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夫妻演绎圣佛出世(2)
只这一 夜功夫,消息就在梓墟镇传开了,无人不晓:梓墟镇将有圣佛出世了。
人们恐惧、期待、渴望……各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充斥胸间,都盼望着天早一点放亮,以便能快些亲眼见证圣佛在梓墟镇出世。
世德和小柳红是被街门外的吵闹声给弄醒的,睁眼看时,天将拂晓,喊来仆人问街门外什么人在吵闹,仆人说,街上现在站满了乡邻,都等着老爷带他们去找寻圣佛呢。世德二人这才想起正事,急忙起身,简单洗漱后,世德提着文明杖,叫仆人打开街门。
街门打开,世德跟着走出大门,一脸威严地扫了乡邻们一眼,开口道,“走吧。”说完,自己先走在前面,直往西山谷佛光出现的地方去了。
一群乡邻跟在后面,人人心里都按耐着激动,又不敢吱声,生怕一不小心,说了错话,会触怒神灵,招致不幸。
整整一个白天,梓墟镇的乡邻们挥汗如雨,翻遍了世德给他们圈划的山谷里的土地。山谷里弥漫着新翻的生土的气味,甚至连河道都不曾被漏过,从里面掘出一堆堆卵石。
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找到世德向他们描述的圣佛,一些人便开始失望,甚至抱怨世德功力不济,有人没好气地责问世德,是不是搞错了地方?
“应该不会。”世德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我记得清清楚楚,就在这道山谷。”
世德说完,又向刚翻过的泥土上环视了一会儿,才恍然记起什么,一拍脑门儿,说道,“对了,咱们来这儿之前,还没做法事呢,大家还没进香火钱呢,心不诚,圣佛岂肯出世?今天就到这儿吧,回去之后,大家准备好香火钱,等把法事做完,向圣佛献了诚意,再回来,才能请出圣佛。”
众乡邻一听到要出香火钱,心里不免敲起鼓来,有人担心这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惴惴地问道,“那得多少钱呀?”
世德看出大家的心思,马上安慰乡邻们说,“用不了多少,每户一块大洋足够了。”
出了一天的冤枉力,没能请出圣佛,现在又要出一块大洋的香火钱,有人心里就不舒服了。可是,渴望见识圣佛出世的好奇,最终战胜心中的吝啬,在一群二流子们虚张声势的鼓噪下,梓墟镇人心情复杂地将一块大洋交了出来。
世德找来镇上最有声望的乡绅,在一张白纸上,将全镇的捐款明细拉出清单,又在另一张纸上,把捐款的支出明细,一一书写清楚,让人一看便知,捐款的每一分钱,都用到了法事上面。
法事是在甄府大院里举办的。
那日在大院中央,摆起香案,焚烧了香纸,一番故弄玄虚的诵念咒语和叩拜,在香烟缭绕中,一场法事总算做完。临了,世德又和乡邻们约定,明天早上,大家再一道去西山谷请出圣佛。
一早起来,世德又是一通沐浴、焚香、叩拜、念咒,看看乡邻们已经聚齐,吆喝一声,带着一群乡邻出发了。
到了西山谷,看看昨天已被掘过的土石,世德指了指不远处还没来得及挖掘的地方,说道,“到那边看看。”
一群人跟着到了溪边的一棵老柳树下,世德停下脚步,手持文明杖,朝老柳树下比划一下,说道,“挖挖看。”
一群人抡起镐头锄头,开始挖掘起来,忽听嘡啷一声,有人刨到了金属。“在这儿!”那人尖叫了一声,扔下镐头,蹲在地上,开始用手扒土。
一群人围拢过去,抻着脖子往下看,只见那汉子扒开四周的泥土,从土中取出一尊鎏金铜佛。
铜佛不大,远看像一个威武的男人攥紧的拳头,满身粘着泥土。那汉子快速用衣角将泥土揩拭干净,才看清果真是一尊大肚弥勒佛像。铜像上的鎏金已开始斑驳掉落,裸露的铜胎,生出绿色的铜锈。弥勒佛的头顶,被那汉子刨了一镐,幸亏用力不大,只留下一条镐头刨过的痕迹。
“别动!”正当有人伸手要把铜佛拿过来把玩,世德喊了一声,制止了好奇的乡邻。
接着,世德从怀中取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红绸子,铺到刚才铜佛出土的地方,接过铜佛,恭恭敬敬地将铜像摆放到红绸上。随后,让一个二流子把事先准备好的香纸点燃,世德向一群人喊了声,“跪!”一群人就六神无主地纷纷跪下。
世德嘴里大声念着咒语,直当香纸燃尽,才说了一声,“起来吧。”
一群乡邻这才站起身来。
世德拿红绸托着铜佛,捧在胸前,像孝子在出殡时捧着考妣的灵牌,带着一群乡邻回梓墟镇了。
铜佛从土里扒出的过程,其实跟农夫从地里刨出一墩红薯一样简单,可消息传扬开来,就不是这样简单了。一时间,梓墟镇圣佛出世的消息,经过无数张嘴的传播,被演绎得神秘玄虚,随着就有各种吉与不吉的传言,把这里的乡亲们弄得心神不宁。
世德将铜佛带回家中,安放在佛龛里,供奉在甄府的堂屋。
这一点,梓墟镇人并无异议,因为在这之前,还没听说梓墟镇上,有谁比甄老爷更有佛缘,何况佛光又是甄老爷最早发现的,何况这种佛光即使甄老爷向镇上的人讲了出来,一些好奇的乡邻,夜里也向西山谷那边偷偷眺望过,却谁也没有见过佛光,可见梓墟镇上住着的,大都是些凡胎肉眼的草民,眼下圣佛既已出世,安放在大有佛缘的甄老爷家,也是天经地义的。
此后,到甄府礼佛的人,果然一天天多了起来。
梓墟镇四周的乡民,翻山越岭,不辞辛苦赶几十里山路,到镇上来,就是为了一睹圣佛的尊容。
礼佛的人太多,世德不得不在院中摆放一口大黑锅,用来给礼佛的人烧纸,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像样的香炉,供礼佛的香客们焚香,世德只好向邻居借来三只菜坛子,里面装满沙土,并列摆放在院子中央,供香客们焚香。
幸好功德箱是事先预备好的,非常恰当地放摆放在佛龛前面,以便每个来拜佛的人香客,不必费太大的劲儿,就能将钱币及时投进箱里。
礼佛圣地,讲究的是雅肃,在这种地方设宴品茶,和一群二流子们饮酒作乐,显然是不合适的。而礼佛的神事,又不便让二流子们上手,渐渐的,一段时间过后,镇上的二流子们自觉没趣,也不大到甄府上来了。闲着没事,二流子们以见证人的身份,四处向人闲话圣佛出世的过程,无意当中,又给礼佛的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德和小柳红现在忙得厉害,每天从早到晚,要不间断地应酬远道来的乡民到他家礼佛的神事,晚上夜深人静,又要恰到好处地支开仆人,打开功德箱,清点里面的善款。
乡下人家,本来就没有多少钱,平日花钱又格外小气,好奇归好奇,真要让他们从兜里往外掏钱,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投进功德箱里的,无非是些小钱儿。世德夫妻往往从功德箱里取出一堆钱,真正清点完了,实际上也没多少。
这样持续了几天,世德夫妻从最初取钱时的兴奋,渐渐的变得平淡,后来干脆感到是一种负担了。更可怕的是,乡民们兴奋劲儿过后,前来礼佛的人,也一天少似一天。
“看来,这一单做砸了。”一天夜里,夫妻二人清点完功德箱里的零钱,世德灰心地嘟囔道。
“别这么尽说晦气的话。”小柳红攥着一把零钱,激励世德说,“兴许是咱们的思路出了问题。”
“不会吧。”世德辩解道,“你看这些天,外面的风声有多大呀?四周几十里的山民,都赶来看热闹呢。”
这一句话点醒了小柳红,让她彻悟了个中因缘。“可不是吗,”小柳红说道,“问题就出在这看热闹上。这乡下人,就爱看热闹,他们把这事儿当成热闹来看,哪里会上心呢?当初咱们设的这局,是要干什么来着?”
世德见问,翻了几下眼珠子,说道,“咱是要唬他们一下,让他们拿钱来保平安的。”
“这不就结了吗?”小柳红说,“可事到如今,反倒变成了一场热闹,怎么能让他们出血呢?”
“你是说,咱得把思路改一改?”
“必须得改!”小柳红说,“得想个法子,吓着他们,他们才肯乖乖听话。”
这一 夜,夫妻二人躺在床上,又合计了半夜,直等想得周全,才分头睡下。
一早醒来,世德把接待香客的事交给了小柳红,独自一人出门,到了街上,找到往日常到家里吃酒的二流子们。
一群二流子,自打圣佛出世,就断了甄府的酒席,这阵子已是干熬得舌焦牙痒,见了世仁,就像见了亲祖宗,急忙围拢过来,甄老爷长甄老爷短地叫着。世德看透他们的心思,寒暄了几句,就说要带他们到酒店坐坐。
一群二流子听了这话,真个像乌鸦见了腐肉,哪里肯说半句推辞的话?千恩万谢,说尽好话,跟着进了酒店。
点过菜后,要来一坛好酒,一圈人围坐着,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正吃到兴头,世德放下杯子,脸色渐渐变得难看。
“甄老爷有什么心事吗?怎么放下杯子?”一个二流子看出世德心里不快,轻声问道。
其他二流子听了,也跟着问起。
等一群人嚷嚷过了,世德才叹了声气,说出心事来。
“出大事了!”世德放低声音,神神道道告诉二流子们。
“什么大事?”一群二流子也跟着放下酒杯,神色慌张地问道。
看看火候已到,世德也不再隐瞒,把昨天夜里佛祖托梦给他的事,向二流子们讲了一遍。
“两年之内?”一群人听过,二流子们个个心惊肉跳,喘 不过气儿。一个胆大的二流子,很快镇静下来,伸出两个手指问道。
“两年之内。”世德肯定地点头说道。
“甄老爷敢肯定,这是佛祖亲口对你说的?”另一个二流子问道。
“咳,这还会有假?”世德有些不耐烦,没好气地说道,“双耳垂肩,慈眉善目的,跟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佛祖像一模一样,金光四射的,那不是佛祖,又会是谁?”
“他说,那洪水,就从咱梓墟溪上方的山谷里来?”又一个二流子问道。
“就从这上方来。”世德用手向四周划拉了一下,把刚刚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整个这梓墟溪两岸,到时候将成一片泽国,无人能逃掉。”
“可这佛祖了也忒不讲道理,当初这圣佛在西山谷里显出佛光,让甄老爷您看见了,给他从地下挖掘出来,又供奉在甄老爷家里,一天到晚香火侍候着,不挺好的吗?佛祖干嘛还要惩罚咱们呢?”一个二流子出言不逊。
“不可对佛祖无礼。”世德及时制止住了那二流子,自言自语道,“这些天,我也在琢磨这事儿,想必是佛祖早已预见到这场灾难,事先让那圣佛在溪谷发光,来警示咱们,不想咱把圣佛请出,却没能诚心恭奉。你们想啊,那是圣佛,哪能随随便便供在家里?得有一座庙堂供着才行,咱没给圣佛建庙堂,佛祖这才动了怒,托梦给我。”
“那该怎么办才好?”一群人慌乱起来。
“照佛祖夜里对我讲的意思,非要在圣佛出世的地方建一座寺院,将圣佛供奉在那里,才能镇住这一场洪水,解救这一带的乡亲们。”世德说道。
“那得多少钱呢?”有人问道。
“昨晚佛祖托梦,醒来后我合计了一下,没有个三五万,恐怕办不下来。”世德嘟囔道。
“这么多钱?到哪里去弄呀?”一群二流子听说建寺院得三五万块大洋,止不住嚷嚷起来,哀叹这佛祖太狠心了。
沉静了一会儿,世德才开口说道,“咱们梓墟溪沿岸,总共有一千多户人家,每户人家,至少要出几十块大洋才成。
“想到乡亲们手里也没多少钱,我和内人昨天晚上已经合计了,等秋收过了,我把家里的田产给卖了,兴许能凑个几千块,毕竟我也算是这里的大户了,剩余的,还要有劳诸位,到沿岸各家去幕捐。人命关天呀,咱总不能眼睁睁的看见灾难到来,见死不救吧?”
听世德吩咐了,一群二流子心里也有了谱,纷纷表白要出工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