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对手!西北补充旅!
足够装备一个师团的装备落入独立团手中,李云龙只觉得本已经粗壮的腰杆子,空前地硬气起来!
按照独立团刚刚缴获并组建起来的炮营,加起来一共有各类火炮21门,从火炮数量上来讲,已经超过了正常一个炮营应有的火力配置。
如果是521门火炮的话……
李云龙实在是想象不到得是什么样的部队规模,才能配得上如此数量的火炮!
521门啊……
要是痛痛快快地全拉出来让他玩命打炮,国军怎么样不清楚,李云龙表示自己一定会很爽很快乐!
在拥有如此多数量重武器的情况下。
接下来还有必要对如何取得胜利,绞尽脑汁地进行过多算计考量吗?
穷则定点打击,富则火力覆盖!
接下来的战斗,只需要提前侦查好敌军阵地情况,进行一波炮火覆盖,步兵直接冲上去收麦子就完了!
独立团在李云龙的命令下进战前休整,反观镇江关的国军则正紧张忙碌备战,枕戈待旦、紧张繁忙!
这种紧张。
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惊惧!
作为防守方,碉堡、炮楼与重机枪阵地,可以说构架起了火力强大、无法被逾越的封锁网,赤匪部队凭借原始简陋的武器想要打穿封锁,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仅仅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
敌我双方的战场形势,却因为赤匪前线临时换将,骤然间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在烟雾的攻击下,守在阵地中的士兵哪怕已经极力忍耐不适,但在毒性的侵袭下,身体根本不会受意志支配,阵地上的士兵接二连三开始剧烈呕吐,严重者直接昏迷,彻底丧失战斗力!
由于事发仓促,又正值深夜。
西北补充旅旅长黄捷在得知前线恶劣的形势后,立刻下令救援换防。
就在部队堪堪完成救援,对口鼻进行“全副武装”的换防部队尚未就位之际,阵地却被卡住增援时间的赤匪顺利夺走,几乎未付吹灰之力!
面对这种情况。
西北补充旅旅长黄捷果断命令部队放弃第一道阵地,并紧急调动参谋商议决策,立刻调整对敌方案!
一道阵地丢了情有可原。
但已经掌握了赤匪的进攻方法,如果还拿赤匪的故技重施毫无办法,那绝对就是指挥官的失职了!
“赤匪利用风向,再结合战壕推进,成功把烟雾引到我军前线阵地,这种进攻的方式目前是赤匪首次使用,我军恰好处于下风口,且烟雾伤害性极大,在全无防备的情况下,才会有如此失利。”
“根据军医的诊断鉴别,前线士兵明显是中毒症状,从当地有毒植物进行推断,大概率是赤匪在燃烧草木熏烟时加入了夹竹桃这种植物。这种植物富有剧毒,目前并没有解毒的特效药品和方式。”
“为了防止赤匪再使放毒烟方法进攻,我们至少将赤匪压制在百米之外,先将毒烟的伤害降低到有口鼻保护可以承担的范围内,同时准备进行反冲锋作战。”
“毕竟,在有毒烟雾的笼罩下,在进攻对方阵地时的机会,双方都是完全对等的!”
“我认为即便是毒烟因为距离会削弱,也不见得完全无害。反冲锋更是给了赤匪打白刃战的机会,正中赤匪下怀。”
“对于防御赤匪的毒烟进攻,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防守位置来达成,没必要非处于正对应的下风口忍耐。再加上我们拥有人数上的优势,即便是不依靠碉堡和炮楼,一样可以据拒敌!”
“如果我们可以把防御位置调整至井上斜与石碑店,再占领沿途制高点进行分段阻击,那么接下来赤匪……”
几名作战参谋在紧急推演如何应对红军部队的毒烟进攻,西北补充旅旅长黄捷则是望向窗外的远方,目光中一抹凝重。
赤匪里能够想出这样异想天开方法的,绝对不会是泛泛之辈。
在兵不血刃地拿下阵地后,部队非但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立刻占领并稳固火力点。
可见这个新对手不仅头脑聪慧、善于剑走偏锋,性格不急不躁,也不贪功冒进,绝对称得上是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前线指挥官!
此刻西北补充旅内正在就毒烟一事进行紧急磋商对策,那么作为对手的赤匪新指挥官又在忙碌些什么呢?
西北补充旅旅长黄捷,隐隐地嗅探到一丝危险的味道。
距离天亮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
敌人绝不可能在占领他们第一道防线后立刻休整呼呼大睡。
借着夜幕的掩护,即便是他们不直接对第二道阵地发动进攻……三个小时也足够做出很多事情了!
但他的对手具体会做出什么,却完全猜想不出来!
这种未知的感觉,非常的不好!
“镇江关是松潘的咽喉,更是截断赤匪北上最重要的一处通道。”
“目前第一道封锁线工事已经尽数落入敌方手中,我们只剩下最后一道碉堡群对赤匪进行封锁。如果再被攻克,那么我们将只能在露天旷野和赤匪正面战斗。”
“我们旅奉命据守此地,接到的是死命令,即便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能放赤匪过去!”
“所以,我们除了要防备敌人再次发动毒烟进攻外,更要提防他们利用地形地势,制造出更多的麻烦和意外来!”
“你们要好好地把镇江关这里的地形地势观察好,避免毒烟对我军造成影响外,更是要关注山体、水火等自然因素,绝对不能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
“等到明天天亮,不管对手是哪个方面军的赤匪,更不问指挥官是谁,我们不仅要牢牢守住第二道防御阵地,更是要把失陷的阵地给夺回来!”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够生擒对面的指挥官。像这样善于机变的将才,如果能够改邪归正为国家效力,实乃国家之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