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又是一年雪
不知不觉间北方的朔方城里又已是严冬,片片雪花从天而降。
那是鹅毛般的大雪,雪花洁白如玉,在这寒冷的气候里,落下时就变成了一片片的雪冰。
踩上去脆生生的响声一经发出便能感觉的到。
原本热闹的城池里也变得一片静谧。
这场大雪从昨日夜里开始,直到现在依然不停。
夜晚的雪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白色软毛般的怪物,悄悄的侵袭着大地,把一切都覆盖成一片皑皑的银装素裹之景。
这种来自天地的力量都一压而下,紧紧地盖在了大地上,随风飘飘扬扬的洒落一地。
当喧嚣的城市色彩渐渐被大雪所吞噬,一切鲜艳与纷繁在黑夜中已不复存在。
而大雪落下的声音,却又是一种极为舒适的体验。
城池里的人们大多低头走路,用手捂紧衣领以及帽子,只能看到他们苍白而寒冷的脸庞。
一丝丝寒冷的钻心感在脆弱的肌肤上挥之不去。
但好在,羊毛衣早已经在朔方城流传开来。
而另一种用羊毛织出的羊毛棉袄,也几乎人手一套。
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的朔方人,无惧这场大雪。
由于这场大雪,路面变得极为湿滑,行人们一个个熟练地踩着地面上厚厚的白雪,低着头,就像是一只只向前奔跑的蚂蚁。
站在远方向朔方城看去,原本黑漆漆的建筑已经变成了灰蒙蒙的模样,格外显得落寞。
如果是以往,这场大雪可以说的上是一场恐怖的天灾。
但如今,朔方的人们,住有所居,食有所粮,衣有所穿。
这场大雪,只不过是给他们平添了些许乐趣罢了。
从白羊郡传来的消息表明,那里的雪下的更大。
虽然游牧民族对这种寒冷天气习以为常,但那些牛羊却经受不住这种天气的折磨。
但那是白羊王的事情,就不用他这个朔方都尉操心了。
如今白羊郡已经被牢牢地被大汉国控制在手中。
学会使用水泥这种新事物之后,白羊郡里已经有几座大城迅速的拔地而起。
虽然规模不比朔方城,但是已经有了大致轮廓,只是城内设施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完善。
在这样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那些匈奴牧人也可以有一处安稳的藏身之处。
在这个冬天,朔方郡的人们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大钱。
他们生产的羊毛大衣和羊毛衫等等之物,主要销往的对象就是白羊郡。
以及周边的几个边郡。
廉价的羊毛转身一变,就成为了价格高昂的羊毛衣物。
匈奴人对这些羊毛制品十分喜爱,所以销量极大。
不说人手一件,白羊郡大多数匈奴人如今都能穿的上暖和的羊毛衣物来驱赶寒冷。
羊毛衣物的最大销往之地,毫无疑问是边军。
每到了冬季,边疆的将士们就会面临都护铁衣冷难着的困境。
而有了羊毛衣这种保暖能力极强的衣物,可以极大的改善边军们面临的这一困境。
对边军的出售价格,刘大海制定的非常低,利润可能连两层都不到。
但是除了边军,对白羊郡以及其他郡的人们,利润都会高出不少。
尤其是对财大气粗的白羊郡来说,利润只能用无法估计来说。
白羊郡和朔方郡如今是相互开放的。
白羊郡的匈奴人们可以随意进入到朔方郡之中,在这里用他们的牛羊交换一些他们需要的物品,或者置换成汉国的货币。
然后用那些货币去购买他们需要的物品。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每次都牵着数头牛羊前往大汉的市场进行交易。
那样只会被那群汉人所鄙视。
同样地,也有许多商人进入到白羊郡之中,为他们带去许多大汉国所独有的货物。
只是价格普遍虚高,匈奴人也逐渐意识到了那些人都是奸商。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前往朔方郡购置物品。
也有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对那些奸商进行控诉。
如果不是他们知晓,如今他们已经归属于大汉国,他们甚至想把那些奸佞的商人抢劫一空。
毕竟以往他们都是这么做的。
不过如今他们并不会再去这么做。
因为他们已经享受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享受过的东西。
那些全部都是从大汉国带来的。
而且,如今他们匈奴人也有了自己的城池,虽然那城池里的驻兵是汉人。
已经投靠了汉国的他们,没有人会在意那些城池的守卫军是匈奴人还是汉人。
因为那些汉人也是替他们保卫城池。
如今他们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于汉国,而是他们匈奴的单于伊稚斜。
伊稚斜发现了他们白羊王部落已经降汉,发誓要让他们品尝背叛他的滋味。
但大汉国的李息将军,在遥遥和伊稚斜对峙过后,伊稚斜最终没有轻易攻打他们。
他们暂时是足够安全的。
投靠大汉国没有什么不好的,他们依然还是匈奴人。
还有着坚固的城池保护他们的安全,有着各种不曾品尝过的食物去享受。
在这漫天飞雪的日子,身上有着厚厚的羊毛大衣,脚上有特质的皮靴,双手带着手套,一点都感觉不到寒冷。
还免于了不断发生的战乱。
自从他们见识到了汉人的那座朔方城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产生过去攻打那座城池的念头。
去进攻朔方城,只是无意义的送死吧了。
他们是一群识时务者的匈奴人,除了被安一个叛徒的名号外。
什么都没有改变,反而他们的子女还能去汉人的城市里学习。
这是他们万万不曾想过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曹襄踩着雪橇,一个漂亮的滑铲从刘大海身旁经过,于张安世等人汇合。
同时鸣诵出了一首千古绝句。
当利第一次听见曹襄鸣诗的时候,十分震惊以及崇拜。
她不曾想到,她的这个表哥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大诗人。
可是自从她从师傅那里偶然见到了一本华夏理工先贤诗歌全集后,就对曹襄的这种剽窃行为感觉到不耻。
而曹襄还一本正经的道:“那上面写诗的人他翻遍了历史都没听说过,说不定那些人都不存在呢!”
“把那些精美的诗词放在我曹襄的名下,能够快速的流传到整个大汉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