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进年代文工具人我潇洒度日 > 第11章 第一天

第11章 第一天

接着新知青也各自做了自我介绍。

蔡晓玲有上帝视角,自然对每个人的情况都门儿清。

徐大同今年18,徐小同17,兄弟是海口人,至于为什么一起来了,书上写是因为让后妈给逼得。

本来应该是后妈的大儿子下乡,结果他后妈一哭二闹三上吊,他爸也是个耳朵软的,就把徐大同给舍了。

对于下乡,徐大同倒是无所谓,本来在家也是不受重视的,但是他怕自己走了,下次自己弟弟肯定也是一样的情况。

万一被分到两个地方以后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了,最后俩人一商量,徐小同也偷偷跟着报了名。

两个人跟街道办的人说了家里的情况,工作人员也同情他们兄弟俩的遭遇,就给分到一个地方来了。

王丹丹,今年17,就是哈市的,地道的东北姑娘。

长得很艳丽,不过那都是假象,张嘴就一股大碴子味儿,蔡晓玲还记得王丹丹刚跟她们打招呼的时候,郑梅君,和张胜男那个诧异的表情。

她家里就她跟她哥俩个孩子,她哥结婚了,她就来了。

女主吴雨欣,也是燕京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最是重男轻女,她在家里排老三,据书里的描写,平时住在姥姥家。

至于为什么穿的这么好,那就得说说女主的金手指了,复制空间,也就是说只要她用手碰过的东西都可以复制粘贴出一模一样的,而且数量100!

空间还能自我发育的,时间静止,现在已经可以种出粮食了,你瞅瞅人家这个命……

最后就是蔡晓玲她们三个。

张胜男是家里大姐,家里就他爸上班,下面一溜弟弟妹妹,负担重,年龄到了就主动下乡了,至于来的时候怎么住的上卧铺车厢,那是因为他爸就是铁路的。

蔡晓玲决定以后一定要和她搞好关系,她是不想每次回家都坐三天三宿的硬座。

郑梅君家里条件很好,爸妈双职工,本来工作都谈好了,后来被表姐给骗了,她表姐就比较像小说里的恶毒女配了,特别爱干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从小就嫉妒郑梅君,本来是她表姐自己要下乡,可是一看,自己都要去乡下遭罪了,郑梅君却能留在城里过好日子,这可怎么行。

于是就伙同了郑梅君的高中同学,对着她深明大义的一顿忽悠。

小姑娘不经事儿,被她们给说蒙了,觉得如果留在城里,不积极支援农村建设,那就不是进步青年了,稀里糊涂的去报了名。

等她反应过来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这个两家已经撕破脸了。

不过郑梅君还是很乐观的,到现在也是每天都乐呵呵的。

第一次见面大家的感官都不错,没有喜欢没事找事的人,这比蔡晓玲以前看的年代文小说里要好多了。

之前蔡晓玲接受剧情的时候里面也描述过,所以她才决定以后踏实的在知青点里住着,毕竟一个女孩自己住不是很安全。

而且这几个人也挺有意思,像冯百川,吴雨欣,和张胜男,三个人都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

蔡晓玲还在心里偷偷跟巴布吐槽“他们干脆组个组合出道算了,团名就叫三九天…”

中午休息的时间也就两个小时,今天来新人,大家就没回屋休息。

吃完饭蔡晓玲开始跟花兰芳打听,屋里什么都没有,要添置的还很多。“兰芳姐,村里家能整着炕席,柜子这些东西?”

花兰芳热心的答道:“炕席去村东头找王嫂子就行,柜子的话去找赵大爷,他是老木匠,手艺很不错,就在村中间村长家隔壁,村长家是附近唯一的户砖瓦房,左边的那家就是赵大爷家。”

“那是拿东西换还是怎么着?”

“给钱就行,咱们大队没有那么遭人烦的,小来小去的大家也不说什么。现在给粮你们也没有。”

蔡晓玲又问:“那成,那粮食去哪领?”

“村西头有个大院儿,那是平时大队里办公的地方,去那领就行。你们怎么打算的?是单独开火还是跟我们一起吃?

一起吃,就每天排班做饭,单独开火的话,灶就这么两个耽误功夫,你们找队里,让他们找人帮你们在屋里再垒个灶台。”

“我自己开火吧,我吃的多,”蔡晓玲顺势就说了,她可是不想在天天吃粗粮饼子了。

门一关,每天偷摸给自己加加餐,再去后山找块隐秘的地方,隔三差五的给自己做顿肉。

吴雨欣自己有钱,王丹丹家里宠,两个人条件都不错,所以一拍即合也打算自己开火了,

至于郑梅君和张胜男,一个从来没做过厨房的活儿,一个做饭很难吃,两人也就只能跟着一起吃大锅饭了。

“当!当!当!”

这是村里提醒大家上工的锣声。

老知青拿着水壶走了,临出门前陈东把知青点的钥匙给了徐大同,几个人需要的东西都差不多,就一起出发了。

这会儿基本都出去上工了,一路上也没碰着人几个,村里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每家都围着栅栏,院子很是不小。

一路往东边走,路上遇上了一群小孩儿,正蹲在一起玩儿尿炕精。

蔡晓玲小时候也玩过,就是一个小土堆,中间插着一根棍儿,一人一次用手往下扒拉土,最后谁把棍子扒拉倒了,谁就算是输。

小孩们看见他们一群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游戏,好奇的往这边看,叽叽喳喳的在那说着什么。

“哎!小朋友,来跟你们打听点事儿,”

蔡晓玲往那边一喊,六七个孩子就呼呼啦啦的跑过来了,打头的是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里头数他长得高,嗓门儿还挺大。

“你们是谁啊?要打听啥?”

“我们是刚来的知青,想去村东头王嫂子家,你们知道怎么去不?”蔡晓玲笑着掏出一把花生,每人给分了俩。

“知道知道,你们跟我们走吧,”这年头缺嘴儿,拿了花生孩子们都很热情。

一路上围着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打头的孩子叫铁头,是村里的孩子头儿,他爸是村长李茂才。

小孩儿们一路蹦蹦跶跶的往东走,还跟他们介绍这是哪家,那是哪家,倒是让他们把村东边的几户人家都认了个大概。

快到王嫂子家时,隔着老远铁头这大嗓门儿就喊上了”椿芽!椿芽!你搁家没?!”

“来啦!来啦!”一个小姑娘开了门,看见门口这一大群人,吓了一跳。

“你们是谁啊?”

“我们是新来的知青,小姑娘你家大人在家不?”说话的是徐大同。

“你们等会,奶!家里来人了!”

“哥哥姐姐,我们先走啦!”铁头他们还惦记着回去玩,人带到了就有风风火火的跑了。

“谢谢你们啊,再见”

“再见……”

这时候从屋里出来了一个小脚老太太,身子有些佝偻,慢慢悠悠的问:“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有啥事儿?”

“奶奶,我们刚来,屋里缺东西,想弄些炕席,打听了你们家有这个,就过来问问。”郑梅君,微笑着回答,小声儿贼甜,至少六个加号。

“行了进来吧。”

椿芽奶奶一路领着他们进了堂屋,角落里卷着一卷一卷的炕席,草编的,不过很板正也很厚实。

“都在这了,你们看看相中不。”

大家伙挨个上手摸了摸,表示很满意,里面有一张小的,蔡晓玲估计了一下她那铺炕的大小正合适。

最后一人买了一款炕席加一个扫炕的笤帚,蔡晓玲的最便宜,花了3毛钱。

出了王婶子家,又一路往村子中间走,赵大爷家倒是很好找,他家里赵大爷倒是在家。

赵大爷右腿有残疾,下不了地,他们来的时候正在家里刨木头。

蔡晓玲他们要的东西还挺多,她自己就要两个柜子,一个放东西的架子,放脸盆的脸盆架,还要一张炕桌。

不过估计赵大爷听说有知青下乡,就提前准备了,东西倒也是富裕。

由于东西太多,不好拿,几个人来来回回搬了好几趟,才搬完。

大同,小同两个又帮忙去给大家把粮食领回来了,一人三十斤粗粮,不够吃的可以过去借,秋收以后再还。

蔡晓玲屋里屋外的忙活了一通,又是扫炕,又是铺炕席,归置放东西,扫地。

收拾完直接就瘫炕上了。

迷迷糊糊的睡了一觉,听到院子里有声音才挣扎着爬起来,打开面板看了下时间已经快四点了。

开门便看见王丹丹正抬着一桶水往大屋走,蔡晓琳也跟脚进去了:“丹丹姐你这是干啥?”

“醒啦,我要烧水洗头,你洗不?洗的话再加点?”王丹丹一边往锅里倒水,一边回她。

“洗啊,我都快馊了,你把桶放那吧,我去就行,”蔡晓玲说着,把桶拿过来,就又去后院又打了一桶。满满的两个大锅。

一边等着烧水的功夫,俩人一边唠嗑。

蔡晓玲:“丹姐一看你这架势,在家就是长干活的。”

“那可不咋滴,我爸我妈白天都上班,自己要是不会,中午连热乎顿饭都吃不上,明天上午我们要上山捡柴火你去不?”王丹丹说着又往灶坑里扔了两根柴火。

一听上山,蔡晓玲就来兴趣“去啊,这时候山上有啥吃的没?”

“估计是剩不下什么了,要是咱们中旬来的话,还有榛蘑,松子,榛子啥的,这时候估计都给采没了。”

“行吧,我听说东北的山货多,还想整点寄回家给家里人尝尝。”蔡晓玲有些失望,主要是她上辈子一直生活在城市里,所以并不知道这些山货的采收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