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攻下江户城,十日不封刀
只是他们错了,战争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生要么死!
从未有一场战争以和谈为最终目的,能取得臆想之中的结果。
战争是不受控制的,一旦开始任何可能发生的变化,都会导致战争的规模升级。
说白了你打我一耳光,我就得踹你一脚,可不管如何,总会有一方不服气,总会有一方先去摸刀。
中华两大战区的报复来的及其的猛烈,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的部队,几乎都是一个照面就被击溃。
而东部战区在织田信长抽回部队后,也转守为攻。
战至三月初,六个镇的中华路军,和倭国最后的十万军队,在江户展开了决战。
只是倭国这最后的联军,其中只有几万人是经历过战事洗礼的老兵,大部分都是刚刚放下锄头转而拿起武器的农民。
只是那些农民所谓的战斗意志,在中华海军陆军的大舰巨炮面前,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为了支援倭国的前线,王信瑞索性都不过了。
他将手下全部的商船,全部都投入到了后勤保障的队列,而宝岛的各处兵工厂里,也是玩命的在生产着一枚枚复仇的炮弹!
面对江户城这个倭国最大的一座木制结构为主的城市,北部战区和东部战区六个镇陆军的所有炮兵,全部日夜不停的向着城内射击!
甚至连张大雷刚刚生产完成的第一批新式火炮,连破坏性试验都免了,直接拉到江户城的城下,加入了无差别的射击之中。
当陈阿三听闻北线战事弹药告急的时候,也只给南部战区的两个镇陆军留下了三个基数的弹药,其余全部运往了江户城下。
张大雷在算,已经打了一百多万颗炮弹了!
陈兴祖在算,已经打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了!
陈兴显在算,应该打死一百多万的倭奴了!
只是前线的将士们可没有心思去计算这些所谓的数字,他们的眼中只有拿下这座该死的城,杀了里面该死的人,这事才能算完!
江户城的周边没有高山,无法为炮兵提供更好的射界。
那炮兵就抓来数十万人的农民,在江户城的外面垒起一圈土质的城墙,一直垒到和城墙齐平的高度。
然后把大炮推上城墙,继续向着城里射击。
孙德胜这个骑兵出身的总兵,则让这些农民一人扛着一袋沙土向城墙下冲,他要在城墙下填出一条条可以让骑兵骑着马冲上城墙的坡道!
而步兵则在地底下挖掘者一条条隧道,从宝岛专门运来的数百口上等千年樟木所做的棺材里,则装满了炸药。
甚至海军的战船都冒着搁浅的危险,顺着河流逆流而上加入对江户城的射击。
各个军种的战士都在想方设法的为总攻做着准备!
面对杀红了眼的中华海陆军,城中的带路党主动出城投降,但都被一一城外的将士们射杀!
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绝不停下进攻的步伐!
倭国人绝不可信!投降的倭国人也绝不可信!
这条命令可是传遍了倭国前线的每一个将士的耳中,他们也牢牢的记在心中。
与其说这是一场战争,不如说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炮兵的射击一直持续了一个月,不是他们不想打了,是实在没炮弹了!
陈兴宗甚至下令把附近山上的石头开采下来,制作成石头炸弹。
只是工匠们制作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炮兵射击的速度!
万历三年七月十五,鬼节。
埋在江户城下的数百口装满炸药的棺材,早已埋到了城墙下,并且做好了准备。
陈兴宗作为倭国前线临时最高指挥官,召集所有在倭国前线的将领宣布命令。
中华陆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第五镇、第六镇总兵、守备军各团团长全部汇聚在陈兴宗的大帐。
只见陈兴宗双手中捧着一份文件站了起来,而各镇总兵的目光,也在死死的盯着他。
“总攻击命令...”,众人一听“唰”的一下全部站了起来立正。
“一,从七月十五日辰时开始,全线对江户城开展总攻击!”
“二,第一镇、第二镇从城南攻击前进;第三镇、第四镇从城北攻击前进;第五镇配属两个守备团从城东攻击前进;第六镇配属两个守备团从城西攻击前进!”
“三,总攻击发起之后,各方向应连续进行攻击,不得以任何理由停止前进或请求拖延!”
“四,各镇应不惜以最大牺牲完成此次作战任务,并自动协助友邻部队坚决彻底的消灭敌人!”
“五,对于临阵动摇,擅自撤退者,各总兵及团长,有先斩后奏之权,绝不姑息!”
陈兴荣的这番总攻击命令,等于给前线的将领们每人都发了一把尚方宝剑。
总兵以下皆可斩!
而且前线的指挥权也全部下放到镇一级,突发事件不必请示汇报,只要是有利于进攻的命令,皆可自行决断!
“是...”,众人响破天际般齐声大喊。
“最后,请诸位谨记,活人永远比死人更可怕,我要的只是江户城!攻下江户城,十日不封刀...”
众人一遍遍的大声复述着陈兴宗的命令。
“攻下江户城,十日不封刀...”
“攻下江户城,十日不封刀...”
“攻下江户城,十日不封刀...”
......
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的所有部队,以及南北两个天皇,还有数百万的农民全都挤进了江户城。
城中的粮食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于是二人下令只给能作战的男人提供粮食。
而城外的大炮连续向城内射击了数个月,说现在的江户城就是个人间炼狱也不为过。
在围城的第三个月内,城内的老鼠都绝种了,米肉则开始成为活下来人主要的食物!
原本只能容纳数十万人的城市,一下突然增加了好几倍人口,显得就特别的拥挤。
只是三个月后的今天,你想睡多大的床就睡多大的床。
想投降也投不成的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早已给他们和两个天皇安排好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