主,臣下定当配合。”

朱元璋一阵无奈,直接挥挥手。

“起来吧,这次朕就不追究你了,下不为例,归座吧。”

滕翼坐回位置,继续一副老神自在的样子,众人见状,也是嘴角一抽。

朱元璋随即又看向其余人,这时所有人都站起身来。

“禀皇上,明王,臣下实在不知何人适合,但凭皇上做主,臣下等必当尽力配合。”

朱元璋听后,满是为难之色。

“诸位都没有合适的人选,这该如何,要不,这事就放到朝会之上再议?”

众人听后,都没有反应,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然而没一会,朱元启的声音,传了出来。

“哥,既然诸位都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这里倒是有一个。”

朱元启说完,众人都看了过去,李善长也在此时开口。

“不知明王所荐何人?在下很是想认识一番,究竟何人,如此大才。”

李善长说完,其余人都你一句我一句的夸赞着那不知名的人,只有刘基没有出声。

刘基看着众人模样,一脸严肃,心中更是惆怅,至于具体是为何,他一时之间,自己也没有弄清楚原由。

朱元启见着众人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这些话,也只有李善长说到了朱元启心坎,毕竟这是李善长在给他铺垫,而杨思义这些人,不过是在表明立场罢了,显然,不管朱元启说出谁的名字,只要不是太离谱,他们都会同意。

朱元启整理好心情,看向朱元璋,随即开口。

“哥,我举荐的这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朱元启说完,李善长、杨思义等人越加确定了心中的想法,纷纷都忍住没有去看。

朱元璋见状,也是忍不住笑了。

“弟,还不快给咱说来,省得咱去猜。”

朱元启脸上的笑意更甚,随即道出了人选。

“哥,所谓举贤不避亲,我举荐的,正是我们的侄儿,大明的楚王,朱文正!”

朱元启说完,众人瞬间将目光移向朱文正,而朱文正也是昂首挺胸,似乎像是被检阅一般,目光坚毅,神态稳重,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接近二十四的人该有的样子。

众人也没有感到惊讶,他们之前设想的,就是刘崧、刘基与朱文正三人当中的其中一人,其中刘基与朱文正的可能性又比刘崧的要大。

虽然在他们看来,显然刘基更加合适,但为什么朱元璋与朱元启没有选,他们不知道,至于朱文正,他们也没有真把他当做完全靠关系上来的人。

尤其是李善长,其他人与朱元璋、朱元启相处的时日不长,都已经差不多摸清了两人的性格,就更不用李善长了,李善长是完全不会相信,朱文正没有这个能力,朱元璋与朱元启会让他来坐财部尚书这个位置的。

若是只凭借关系,兵部尚书那个位置,无疑才是最合适的,而且,朱元璋与朱元启更犯不着将朱文正与李文忠放在大军当中,随后都有可能战死了。

朱元璋与朱元启看着朱文正现在的模样,也是极为满意,虽是第一次与这些人这样接触,但不露怯,能保持住自身的心性,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朱元璋也在此时开口。

“文正,明王举荐你为财部尚书,你可有信心做好宝钞一事?可否能将财部,发展壮大?”

朱文正听后,沉稳起身回应。

“禀皇上、明王,臣侄有信心,带领财部做好宝钞推行之事,也有信心,能够将财部发展壮大!”

朱文正说完,朱元璋与朱元启都心中赞赏,对朱文正,满是欣慰。

朱元璋显然也不再啰嗦,随即开口定了下来。

“既然诸位没有合适的人选,只有明王举荐,那么,就由朱文正暂代财部尚书,待宝钞推行之事做好,再行转正!”

朱文正当即应下。

“朱文正,谨遵圣谕!”

随后,朱文正又看向朱元启。

“侄儿谢过叔父。”

朱元启也是笑着点头回应。

“谈何谢?我举荐你,只是因为你有这个能力,以后,切莫让伱皇叔失望,也别让我失望,更不要让天下百姓失望。”

“是,叔父之言,侄儿铭记在心,绝不敢忘!”

朱文正肃声应下,随即又看向李善长、刘基、杨思义等人。

“晚辈初为尚书,且财部又是初立,以后,还请各位大人不吝指教。”

李善长等人没有丝毫架子,当即站起身来,纷纷向朱文正示以善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