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次日。
宋知临早早的便回了家,只为将娘子也带回京中。
宋知临高中的消息早已传到了宋知临故乡的小县城。
得知宋知临归来的消息,县城中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也连忙奉承的迎了上来:
“宋大人!草民就知道您天生是读书的料!如今您高中了真是让我们这小县城蓬荜生辉啊!!!”那领头的脸上堆满了阿谀奉承的虚假的笑容,道,“草民要在这儿雕刻一块关于您的石碑!”
他们还记得,他们曾经在宋知临埋头苦读的时候,他们几人还专门上门嘲笑过宋知临是不可能通过殿试的,可没想到宋知临竟然真的这么争气,成了当今全大周的状元郎,还被皇上封了这么高的官位。
他们几个现在一想起当年干的糊涂事儿,汗流浃背,只希望宋知临能够高抬贵手放过他们。
毕竟在朝廷上,宋知临只是正七品的小官员,但在这个边陲小城,哪怕是一个正九品的官员也足够让他们闻风丧胆。
更别提宋知临如今到达的高度是他们想都想不到的。
可宋知临好像没听到一般,只是朝着众人作揖,便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推开门,依旧是记忆之中那破败的小屋:小屋家徒四壁,却分外干净,墙上和地上都毫无灰尘,木质的桌上摆了碗筷,角落里还堆放了一些菜蔬,可以看出,这间屋子的主人虽然穷困却爱极了整洁。
他向来是独居在此,原本以为离家四月,家中应该残破杂乱,却没想到竟然比他走之前愈加整洁了。
这儿除了小佳便没人能够进来了。
想必是小佳替他打理好了。
想到小佳,他的内心又是一片柔软,连忙朝着杜家的方向走去。
他在极小的时候便因为天灾失去了父母,就在他也要随着父母而去的时候,是路过此地的年幼的小佳撒娇拜托父母救活了自己,又在杜家生活了一会儿。
他科考前居住的地方,便是杜家的地盘。
杜家仅杜佳一个女儿,自然是宠爱的很,见女儿心悦宋知临这个书呆子,也是喊了人来帮他们见证婚誓的。
小佳!小佳!!
他好想见到小佳!!!
杜家门口。
正挑着水回家的杜李氏瞧见了焦急的宋知临,连忙一笑,放下担子,笑着朝宋知临走过来:
“小宋啊,你如今也总算高中了!小佳也没看错人。”
“杜伯母。”宋知临连忙恭恭敬敬的行了礼,毫无那因为自己如今的身份今非昔比了便看不起曾经抚养自己长大、出钱让自己念私塾、出钱送自己去科考的杜家人的意思。
“杜伯母,我此番前来......”
宋知临话还没说出口,便被杜李氏打断了,杜李氏温和的笑了笑,而后连忙拉着宋知临进屋:
“小宋啊,好久没来了吧,小佳可是想你想得紧呢!快进来快进来,有事儿就进来说!”
宋知临一脸不好意思的跟随着杜李氏进了屋。
一切都没变。
宋知临坐在一张竹椅上,安安分分的瞧着面前杜李氏特意为了招待他准备的一盏好茶。
“小宋啊,伯母这儿不比京城,这茶已经是咱们这顶顶好的茶了!”
杜李氏笑道。
“伯母,知临此番前来,让您破费了......”
听到杜李氏轻松的话语,宋知临却大惊失色,连忙将茶盏推了回去。
杜李氏豪爽的挥了挥手,笑道:“这有什么!茶买来便是让人喝的!你快尝尝!伯母先去喊小佳!”
瞧着杜李氏风风火火的跑开了,宋知临才端起手中的茶盏轻啜一口。
“知临哥!!!”
宋知临连茶水都没来得及咽下去,便瞧见了心心念念的姑娘冲了上来,一脸笑容的站在了他面前。
跟在杜佳身后的还有杜佳的父亲--杜盛昌。
杜盛昌先是既宠溺又无奈的看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女儿一眼,无奈道:“好了,小佳,女孩子家家的,文静点儿,可切莫再咋咋唬唬的了。”
杜佳吐了吐舌头,躲在了宋知临身后。
宋知临也是一脸宠溺地将杜佳护在身后,道:“杜伯父,小佳便是这般性子,我今日回来看到伯父伯母和小佳都安好,便放心了。”
杜盛昌又来来回回的打量了一番宋知临,也是一脸满意,道:“不错,我便知道,你这般才华横溢的少年郎,前途定然不可估量!”
杜佳又插嘴道:“爹,知临哥当然厉害!现在知临哥比爹爹你还要厉害啦!”
“小佳!!!”杜盛昌又呵斥了她一声,杜佳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乖乖闭了嘴。
“杜伯父,您和伯母......还有小佳,对知临的影响和恩惠,知临会永远铭记在心。”
宋知临谦逊道。
杜盛昌却大手一挥,笑道:“我们杜家养了你这么多年,你能够入殿试已经是无上荣耀了,我们早就把你当作我们的亲生孩子了,又有什么恩惠不恩惠的!”
杜盛昌又道:“他们盛传,贫寒子弟在成为状元郎之后,便会有世家大族来联姻,在得知你高中的消息后不久,我还担心这个问题,还担心你会不会被形势所迫呢。”杜盛昌一脸欣慰地拍了拍宋知临的肩膀,道,“如今一看,你做的的确很好!瞧见你此番不仅还愿意归来,而且还是孤身一人,伯父便满意了!”
“也能放心地把小佳交给你了!!!”
听到杜盛昌的话,杜佳的脸红成了苹果,她朝着自家父亲娇嗔道:“爹!!!”
宋知临显然也有些不好意思,他用大拇指默默的摩挲着茶盏的边缘,不知说什么好。
杜盛昌哈哈大笑道:“小佳,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知临是咱们杜家的骄傲,哪怕是作为岳丈,我也为知临感到骄傲。”
听到了丈夫的话,杜李氏也一脸肯定的点点头。
“多谢岳丈和岳母厚爱。”宋知临也扭扭捏捏的承认了,又将先前林太傅和忠勇侯少夫人带着永昌郡主来请求顺和帝给他和永昌郡主赐婚的事儿讲了一遍。
听完后,在场的众人的眉头都紧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