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彼岸:永恒不老 > 第41章 一个样本量

第41章 一个样本量

既然是要制作文件,做出改善,那就不能再像之前一样走马观花,通过点滴去熟悉和了解品质部的工作,由浅入深,或者是闭门造车。

来料检验、制程控制、成品抽样、特采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纠正与预防措施……,每一块都必须了解透彻。

他必须扎扎实实的一沉到底,观察现有的操作——检验流程和作业规范,是否有遗漏或者不合理、不规范。

经过一番比较,陆晨风选择从电子车间入手,有危就有机,它是最难啃的一块,也是最好啃的一块,而且赵良材对这里的影响力最小。

它原属于新辉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有单独和健全的品质控制系统,脱胎于君健公司,却不像君健那样被分散在五六栋楼里的各处,可以提高效率,省的四处来回奔波。

姜菁华虽然骄傲,可能不肯配合,但是到底年轻,欠缺品质工作和职场经验,更容易暴露品质部存在的不足,让陆晨风摸到具体的情况。

其他的几位品质主管,都是老油条和职场滚刀肉,有一点问题就想遮遮掩掩,需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才能摸到冰山一角。

看到陆晨风出现在电子车间,姜菁华有几分不喜与抵触,但是却无法抗拒。

陆晨风借阅电子车间的程序文件、检验流程和规范、检验指导书,看过之后记录下可能存在的不足,然后现场观摩。

比较实际操作与指导书之间的差异,有无遗漏、执行到位,还存在哪些不足?

他本是学习电子专业,从品质部出身,又有世界500强这样大企业的子公司工作经验,七八年电子厂管理,从基层升迁到高层,几乎一看一准,切中利弊。

只要检验员出现不足,他总是能够及时的出现和提醒,手把手的教导,就像一本行走的教科书。

新辉原本是小企业,创建不到三年,哪有这样丰富的知识储备?

回到君健公司,赵良材等人也从未关注,品质部更是没有技术人员,需要品质主管兼任品质技术工作,姜菁华基础薄弱,更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能做的极为有限。

一番操作下来,只用几天时间,直把电子车间的检验员惊得目瞪口呆,视为天人。

姜菁华更是五体投地,陆晨风每天上去,去到电子车间品质部办公室,她总是热情的用一次性塑料杯准备好温开水,放置在陆晨风经常工作的台面,一口一个经理,叫的亲热,几乎形影不离,走到哪跟到哪,就想多学一点知识。

三四天时间,陆晨风就基本将电子车间品质控制系统摸个通透,指导过一遍。

周四。

电子车间突然收到一批从成品装配车间的退货。

经过确认,属于性能不良,重新检测之后,不合格数量远远超出许可范围。

按照两位检验员的描述,她们有按照检验指导书、产品规格书、检验流程一步步作业,但是赵良材并不相信,将姜菁华痛骂一顿,扬长而去。

只是陆晨风并不这样认为。

在电子车间摸底的这几天,他已经知道负责半成品抽样检验的IpqA是两名新品检员,工作还算认真负责、而且刚刚步入社会,以前没有品质工作经验。

以她们的年龄、性格、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她们对品质流程和产品规格并不太熟悉的现状,两位品检员可能还不会投机取巧,也不可能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抽样检验,必须严重依赖相应的指导书进行检验。

陆晨风这些天也有看到她们在这样操作,作业非常规范,疏忽的可能性很小。

他重新找到相关的文件和当初的抽样记录,发现测试方法、测试项目、抽样数量都没有错误和疏漏,连参数规格都明明白白的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这从侧面证明了当初检验员的确有参照指导书作业,否则不可能填写的这么细致与规范。

那么,为什么按照检验指导书作业,这样批量性的不合格却没有被发现,它错误在哪呢?

陆晨风坐在桌前,拿着检验记录和文件一次次比对。

然而,没有任何发现。

陆晨风放下文件和记录,嘣嘣走到洗手间洗手和洗过一把脸,然后在吸烟区烧过一支烟,慢慢往回走。

再次回到品质部在电子车间的办公室,他把文件都收起来,叠放在一旁,去到检验房,再次观测IpqA检验员半成品抽样检测。

时隔半个多小时,还是一无所获。

他终于缓过神来,检验过程确实没有错误。

只是如果检验没有问题,那么问题会在哪里?

抽样检验,检验环节没有问题,那当然就是抽样环节。

计数抽样方式的三大要素分别是抽样点、抽样数量、接收质量限(AqL值)

半成品批次抽样一般以2-4小时抽样一次,动作快的一个小时抽样一次,以pcbA的体积,这样的量大约就是2-4框,只要在两框中取样就能满足根平方的要求,也就是抽样点不存在错误。

AqL值是明文规定,不可能记错和应用错误。

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抽样数量,根据代码表、一次抽样方案和批量决定,样本量有大有小。

每一位抽样检验员都熟悉抽样表,甚至滚瓜烂熟,不熟悉的也会比对抽样方案。

然而也有特殊情况,抽样方案中有上下箭头。

陆晨风飞一般的回到办公室,拿出IpqA抽样检验报告,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抽样方案。

翻过将近半本文件夹,然而却发现没有错误,每一次样本量都非常准确,每一次都有按照箭头的方向选择样本量。

他不甘的打量着抽样方案,目光在方案和AqL值之间来回扫过,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种可能。

“姜菁华?”

“哎,经理?”

姜菁华从门外挤进来。

“我问你,上午返工的那个货不合格项是A类,还是b类?”

“b类,它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不影响产品正常功能,制程中只是抽测,所以没有发现。”

“很好。”陆晨风称赞道。

脸色却有些灰暗,再问:

“我们是不是只有一个样本量,如果批量是151-280,你们会抽样多少?”

“20。”姜菁华打量过挂在墙壁上的抽样方案,又问:

“不是一个样本量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