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山海关巨变
在后金的全力攻打下,山海关争夺的极其惨烈,仅仅数日,山海关的守军伤亡高达八千人,目前吴襄已经发动了山海关附近的所有青壮上城御敌了。
这些伤亡主要拜后金的乌真超哈所赐,那100多门红衣大炮齐射的威力,真是毁天灭地,要不是山海关修建的异常坚固,换成其他的城池,怕是早完蛋了。
不过即便如此,山海关的城防体系还是让后金丢下了一万多具尸体,在关下层层叠叠的尸体,看上去令人触目惊心,不由感慨战争的残酷。
“父帅,不能这么打下去了,再这么打几天,咱们吴家军就全完了。”吴三桂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了,不知道率家丁骑兵打退了多少次鞑子的进攻,若不是设计关隘的人把跑马道修上了城墙,山海关怕是早就丢了。
即便如此,山海关也在鞑子强大攻势下,险象环生,家丁伤亡颇为惨重,连吴三桂自己都多处挂彩。
望着憔悴不堪的儿子,吴襄自己也已经身心俱疲,朝廷的援军杳无音信,就靠着自己的吴家军以及宋纬的本部兵马苦苦支撑。
可恶的是他多次请朱梅上前助阵,朱梅以无朝廷旨意为由拒绝了,气的吴襄几次都想暴走!
今天宋纬已经在城楼上被鞑子的红衣大炮炸死了,尸骨无存,惨不忍睹。令吴襄这名从军多年的老兵也感到头皮发麻,何况自己手下的将士?要不是吴家军军法严苛,连续砍了好几个逃兵的脑袋,恐怕早就已经崩溃了。
不过即便如此,吴襄也深知,再精锐的部队,也有个士气的底线,突破了这个极限,什么执法队、督战队都不好使,逼的太紧有可能会引起哗变。
“嗯?外面怎么停了?”突然,关外一阵难得的寂静,这种寂静让吴襄等人感到恐惧,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是最让人胆战心惊的。
“报,启禀大帅,鞑子派人射进关内一封信!”吴家军里,虽然吴襄被朝廷加封为右都督,但大家还是习惯叫他大帅,毕竟是吴家军。
“什么狗屁书信,烧了!”吴襄看都懒得看。
“慢着,”吴三桂挥退士兵,结过了信件,“父帅不如看看,反正也没啥损失,说不定还能争取到喘息的时间,来个缓兵之计。”
吴三桂其实见到手下愿意把书信送来,而不是在城楼上就烧了,就能看出军心浮动啊,这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
缓缓拆开书信,只见里面的内容就是让吴襄学祖大寿,把山海关献了,皇太极愿意在保留他原有待遇的基础上,加封汉军都元帅,仍然统领吴家军,并补齐所有军力。
信的里面竟然还有一封祖大寿的信笺,也是表明皇太极乃百年一遇之英主,投过来大有可为,如果继续顽抗,必然玉石俱焚。
吴襄阅后,久久沉默不语。
“父帅,皇太极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吴三桂调侃道。
“你懂个屁,别看鞑子现在叫的欢,将来未必会成大器,毕竟人少,咱们大明虽然重疾缠身,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未必没有机会中兴,如果咱们吴家真的投了过去,一旦大明崛起了,到时候就是身死族灭!”吴襄一脸严肃的对自己儿子说,然后还朝门外看了几眼。
“爹,那你说咋办?”
朱梅虽然在山海关南扎营,其实他也想冲到关内和吴家父子一起与鞑子血战,但崇祯皇帝就是没下旨,兵部也没有调令,他若率军参与防御,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面对吴襄和宋纬的多次请求,他也是写了不知道多少请战折子,但都是石沉大海。
朱梅明白,万岁爷是舍不得自己的直属兵力受损,而吴家父子的部队,基本就是私兵,唉,老朱家的人,个个都如此凉薄。
“朱总兵,快随我入关,夺回山海关!”一道凄厉的吼叫把朱梅从沉思中唤醒。
他抬头一看,顿时惊呆。
只见吴三桂浑身是血,左臂上明显被砍了一刀,深可见骨!
“吴将军,怎么了?来人,叫军医!”
“快,朱总兵快去,我爹投降鞑子了,三桂宁死不从,跟他打了起来,结果寡不敌众,最后在侍卫的拼死保护下,才侥幸得脱。快去,迟了,山海关就保不住了!”说完,竟然昏死过去。
“来人,叫军医,妈的人死哪去了,快紧急救治,用最好的药!”朱梅看了吴三桂一眼,然后紧急召集兵马想要入关一探究竟。
不想才刚靠近城门,关上乱箭射下,大明的旗帜竟然被砍下,换上了鞑子的旗帜,“我靠,吴襄啊吴襄,你真是狗胆包天,竟然做了汉奸!”
不过眼下已经丢了山海关,再停留于此,鞑子骑兵一旦出来,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于是朱梅赶紧调转马头,率所有兵马迅速向京城撤去。
吴三桂显然是装晕,此刻的他还在回想刚才关内的一幕。
吴襄对自己说:“儿啊,你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兄弟吗?”
吴三桂饱读诗书,如何不知?
“那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效忠刘备,诸葛瑾效忠东吴?诸葛诞又效忠曹魏?”吴襄循循善诱。
“那就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吴三桂本身就十分聪颖,一点就透。
“儿啊,你要记住,咱们吴家绝不能断了根!你们三兄弟中,为父最看好你,你去做诸葛亮,为父和你哥哥、三弟就做那诸葛诞了。
待会与你火拼一场后,你火速出关,去找朱梅!朱梅这老东西虽然迂腐无比,但还算正直,定会为你作证!
撤往京师途中,要想办法装作怕朝廷责罚不敢回去,隐姓埋名后去投奔赵信。
昔日孙阁老曾对为父坦言,‘如今天下英雄之中,唯有赵信最有可能中兴大明。’若赵信最后成事,你可成为中兴大将,依然能为吴家开枝散叶,如果他失败,老夫到时拼得一死也会向皇太极求情,保你一条小命,总之,吴家的鸡蛋绝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于是就有了前面“父子相残”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