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国鼎立
【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驾崩了,”李泰有点惋惜地说道,“魏文帝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位帝王,虽然说后来的明帝也还可以。”
“他活得确实不是很久。”
“就是他这辅政班底,怎么会有司马懿啊。”
“他魏要不保了!”
“这……这应该不能从司马家篡位来说这个理由吧……”李治有点结巴地问道。
曹丕这么安排,有他的意思。
这四位辅佐大臣里,有两位宗室。
曹休,曹真,作为曹家人,曹丕会安排宗室也很容易理解。
而陈群和司马懿的安排,也很容易理解——为了和宗室做平衡,以免出现宗室独揽大权的情况。
安排的这两位大臣,陈群自然不用多说,出身大族,有能力有手段。
至于司马懿,除了一开始在曹丕和曹植就站在曹丕身边外,还有一个上面三位都没有的优点——稳重。
这也是曹丕考虑的重要因素。
“曹操早就提醒过曹丕,司马懿可能有不臣之心,曹丕还不知道注意,”李治继续说道。
“这也说明司马懿伪装的太好了,要不然,怎么明帝留下的辅命大臣,也有他……”李治回道。
“那是朝中没有什么德高望重的大臣了,”李泰叹口气道,“如果有的话,他也不会用司马懿。”
“司马懿的成功离不开他的长寿,”李世民突然说道,“若不是他活到七十三,又怎么会夺得大权。”
“不过,他的能力还是有的,明明明帝对辅佐大臣那么戒备,他最后还是通过努力,拿到了军权。”
“军权,才是取胜的关键。”
【见曹叡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立刻抓住机会,出兵北伐。】
【但是因为实力的差距,北伐失败。】
【与此同时,孙权也抓住机会,欲趁机攻下江夏,最后不克而还。】
……
“不是有礼不伐丧吗?”扶苏有点疑惑地问道,“怎么到了他们这,专门趁着帝王大丧来攻伐。”
“而且还不是一个政权,两个政权都……”
“看来,”秦始皇眯眯眼,“这形势,应该比想的还要紧张。”
“至于礼不伐丧,这个要不要遵守,还得看后来登基的帝王,到底是什么水平的人。”
“如果帝王的水平高,王朝本身的凝聚力高,那自然是没有办法攻破。”
“但是若是帝王猜忌,确实是个好机会。”
“这么看下来,这新的帝王,还是有一点本事。”
“可是,父皇,他们的实力本来就差得特别大……”扶苏比划着神迹里的大小。
“魏有的土地人口,都远胜于他们两个。”
“所以,朕说得他有一点本事,”秦始皇暼了一眼神迹说道。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书北伐。】
【公元228年,诸葛亮进行第一次北伐。】
【没过多久,张合在街亭被马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撤往汉中。】
“诸葛丞相的这次北伐,应该是很接近成功的一次就,可惜,”赵祯摇摇头,“用的人根本不行。”
“这个马谡,怎么就不听诸葛亮的话了。”
当时,蜀汉朝中的人对于守街亭主将的推荐,多是魏延和吴懿。
但是诸葛亮还是力排众议,让马谡当了守街亭的主将。
走之前,诸葛亮多次嘱咐马谡,一定要找个有水源的地方,拦截张合。
谁知马谡去了就当不知道这话,直接找个没水的地方拦截。
结果,张合一围,马谡的军心就乱,输得一塌糊涂……
“可能,他是想效仿刘备的汉中之战……”韩琦推测道,“人都变了,还用这方法,明显就不行……”
“不管怎么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对后来的影响还是特别大,”赵祯看着神迹说道。
“蜀汉本来就没有多少资源,又被这么一浪费,哎。”
“百姓,生活的太不容易了。”
“蜀汉实力太差也是多次北伐没能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诸葛丞相不主动,可能就是被动地被击败,”韩琦说道。
“而且,当时蜀汉的内部矛盾还是挺大的,他这么做,也有利于转移一些。”
“只能说他初心是好的,但是结局不如意了,”赵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希望他能在梦里,实现一下北伐成功的愿望。”
就像朕一样。
【同年末,诸葛亮进行第二次北伐。】
【但因为陈仓中的郝昭的充分准备,再次失败。】
“一年进行两次北伐?”刘邦有点担忧地说道,“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资源……”
虽然他也是从蜀地发展,才取得天下的,但现在一看,他们的情况差得太多。
照这样下去,他刚刚的推测可能就成真了。
他的汉又要灭亡了……
“看这神迹里,调用的兵确实不少……”萧何下意识地说道,“很可能……”
“不对,这才北伐了两次,只要后来休养生息,还是有机会的。”
“没机会了,没机会了……”刘邦指了指汉的版图,又指了指魏的版图,“这根本没办法比……”
“差距太大。”
“或者,别说魏了,可能连孙权都比不过……”
“孙权这实力,称帝也不远了,就是不知道,这三个政权,会是什么时候被哪个政权,灭掉了……”
“一年两次?”刘备略微惊讶,转头看向了站在他后面的诸葛亮,“丞相……这……”
“陛下,这,”诸葛亮说道,“陛下也是知臣,既然臣做,那一定是有过分析,才做出的决定。”
“朕相信你,但是……”刘备顿了一会才继续说道,“这一年两次,确实是太多。”
“未来丞相辅佐阿斗的时候,希望可是减小一下这个频率……”
“陛下的话,臣不可能不听,”诸葛亮立刻说道,“臣记住了。”
刘备点点头,又看了诸葛亮好一会,才说道,“真的是,辛苦你了……”
【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
【建国号为“吴”。】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