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文景之治下
“四十六岁?”刘邦在心里默默地算了算,他六十一,刘盈二十三,两个废帝不足二十,刘恒四十六……
都没有他活得久!
想到这,刘邦露出开心的笑容。
“哎,刘恒就这样驾崩了,”朱标有点惋惜地说道,“他能做到安民生息,又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
“母亲薄太后曾经卧床三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还亲尝汤药……真不愧是二十四孝图里的帝王典范。”
“他晚年也是沉迷于各种祥瑞,”朱元璋不咸不淡地说道。
“可是,刘恒知道是骗局后,直接把人夷了三族,而且那也是他晚年的事了……”朱标立刻争论。
“晚年有错在所难免,”朱元璋顿了顿,“如果,朕有什么大的过失,你们也要提醒朕。”
朱标还没来得及感动,就听到朱元璋下一句话,“别再提那些功臣的事,朕这个有分寸。”
……
【其子刘启继位。】
“来喽来喽,”李泰看着正襟危坐的李世民,虽然兴奋还是压低了声音,“暴躁帝来了。”
想当年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年龄和他相仿,两人兴趣相投,就一起下下棋。
谁知道下着下着,刘启一生气,抡起棋盘往刘贤头上砸,直接把刘贤砸死……
可怜的刘濞怎么也想不通,他活蹦乱跳的儿子,只不过帮他去了趟长安朝会,怎么就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作为性情剽悍的武将,刘濞直接终止对长安的朝会……
【继续汉朝的和亲政策。】
“哎,还是和亲啊……”刘邦看着有点失望,“为什么匈奴还能这般猖狂?”
“或许,是他们的实力并不弱?”刘盈下意识地说道。
“他们能有多厉害,”刘邦虽然心里已经开始害怕,但是他觉得,气势上不能输。
“你还好意思说,”吕雉看着刘邦头上冒出的细汗,不屑地说道,“你别忘了白……”
“继续看,”没等吕雉把“白登之围”四个字说完,刘邦就大吼道。
吕雉撇撇嘴,继续看神迹。
【继续执行重农抑商的国策,劝课农桑。】
【继续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
“有时候无为比有为更重要,”刘邦这时候夸奖了两句,“百姓更喜欢固定的法律。”
又扭过头,看着对着神迹发呆的刘盈,咳了一声。
刘盈听到声音,目光被吸引过来,有点疑惑地看着刘邦。
“你做得挺好的,跟随朕和萧何的举措,”刘邦难得地夸了刘盈一次。
刘盈有点激动,开口道,“父皇谬赞了。”
【继续减轻刑罚。】
【对文帝废肉刑的不妥之处进行修改。】
【用法更谨慎,对罪犯给予更多的照顾。】
【继续卖爵令。】
看着画面里一个个被明码标价的爵位,刘协叹了一口气。
汉朝末年,卖官鬻爵横行,有钱人只需交一些钱财,就能谋得一官半职。
而有权后的他们,马上利用手中的权利,对百姓进行更有力的剥夺,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如果,如果没有实行这一政策,汉朝会不会不这么快就步入深渊?
刘协默默地想。
曹操从轻轻地叹气里,立刻猜出来刘协是怎么想的,出声道,“陛下,就算没有卖官鬻爵,也不会改变这个结局……”
刘协诧异地看着他,倒不是被他的言论震惊到,而是好奇他怎么知道他想的什么。
“汉朝的问题不仅仅是卖官,更重要的是流民的问题,”曹操继续道,“而百姓变成流民,很多是因为没有了土地,至于为什么没有土地,那是因为土地能够自由买卖。”
所以,他才让百姓一边种地,一边当兵,把他们固定在土地上,才是维护统治的更好办法。
【创办郡国官学,支持各派的学说发展。】
“支持合派学说?”秦始皇愣住,“怎么就支持各派学说了?有些学说可并不利于统治……”
比如说法家,教人们打打杀杀……
所以他在位的时候才采取焚书的方式,让百姓接触不到这些内容,安心地听他的话。
虽然焚书也让他在历史上有很大的负面评价,但是他并不后悔。
“可能,这个时候人心已经比较稳定?”扶苏进行了猜测。
毕竟,他父皇统治之前,可是六国,对于刚刚统治,如果不改变他们的想法,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
后来六国趁机叛乱就是一个直接的例子。
“不行不行,”乾隆听到开放所有的学说,立刻摇头,“这样只会让百姓想东想西,整天想着反什么复什么。”
“不过,朕的大清已经把他们驯服地服服帖帖的,”乾隆有点得意地说道。
“万岁爷和前朝那些人自然比不了,”和珅在旁边拍马屁道,“他们哪有您对国家的统治力强,万岁爷才是古往今来最厉害的帝王。”
这一番话下来,乾隆美滋滋地点点头。
【重农抑商。】
【在文帝和景帝两代人的努力下,粮仓丰满。】
【府库里的铜钱堆满,长时间不用,穿线的绳子都烂掉。】
【史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看着怀里抱着杨玉环,从桌上拿来一颗荔枝,剥开,送到杨玉环嘴边。
杨玉环张开樱桃小嘴,吃下李隆基送来的荔枝。
“他文景之治能比得过朕的开元吗?”李隆基不屑地说道。
“那自然是比不过呀,”杨玉环立刻说道,“哪里有人比得过陛下。”
李隆基笑着对杨玉环说道,“还是爱妃了解朕。”
“报——”门外传门侍卫的声音,随后侍卫走到李隆基面前,跪下道,“启禀陛下,安禄山求见。”
李隆基抬起头,扫了侍卫一眼,飘飘地说道,“让他进来吧。”
侍卫领命。
很快安禄山就从外面进来,一进门就喊到“干爹,干妈……”
看到神迹的安禄山愣住,惊讶地看着神迹,用蹩脚的中原话道,“这……这……这……”
“这是神迹,”杨玉环从李隆基怀里坐起来,站在边上道。
反应过来的安禄山立刻惊道,“这一定是上天知道圣上的政绩,专门显现神迹!”
杨玉环一听这话,立刻夸安禄山聪明。
安禄山害羞地挠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