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入口
下午一点钟左右,秦岚叫醒熟睡的几人,收拾行李装备,朝着磁山往前走。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还是那磁山的磁力太大,几人总感觉脸上发痒,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晕车感。
继续走了大概两个小时,此时太阳已经偏西,已经到了磁山山脚。
胖子的眼毒,像是忽然看到了什么,大叫一声:“卧槽!你们看那边!”
秦岚转头一看,却看到那边的灌木丛里,好似有个淡绿色的帐篷,这要是眼神不好,几乎发现不了。
老胡在前头,用手杖将那些茂盛的灌木层扒拉开,立刻看到一所坍塌了的小帐篷。
看那破损的样子,应该有些年头了。
杨雪莉绕到一边,又惊呼一声:“有人!老胡,快来看,有具骸骨!”
几人赶忙跟着绕到一边,发现这帐篷里,还有一具尸骨,呈现半躺的姿势,已经被大自然吞噬的只剩下了灰白的骨头。
老胡走上前,将帐篷扯开扔到一边,发现还有一个背包,里面有些衣物和不锈钢飞爪、尼龙绳、钢管、手电筒等等装备。
“同行。”老胡下结论道。
“咦?……”秦岚走过去,从尸骨屁股下面的杂草里,抽出来一个棕褐色的笔记本,外面包裹着一个塑料袋,日晒风吹下,一碰就化成了碎片。
笔记本尚且完整,里面是那种老式的牛皮纸,字迹非常的潦草。
秦岚大概翻了翻,上面有用的信息不多,大多是用来记账,应该是每次的明器交易。
但是古墓位置、破解过程等相关信息基本上毫无记载。
最后面有字的一页,标注的时间是1986年,距现在有十几年了,看来不是哈吾勒口中十年前的那伙人。
将笔记的信息串起来看,这人应当是一个南派的土夫子,还是相当厉害的那一类。
这次昆仑山之行,他本是夹喇嘛中的喇嘛头儿,但在这大山的古墓中,这次的喇嘛全折进去了,只剩下他,也中了毒,在这里拖了几天,坚持不住死了。
笔记中提到的“大山古墓”,到底是不是刘彻的登仙台,笔记里并没有提到。
老胡看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便登到高处,勘察四周地势。
只见群山踊跃,如鲤跃龙门,一招得势,就可化龙飞升。
四周八条巨龙,龙头对冲,在这股洪流里显得格外亮眼。
老胡从高处下来,又掏出人皮纸卷,看着周围环境对比地图标记,指了指图中的一个长方形道:“我们应该是在这个位置,这里是登仙台的祭台所在。”
祭台?秦岚一愣,向四周看去,这里确实是一块比较平坦的空地,似乎也有人为打理的痕迹。
不远处的磁山此刻更像是一块巨大的祭碑,那这块空地离祭碑的远近,确实像是一块祭台。
难道整座磁山都是登仙台?
这不太可能。
而且,人皮纸卷已经说了,古墓在地下三千米深。
这个深度,若说登仙,不如说是登鬼了。
杨雪莉好奇道:“能确定具体的地宫入口吗?”
老胡摇摇头,现在还确定不了,但就在附近了。
这死去的土夫子深受重伤,从他出墓到尸体这里,相距绝对不会很远。
一般来说,古墓都有陪葬坑,陪葬坑距离主墓室不会很远,而且有墓道相连,
其一是方便正主能够随意使用这些陪葬品,包括人、奴隶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
其二是让这些陪葬者,在死后也能够凭借这股怨气守护陵墓,避免正主被打扰。
既然确定了这里是一处陪葬坑,也就相当于找到了地宫的入口,只是需要找个安全的方位打进去,因为这里大概率会做一些防盗的措施。
老胡又道:“没事,我们稍作休息,搭个营地,晚上我用天星风水一看,就能找到。”
一直等到夕阳西下,天上出现点点繁星。
老胡仰望星空,手中掐算着方位,在空地上走走停停,不断寻找。
大概用了不到一刻钟,老胡将工兵铲在地上划了个大大的准星,将铲子插在中间,对几人道:“八成入口就在这儿了,挖开试试。”
胖子往手里吐了两口唾沫,道:“嘿,老胡,你就瞧好吧!”
说完,拿起铲子,如同小旋风般挖起来。
老胡和秦岚也加入进去,杨雪莉在后面负责将挖出的湿土铲到不远处。
荒山野岭的,也不必在乎被人发现,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个小土堆。
入夜寒气逼人,与几人的汗流浃背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块土好挖得很,在深山里面,这样的空地决不会偶然形成。这让几人更加确信,这就是地宫入口。
很快,地上出现了一个有十来米的深坑,露出一面青色石砖墙。
胖子刚要抡起军工厂,打算敲出一个洞来,便被秦岚拦住。
“等等!”
这段画面非常像笔记宇宙中,鲁王宫那一段,如果这面墙用蜡封着强酸,那几人恐怕要在这个深坑里被腐蚀掉。
胖子和老胡都有些不解,看着秦岚,杨雪莉跪坐在洞口,也向下张望。
胖子说道:“怎么了老秦,别总是临门一脚的时候泄气啊!这不符合咱们这种老爷们的调性,同志们应该直捣黄龙才对。”
秦岚自然听出了他对自己的嘲讽,但却毫不在意,只是说:“我在古书中看到过,这种汉代大墓,在防盗上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战国时候就有些小国为了支撑战争,设置了官盗机构。”
老胡打断秦岚的科普:“老秦,多虑了,这种墙面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被砸坏,非常坚固,根本不可能做什么防盗机关。历来都是砸碎了事。”
秦岚的第六感非常不妙,再次道:“我觉得还是不行,先别向里砸,先想办法直接拔出块砖来看看。”
胖子趁这个机会摸出一支烟点着,抽了一口,拍了拍秦岚的肩膀,道:“秦爷,看您学识也不浅。这面墙,可是用三合土垒起来的。三合图您知道吧?”
秦岚点点头,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这些知识点他还是知道的。
秦汉之前,商周的城墙加固用的是蛤类壳烧制成灰,又被称之为蜃灰。
秦大一统之后,在黄黏土里加蜃灰加固建筑,效果更好一些。
直到西汉时,开始用胖子所说的三合土,也就是在石灰黏土中添加了河沙,兑水搅拌后,进行加固。
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新的技术,也就是糯米灰浆——将糯米煮烂的浆汁加到三合土里,用羊桃藤汁液搅和匀实,可以媲美现代水泥。
“胖爷,您说的我都知道,但咱们必须考虑清楚,这墙中间万一有一层强酸夹层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