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食物不足
这才是真正的科技!
强大、隐秘,可以轻易的毁灭任何阻挡在他面前的东西。
但在李二淡淡的说了一声“回去种地”之后,就从大唐的文武百官名单上消失了。
这样的做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唐首次建立起了由朝廷到地方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行政机构,类似于后来的机构,它不但强化了朝廷对地方的行政权力,而且还有效地处理着各地的教育问题。
长安城的子民们,是最早得到朝廷好处的平民。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四个方阵为一组,二十七所专门教导李诚凡的新的《仙人读物》的小型学校,在最初的七天里,全部登记完毕,今天就是开学的日子。
事实上,李诚凡总认为,李二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自尊心和野心。
李诚凡在李二的语文教材里,他的第一堂课,题目就是《我是唐人》。
李诚凡猜测,那从太极殿中传来的猫头鹰叫声,应该就是李二的狂笑。
在建造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人因为心浮气躁,会有一些玩笑,也会有一些过失,但这些玩笑和错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一朵小小的水波,一闪即逝。
现在,整个大唐的读书人都像是小孩子一样激动,无论朝堂上有几个人被贬下台,有几个人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光是学校的建造,就能为他们的老师们创造一个巨大的职位。
李诚凡的规矩是,每个学校都要学习语文、数学、仙界三门基础课程,每个科目都要有一位全职教师,体育、美术、音乐、劳动四门,除了体育必须是退役军人以外,其余三门都可以由全职教师担任,不过学校也会自行寻找三门的全职教师。
这样的话,单是长安城,就能为学生们配备八十一位全职教师,在如今文人稀少的时代,大唐的书院,足以独占天下。
虽说在仙界的入门课程中,李诚凡也只是将《十万个为什么》列入了课本,至今为止,没有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学者寥寥无几,就算听不懂,也能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试验,不用担心人手不够。
这是一个意外的优势,那就是私塾变成了一个幌子,就算有,也很难有读书人愿意教书,因为没有固定的课本,所以国文里写着,所有的学生都要接受新的课本,只有通过了三年的小学教育,或者是通过了新的考试。
于是,世家子弟被迫上了官府开设的学堂,连已经认字的子女都要再念三年,这让世家子弟的私塾变成了一个幌子,充其量就是一种业余补习,让那些被愚弄的世家子弟在课堂上传授自己的知识。
与此同时,他的道心也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姑娘虽早已博览群书,但在李二和官府的威严下,还是老老实实地上了学堂,一回家就大喊着“学校的伙食真差”,被李诚凡狠狠地教训了一通。
“你懂不懂?你觉得很糟糕的食物,是很多小孩一生都没有尝到的美味!每三天一只蛋,三天一块肉,三天一条鱼,五谷充饥,虽然每人分到的食物不多,但这是朝廷花费了多大的力气?在大唐这样的环境下,有几个人是勒着裤腰带来的?为此,李二一口气干掉了十几个敢于伸出援手的人!人家肯让人家给你吃,那是为了让人家给你吃,要不然,你以为你这是白吃的?”
不过,让李诚凡痛哭流涕的结果,却是让他亲手做了一份卤制的肘子。
他不禁感叹:“我这做父亲做母亲的时间,何年何月!”
“这样不行。”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与李诚凡的交情并不好,他也就是跟随李二来拜访李诚凡的那一段时间,与李诚凡说话并不如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那样随意,行礼完毕,他僵硬地坐下,腰杆挺拔。
“二十七所书院,学生二万八千人,每个书院近千名学生,每天的伙食都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让所有的官府都要头疼欲裂,这里只是长安,而在北方的郡县,几乎所有的县令和教育部门的官员,都要拔刀相向,大唐摇摇欲坠。”
李诚凡一边为高士廉斟茶,一边听到高士廉的埋怨,“别的什么位置?”
北方便是幽州等地,靠近边境,本来就没什么人,李诚凡的光华还未照射到那里,许多平民甚至都没有见过《大唐皇家仙报》。
虽说已经达到了规定的任务,但每日只靠着人的口粮,却没有任何收入,而负责收买食物的县衙和县衙,更是将自己的赋税和赋税都拿了出来,这才能勉强达到这个目的。
“扬州和剑南道,都没问题。”他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随口说出的人,而且在李诚凡的“数据表格”里呆了一年,他也没办法撒谎。
“扬州和剑南道都是富饶之地,但也架不住学校的资源,按照现在的消息,一年之内,粮草就会枯竭,到时候,学校里的伙食就会变得很难维持。”
李诚凡点了点头,道:“大唐幅员辽阔,正所谓东西无光,一场浩劫对整个大唐来说并不算什么。目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只要尽力去做就行了。朝廷可以用太仓之物来维持,等到今年秋天,粮食丰收之后,粮食就会得到缓解,到时候,我们可以从北疆各州供应最新的粮食。如果数量不足,我可以从仙界调一份,三年之后,事情就会稳定下来。”
高士廉道:“我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是,最重要的还是来年的春天!陈粮耗竭,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供应不足,太仓粮食供应困难。”
李诚凡想了想,高士廉说的没错,大唐贞观十八年,户籍人口超过三百万,按照十个家庭来算,也就是三百万,而大唐,则是整个大唐的总人口。
一家有一位好孩子,那就是三十万。
对于大唐来说,这三十万人就相当于一百万的劳力,如果没有这些人,对于大唐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且这三十万人,除了吃饭,就是喝酒,没有任何的生产,就算有了贞观十七年的滋润,大唐也不可能支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