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考举(一)
五月初五,牛家迎来了一位客人,这个客人不是别人,那就是沐老爷。
沐老爷自从四月开始,命人仔仔细细在江州地界的铺子重新装修,重新查验之后,果真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
他手底下新请的木匠和漆匠师傅,纷纷指出了不同之处,刷漆的角落的处,不少含血的漆。
沐老爷是特地送礼来的。
他大手一挥,就见六个小厮抬着三大抬东西进来,陆续打开,分别是一大箱子珠宝首饰,一大箱子金元宝,一大箱子金叶子。
这真是…土豪的社会,牛大和小福宝有些不理解,但表示很震惊,很懵逼。
都说沐家衰败了。
从举国数一数二的富商,亏了十二年的本,还有这底子,它究竟是哪儿败了?
“这是,孝敬小童女的,要不是小童女指出事情的关键,我们家一年亏得比这还多哩”沐老爷说道。
沐老爷颇有些自来熟的坐到大堂上,折扇一收,心情颇为豁达的样子,道:
“我沐某,年少时,也曾纵横商场,就是没能想到,败在自己曾经的至交好友手上,未免轻信于人啊!”
他这一番感慨过后,又道:
“幸亏命里有贵人相助,不甚幸哉,不甚幸哉啊!自从我们家把那些巫蛊之术挖出来以后,我家在江州本地的风水,是日益见好”,“这些孝敬小仙童的,你们一定要收着,不收着就是打我的脸啊!”
牛大活了三十多年,也是第一次见硬要给自己家送钱的,但人家既然这样说了,牛大也不好不收。
小福宝也不好意思不收。
父女两个“被逼无奈”的一致点头: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哎呀,老兄啊,你家生了几个好女儿啊!一个个出落得,又精明又强干”沐老爷又道。
有人夸自己女儿,牛大自然是心里高兴的,但是听着沐老爷言犹未尽的样子,牛大浑身都紧绷着。
这家伙不会也谋上他哪个女儿,也想拐回去当个儿媳妇啥的吧?他女儿那么好被拐走的呀?
牛大赶紧说道:
“是啊,女大不由娘,也不由我这个爹喽!说起来,我家大闺女也快到了将笄之年,我想她能有什么顺眼的儿郎,也拐个进来”
这话就把沐老爷后面的话堵死了,后来一想,也没啥,他儿子都二十了,比人家小丫头大七岁哩,只尴尬的笑了两声,又道:
“我啊,还想买你们家的鲤鱼,听说你们家还卖酱菜,我也想买一些,你家还养了石斑鱼,就是数量少了些,要是数量多了,再把石斑鱼卖给我”,“我家也有家酒楼,就是不在牛山县里,在州府”
那意思,就是不会跟牛家的酒楼抢生意。
牛大一听沐老爷要买他家的鲤鱼,还有酱菜,那眼睛都在放光,看沐老爷那就跟看财神爷一样。
牛大家的鲤鱼,有些是养了两年的,肉质极为肥美鲜嫩。
“您要多少斤鱼?”牛大问道。
“每个月给我送一千斤鱼来就成”沐老爷说道。
“一千斤?那么多?”牛大有些不敢置信,在他手上买鲤鱼的酒楼也有一些,但最多也就一年买个五百斤左右的鲤鱼。
“我家酒楼大,重新装潢重新请了大厨以后,那是客流不断,生意好得扒得了哩”
难怪沐老爷那么高兴。
“我儿子八月要去府试,这鲤鱼跃龙门,要是中了,也取吉祥之意不是?”沐老爷道。
牛大道:
“令公子一定会中的!”
府试中者,为举人。
举人再中,为进士。
进士入殿殿试,分一甲与二甲。
大周最开明的地方,就是不仅没有士农工商,对商人的歧视,还允许商人以及商人子弟参加科考,允许赘婿,以及赘婿子弟也参加科考。
沐老爷的公子文采斐然。
沐老爷走了以后,小福宝像个小财迷一样,趴在放着一大箱金叶子的箱子面前,一片一片数着金叶子,数着数着,数到一万以后,她数不清了。
晚上做梦都在跟招财说金叶子的事儿,“招财,你发财了,你可以吃好多好多年了!”
【我们发财,他就会心想事成,闷声发大财的,他不亏,不过,也许他过几年就会卖掉他所有的商铺和绸缎庄】
“为啥?”
【他儿子当了官,他就不会经商了,所以他这几年会发大财】
“哦!我二叔和我家小哥哥也要去府试的,他们会中吗?”
【论文采,应该是会中的,可招财只是摇钱树啊,又不是文曲星君,招财不知道呀!】
“哦,好吧!”
可招财怎么知道沐老爷的儿子会当官哩?
小福宝没有多想。
小家伙得了三大箱金子和首饰,晚上睡觉都乐得找不着北了。
萧桁忍不住轻轻弹了一下小福宝的额头,宠溺的说道:
“原来小时候是个小财迷啊!”
牛家新建的十间屋子建成了,原本两人三人挤在一起的,现在要分开了。
只有小福宝和牛宝兰被安排在一个房间睡,因为她们太小了,家里没请那么多下人照顾她们。
做的床比较大,外层还有一间是供香儿和翠竹轮流守夜的卧榻,反正小福宝不和萧桁一块儿睡了,再说,萧桁过了年就十五了,这个年纪在大周是可以娶妻的年纪了。
有时候,她们两个也会跟沈鱼和牛大睡。
其他几个女孩子,除了来做客的亲戚以外,都是一人一个房间。
小福宝有些没心没肺,她一点儿也没因为跟萧桁分开睡而难过,牛宝兰也是没心没肺的,也一点儿没因为跟牛翠花分开睡而难过。
两个小没心没肺,就这样没心没肺的过上了。
五月端午,是牛宝珠六岁的生辰,卓老爷子带着卓茗来牛家玩儿了几天,还说府试他要跟牛咏和萧桁结伴而行。
小福宝有些惊讶,他今年五十四了,还想着去考举人呐?卓老爷子考了几十年的举人,被个别嘴巴不积德的人嘲讽了半辈子的老秀才,读书人一辈子就指望着有出人头地,扬眉吐气的那天。
学到老,考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