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百日皇帝
达到鼎盛?
刘秀心里咯噔一下,这就到鼎盛了?
鼎盛后不就是下坡路了……
他有点担忧地看着神迹,不知道汉朝还能撑多久。
【公元106年,二十七岁的刘肇驾崩。】
【他出生仅百余日的儿子刘隆即位。】
“啊哈哈哈,”秦始皇哈哈大笑起来,“这汉朝是要不断刷新登基的年龄吗?”
扶苏也扶额道,“百余日……百余日的婴儿,怎么上朝,抱着上?”
“没准上朝还哭,”李斯也摇了摇头,“这根本就是乱来,国之不幸呀。”
“没想到汉朝外戚能为了临朝称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秦始皇笑了笑,“这么好的顺风局,外戚要是还不能好好利用,就说不过去了。”
“嗯……”扶苏托着下巴道,“稍微用心点,应该就没有问题。”
“这可不好说,刚刚神迹才说过在刘肇的治理下,达到巅峰,后来就是下坡路了,”秦始皇眯眯眼道。
【邓绥进位邓太后,临朝称制。】
【颁布一系列诏令。】
【同年,西域各国背叛,邓绥派其兄邓骘平叛,无功而返。】
“哎,”李泰叹息道,“班超在的时候,那么好的局面,他这才离开西域四年,西域就又和后汉成了仇人。”
“这也没办法,他已经那么大的岁数了,为西域贡献了大半辈子,也该回去了。这事,任尚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李治看着神迹说道。
班超回汉朝之后,是任尚接替了他的西域都护之职。
两人在接替的时候,任尚专门向班超请教治理西域的方法,班超立刻将这些年的管理和盘托出。
可谁知道,他听了班超大事化小的策略后,竟然会对私下说。
我以为班君会有什么好策略,没想到是这么一般的话。
就这样,任尚断送了西域和东汉的和平。
战火续起。
“这也算是一个教训,”李世民严肃地说道,“以后治理外族,也要采取这样的措施。”
“水至清则无鱼,就是最后的例证。”
【也正在这时,一个名叫鲜卑的民族,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
【220天后,未活过周岁刘隆驾崩。】
……
“可恶,”刘邦又踹了一脚踏身边的凳子,愤恨道,“什么鬼,不足百日的婴儿当皇帝,不足周岁就驾崩。”
“朕就不知道了,那么多的太医,连个孩子都治不好。”
说着,又狠狠踹了凳子一脚。
“陛下,”萧何匆忙道,“陛下息怒啊。”
“息怒?”刘邦反问道,“这种情况让我怎么息怒?难道朕的大汉就没人了?有那么多宗室子弟,就非要立一个婴儿?”
“你没看见立的是儿子,”吕雉问道,“你会把皇位传给你弟弟或者你侄子?”
……
“一般情况下是传给儿子,但是这儿子太小,明显就是当傀儡的。”
“这样邓家一家做大,对朝廷而言,又该是多大的打击。”
“万一……”
万一邓绥又是残暴的人……
他不敢想下去。
罢了,刘邦挥了挥衣袖,摆烂地想道,又不是第一次被灭,离他那么远,他又能改变什么?
“不得不说,这邓绥是真敢啊,”看到不足一岁的孩童被抱着上朝,司马炎不禁感叹道。
“这……这她也没办法,毕竟,刘肇留下来的儿子太少了。”贾充想了下说道。
史书上刘肇有记载的儿子有十几个,但是不知道为何,总是莫名其妙的夭折。
眼看他就要没后了,这时,刘肇想出了一个法子——将儿子送到民间抚养。
可就算如此,在他驾崩的时候,也只有长子刘胜和刘隆。
按理说刘胜比刘隆大得多,立他为皇帝,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更合理。
但是刘胜却患有非常严重的疾病,严重到直接和皇位无缘。
没办法的邓绥,只能立不足百日的刘隆为帝。
“就跟有魔咒一样,”司马炎念了一句,看向司马衷。
司马衷有点呆的看着神迹,感受到司马炎的目光后,扭头对司马炎笑了笑。
他的这个儿子有点痴傻,他要是驾崩了,他能不能压制住朝臣。
朝廷里也不乏看不出来的人,时不时有人暗戳戳地提醒他,可他又能怎么办,难道把皇位让给皇帝司马攸吗?
而且,司马衷已经当太子多年,就算是痴傻,也不会是一个人。
【在与兄邓骘的共同商议下。】
【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即位。】
“还真是巧啊,”赵构看着神迹道。
刘庆一开始就是皇太子,结果因为他母亲的事,无缘无故被废,被封为清河王。
而窦太后领养刘肇,则成为了太子。
按理说皇位不会再回到他这一脉,可就是命运造化弄人,儿子被立为皇帝,他也被追封,也算是如了愿。
“是的,官家,”和赵构一起看神迹的秦桧立刻说道,“这定是窦太后想不到的。”
赵构没有继续说话,思绪飘到自己身上。
自从他的儿子赵旉病逝后,他还没有其他的儿子了
而他的兄弟们,也被金国全部掳走……
【立阎氏为皇后,刘保为皇太子。】
【登基后的刘祜因为年纪小,邓太后继续临朝称制。】
【躬行节俭,广施仁政。】
【平反冤案,减轻刑罚。】
“像邓太后这样的作风,才是值得提倡,”一直默默看神迹的杨坚突然开口道,“不能拿着天下的好资源,都拿来享受了。”
说完,杨坚扫了除独孤伽罗外的所有人。
“儿臣谨记,”杨勇、杨广异口同声道。
“是,”杨素和高颎在他们之后道。
“别只谨记,要行动,”杨坚看着杨勇意味深长地说道。
他早就听说太子奢侈,虽然他不是第一次批评杨勇,但是杨勇也没有进行什么改进。
若他还不知道改,他就要采取一些手段了。
杨勇浑身一抖,“是……”
【同时利用宦官压制世家。】
【不满邓太后重用宦官郑众和蔡伦的朝臣,欲发动政变,杀死邓氏,另立刘胜。】
【未曾想消息走漏。】
【邓太后先发制人,叛乱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