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秦的国策,明末的入关!
听着嬴政的话,一帮着大臣咽着口水,嬴政还没说完,继续夸夸其谈。
“而且修路也不一定要朝廷花钱,完全可以招标和承包给其他的富商大家族,再给予他们利益…”
嬴政贴心的解释了一番招标和承包的意思,又让不少朝中官员眼中一亮。
这种新奇的理念以前可从未有过。
“再者说来中央银行的建立不仅可以借钱给国家,还可以修建房子用作于房贷!让百姓们提前住上新房,只需要每个月还房贷!赚钱的方法数不胜数,你们怎么只看得到花钱的一面?”
“中央银行只需要好好经营,不仅不会花朝廷的钱,每年还会给朝廷带来不少的收入!甚至朝廷修路,根本就不用花自己的钱,用百姓的钱办朝廷的事,到头来还能赚百姓的钱!何乐而不为?”
嬴政一番超前的理念,把一帮文武大臣说的心服口服,李斯第一个带头:“我愿支持陛下建立中央银行!”
“臣等愿意支持陛下建立中央银行!”
嬴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建立中央银行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到国策的一件大事,容不得马虎,嬴政将这件事情交给扶苏和李斯一起去办。
需要制定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法规,必须是绝对严厉的规则,这是李长生特意嘱咐的,敢动中央银行的钱的贪官污吏,只要伸一根手指,那就诛九族!
中央银行玩的好,将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钱财收入,同时起到稳固国家的作用。
毕竟百姓们的钱都存在国家那里,各地出现骚乱的时候,百姓肯定想国家平定战乱,否则国家一旦被推翻他们的钱不就完蛋了?
但是如果玩的不好,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万一国家让百姓出现信任危机,百姓们不相信朝廷不愿把钱存在朝廷那里,纷纷把钱取了出来的话,如果朝廷国库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持,到最后百姓会发现自己的钱取不出来了。
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是真正的重大危机。
所以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绝对要严格严格再严格,嬴政铭记在心,不仅要有严格的律法,还要设立银监会。
总之这次的早朝在完美中落幕,各大离去的官员,心中思量不定,从嬴政的一系列政策他们可以看出,嬴政确实是要干大事。
如此大力地减少税收,嬴政是真正的把安养民生记到骨子里了。
国械府开始大力招人,不仅是用来生产水泥砖块,还有之前李长生给的细盐提炼方法,扶苏都派人去执行,甚至有些亲自上手。
国械府不仅是在咸阳有,有些东西得要推广到全国上下,扶苏特意培养了一批国械府的匠人,然后输送到全国各地成立国械分府,用作于生产纸张,水泥砖头以及细盐等等。
这一切当然都是嬴政默许的,不然扶苏的胆子还没有这么大。
在经过李长生上次一番教育之后,扶苏不再像之前那般迂腐,嬴政也开始真正的培养自己这个继承人,扶苏多少有点展现朱标的风范。
与此同时,新一期的报纸运送全国各地。
报纸上的新内容在咸阳掀起了一阵风暴。
【秦皇陛下开天恩,取消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有地多缴!没地不缴!】
【重大事件!从此之后,大秦子民不再服徭役!】
【各地赋税大减免!】
【大秦子民大迁徙!主动报名将全家迁往河套地区!可获牛羊各五匹!官府分发土地!迁徙路上一切开销由官府承担!】
【未满十六岁的少女,禁止婚嫁生子,违者重罚!】
【中央银行建立!官府替你免费保管钱财!每年还可以领到一笔额外利息存的越多领的越多!】
【官府将公开售卖细盐,前往官府,可以平价购买精细细盐!】
【国械府急招匠人!】
由于发生的事情太多,整个报纸印刷厂几乎快忙疯了,一张报纸甚至不能将大事印完,同一天发行的几乎三张报纸!
咸阳的报纸几乎销售的快要疯了,银子如同流水一般流入国库,各种重大对百姓有益的事情,让人简直不敢相信!
光是一个取消人丁税,就让咸阳的百姓沸腾了!
什么?活着可以不用给朝廷交钱了?!
什么?未来可以把钱给朝廷保管,朝廷还会给我们钱?
而这些消息扶苏也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其他地方,要让嬴政的政策,通过报纸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秦的所有子民都知道!
在各大郡城,扶苏也设立了发售报纸的场所,除了从咸阳运送过来的主报大事,一般这些报纸上刊登的都是各大郡城发生的一些事情。
如今大秦各地设立了几十个报纸印刷厂火力全开,就为了传递嬴政的政策!
扶苏心中好悬之前储存了大量的纸张,才供应得起如此大批量报纸的印刷。
几乎没用到半个月的时间,大秦全国各地都沸腾了,这上面每一条的政策几乎都是对大秦子民有益!
据说当天在咸阳的某个酒馆,有个喝多了的六国遗民不知道是失心疯了还是怎么的,大骂嬴政是暴君。
还没等官府的人来,就被街上的百姓拖出酒馆一顿暴揍。
他奶奶的,放眼整个六国放眼大秦的历史,有谁做到了像秦始皇一样,税收如此之低,废除徭役?
当政策真真正正的开始实行,嬴政的威望一时间在民间到达了顶峰。
要敢说嬴政一个不字,顿时会被一群好不容易看到了新生活到来的大秦子民一顿暴打。
之前六国归降的百姓在心中还存留着家国之傲,六国遗民那些贵族一劝说,顿时心中悲伤,我的国呀,该死的大秦,竟然灭我的国家,我誓与大秦不共戴天!
直到嬴政的一系列措施发布之后,六国遗民再去蛊惑人心,情况一下子就变了。
你谁呀?什么大楚什么大齐?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大秦子民!
哦,你说的是那个收我繁重赋税,让我去做苦劳徭役,逼我上战场送死大楚大齐?
军爷!这有奸细,这有六国余孽的奸细!妄图颠覆我大秦!
大秦的各大仁政一实施,哪有什么六国降服子民,我他妈是大秦土生土长的子民!
经历过六国战争的一些老人,都是热泪盈眶,如今这个时代,宛若天堂啊!
一些还要想蛊惑人心的,六国余孽顿时成了落水狗,大多数百姓的意愿就是现在这个大秦这么舒服,谁敢颠覆他,我就打他。
嬴政可真体会到了一个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词。
而且不久之后各大官府统计出了愿意迁往河套地区的百姓,人数着实超乎了嬴政的想象,足有四十万户!
这么多人迁徙过去,用不了多久就能将河套地区开发,作为大秦的又一个产粮大地!
中央银行的设立也开始步入正轨,严格的银行律法,碰一条九族都得跟着你一起跳舞。
都是咸阳第一个中央银行开立,来存钱的人超过十万次,来来回回拉了上百马车前往新建立的钱库。
大秦的高速公路也开始规划步入正轨,以咸阳为中心开始链接,首先从北方开始链接,要打通一条河套地区通往中原的高速公路。
这样中原的丝绸等各大资源能送往河套,河套的产物也能运送到中原,像是牛羊可以还趁活着的时候通过高速公路,赶到中原地带等等!
还有北方的各大矿产,也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运送到中原各地,一条高速公路被嬴政定为第一条修建之路!
为此,扶苏的国械府火力全开,大力的开始制造水泥!
如今大秦的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大明同样不例外。
朱元璋和嬴政一样,对于整个大明朝有着近乎完全的把控力,摊丁入亩的政策,减免赋税等等,实施起来毫不困难。
这个政策缓解了民生的极大压力,明初的科技比大秦时期要发达的多,水泥和砖头的研制更是毫不费力。
朱元璋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中央银行,各大仁政之下,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力增加,大量的钱财流入中央银行,为朱元璋接下来的事情提供了大量的财力!
他要修建大明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从应天府连接到顺天府!
朱元璋之前看过大明皇帝录,其中有一条记忆犹新,他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平。
李长生喝醉酒也特意提过这一点。
朱元璋当初定都南京的背后有着一系列考虑。
首先,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交通便利,对于统一整个大明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其次,南京在当时是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有着充分的资源和人才。再者,南京是他朱元璋起义时的重要据点,定都南京有助于巩固他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所以老朱自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在南京定都。
而当时朱棣迁都北平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
北平地理位置接近华北平原,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产能。同时,北平地处华北中心,与北方各地交通便利,对于统治辽宁、内蒙古等地也有战略优势。
后面也证实了朱棣这小子迁都北平的目光不错。
北平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重要中心。朱棣的选择为明朝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机遇。
李长生当时的原话点评:“老朱啊,你和朱棣的定都决策体现了你们两个不同的判断能力。你选择南京,将明朝的中心放在了长江流域,充分利用了南京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优势;朱棣则将都城迁至北平,发挥了北平地处华北中心的战略地位。
但是从长远来看,朱棣选择迁都北平更具眼光。北平地处华北平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为明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此外,北平地处核心区域,对于统一北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朱棣的决策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清朝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所以回来之后,朱元璋就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首都迁到北平去,迁都所引起的动向太大了,特别是现在大明初定。
不过在有了水泥,还有李长生修路一说之后,朱元璋便决定,都先不急着迁,先修一条从南京到北平的康庄大道!
一点一点的把南京的东西运到北平,缓慢迁都,逐渐把南京作为陪都。
同时有了砖头之后,他也发现了砖头用足于修建城墙的重大作用,他也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扶苏建立的国械府的部门,用于生产水泥砖头。
第一件事,便是派遣李善长前往北平,修筑北平城!
他要用砖头在北平修建一座宏伟雄城!
有了砖头和水泥,修筑城墙可比之前简单的多了。
特别是朱元璋之前看到,他们明朝建造南京城墙,前后就花了差不多27年的时间、付出了27万人力,忍不住咋舌。
但是有了水泥和砖头,起码只要十分之一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足够了。
朱元璋这是在为迁都做准备。
历史已经证实,以北平作为首都,比应天府更好。
明初的一切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明末,朱由检收到了来自蛛网的最新谍报。
果然,北方的皇太极开始蠢蠢欲动,据说有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迹象。
看来一个冬天之后,已经是按耐不住,准备入关劫掠。
皇太极显然已经知道,晋商八大商被朱由检处理的事情,他们每年会从晋商八大商获得大量的物资,煤炭铁器丝绸等等,依靠着这些东西度过冬天,同时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的实力。
现在晋商八大商被处理,几乎就是断了皇太极继续从大明身上吸血的可能,皇太极如今必须做出应对。
否则来年的冬天,对于他们建奴来说,得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同样,他皇太极早就对满是窟窿的大明朝虎视眈眈,整个大明朝被他们建奴渗透的人数不胜数。
既然晋商八大商已经被朱由检灭了,那他们获取过冬的物资就只能靠强夺了。
得知建奴的准备,即便已经提前得知建奴会入关的朱由检也不由得倒出一口凉气。
这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威胁。
不过好在,自己赶在他们之前平定了李自成张献忠之乱,建立起了两只庞大的新军,如今朝廷之内能用之人还是颇多。
再加上各式新式的火器,真要对付起建奴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唯有一点,整个明末朝堂,哪怕是被他杀了一大波人,但依旧是居心叵测之人居多。
朱由检陷入思考,一日一夜便已过去。
光门的突然出现,让朱由检大喜,连忙踏入光门。
朱由检来到食神居的时候,正巧看到李长生一脸呲牙咧嘴的揉着腰,桌上摆着一股芬芳的鲜粥。
看到朱由检突然前来,李长生诧异了几分。
“咦,朱由检来的正好,吃过早饭了没?一起吃点早饭。”
桌子上摆着刚刚熬出来的火热白粥,新鲜炸出来的酥脆油条,晶莹剔透的灌汤包等等一系列的食材。
朱由检压抑住急切坐到了桌前,李长生亲自为他盛了一碗粥,疑惑道:“看你的模样好像很着急,出了什么事?”
朱由检道:“仙师!你说的没错,建奴要入关了!”
李长生并不意外的摇头叹息一声。
“很正常,你拿下了晋商八大商,这些家伙长期和关外的建奴来往,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你拿下了他们,皇太极没有了这些物资,自然急不可耐,他可不会等到再过一个冬天,等到这边实力大损再来进攻你。”
李长生喝着粥,啃着油条,朱由检心中有些莫名的烦闷,心头有一种担忧的复杂感情。
李长生给朱由检递了一根油条道:“更关心该来的总会来,而且以你现在的实力,平定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整个明末也没有那么破烂不堪。”
朱由检心头稍安一些,点了点头,只是皱眉道:“在仙师的帮助下,我现在的大明已经有何关外建奴一战的能力,可我心中总是有些不安,昨夜想了一夜,有对付建奴的方法,但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可心中又说不上来,还请仙师解惑啊!”
李长生喝着粥,嚼着粥中的肉,淡淡道:“你担心的不是关外的建奴,而是明末的内部。”
朱由检眼中一亮连连道:“对对对!就是大明朝的内部!总给我带来一种不安的感觉!”
“很正常,毕竟之前我和你说过,满清入关投降的人可是不少,先便是镇守辽东的三大员。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
“晋商八大商给皇太极提供那么多东西,铁器棉花什么都有,你要说其中没有辽东派系官员的支援,你觉得可能吗?”
“这时候建奴蠢蠢欲动,他们在干什么?你这个皇帝知道吗?”
朱由检一愣,皱着眉头道:“祖大寿倒是向朝廷禀报了建奴的动向,想让朝廷派兵支援…”
“吴三桂向朝廷索要了大量的粮草和军饷,中计五百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