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天下归顺,帝王心术
东方德忠不是害南宫颜玉的真凶,相反,当年得知此事后尽力替她遮掩。
不过为的只是保护他爱慕的女子,至于那个孩子,他下令让人带走活埋。
千算万算,带走女婴的丫鬟却偷偷带着孩子跑了。
那时候四皇子党对南宫颜玉下了死手。再加上失去孩子,南宫颜玉抑郁而终。
作为南宫颜玉的哥哥,南宫绝当时恨不得杀死东方德忠。
不过心里也明白,他不过就是迁怒罢了。
东方德忠这几年没有精力去管远在千里之遥的西境,是因为他在清算四皇子一党。
尤其是把持朝纲的冯氏和九千岁,下场不可谓不惨,尸首至今还挂在皇城门口。
东方德忠为了上位,吸纳了大将军曾经的二十万大军。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军队,东方德忠才对皇位势在必得。
“你以为你抓住我你就能取而代之了吗。”
“不出片刻,我驻扎在皇城外的军队很快就踏平皇宫。”
东方德忠十分有自信,对他而言,西境那种弹丸之地,无论如何发展,都比不过他手里近三十万的大军。
“是吗,那你看看我手里的是什么?”
刘浅浅拿出一张黑漆漆的令牌,东方德忠当即变色。
“怎么会。”
“它怎么会在你手里?”
刘浅浅手里拿的是大将军的虎符。
东方德忠不可置信的摇头,“明明都消失了十五年,不可能有人……”
“你以为当年大将军是何人所杀?”刘浅浅目光凝视着东方德忠。
东方德忠一怔,愣愣的看着刘浅浅。
忽然又爆笑,像听到一个什么笑话一般,“难道是你不成,你当年才多少岁,不可能……不可能的。”
东方德忠不愿意承认自己当年看走了眼。
但看着刘浅浅认真的眼神,东方德忠不得不信。
不然大将军的虎符怎么会在她的手上。
人,不可貌相。
“若我知道你能有如此能耐,那时候哪怕折损我全部幕僚,也要全力阻止你离开厥京。”
东方德忠后悔不已。
外面的将领已攻至皇门口,跑来报信的刘深深兴奋不已,“姐姐,炸药桶都放置好了,只等他们破城来个瓮中捉鳖。”
光有令牌不会有人信服,更可况大将军的虎符已经失踪了整整十五年。
两军对战,兵戎相接,唯有将他们打怕了才会让他们臣服。
刘浅浅带来的人不多,加上还在路上精锐部队,也只有一万人。
在人数上刘浅浅就已经吃亏了。
她不能走错一步。
哪怕血流成河,她也要和阻止东方德忠登基。
东方德忠眼睛里已经失去了神采。
他明白,他跟眼前这个小姑娘的恩怨是注定了的。
即便没有恩怨,两人立场不同,身份不同,迟早有一天也会在战场上想见。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刘浅浅一刀斩下了东方德忠的头颅,被困在皇宫城的将领们,在看到东方德忠的项上人头和失踪已久的大将军的虎符后,全都跪拜臣服。
“尔等誓死追随西境女王。”
“尔等誓死追随西境女王。”
文武百官气得当场直翻白眼,哀呼江山毁已。
刘深深就讨厌那些跟刘浅浅唱反调的人,抓着就送进了监狱,顺便让他们和他们的一家老小在地牢里团聚。
诸侯们如待宰的羔羊,他们比那些酸儒武夫们爱惜羽毛。
表面上顺从臣服,让一个女人堂而皇之登上大宝,却一个个都在等这件事的反弹。
只可惜……
反弹没等到,等到的确是各地大大小小起义军的归顺。
第一个归顺刘浅浅,拥护女帝登基的是先帝曾经的四大宗室之一,西门。
他们带领的滁州的两万奉军,直接向世人宣布,他们西门一族,无论直系旁系亦或者追随者,都将世代侍奉女帝,保大顺千秋万代,永世太平。
此声一出,天下哗然。
西门是什么,那可是簇拥过先帝的四宗之一。
他们或许没有南宫家富有,没有东方家英勇善战,也不像北门家销声匿迹,但不能磨灭他们在艺术造诣上的成就。
后来时局动荡,不得已入仕为官,偏居一隅,为庇护百姓作出努力。
西门家的拥护,给了刘浅浅坐稳皇椅的依仗。
东方德忠虽为东方家的人,却在逃离首都时,给东方家族带来了几乎灭顶之灾。
如今东方德忠已死,侥幸活来了东方家族遗孤们也向刘浅浅俯首称臣。
不久,南宫绝现身,向刘浅浅捐献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自此,刘浅浅登基风波圆满落幕。
天下人很快就明白了,女帝登基,是众望所归的局面。
即便民间依旧存在质疑声,但大势所趋,也不是他们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轻易改变的。
而更多的人发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政令和新事物也越来越多,眼花缭乱的同时,他们也明白了,一切的生活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
刘浅浅自登基以来,每天都很忙。
一边根据武齐贤他们的汇报做出相应的决策,官员们政见相左时,还要在御书房听他们脸红脖子粗的争辩。
这种争吵声每天都在上演,刘浅浅从一开始的震惊,变得习以为常,甚至隐约有些难以忍受,吵的她脑瓜子疼。
要不是她这个女帝不能跑,不能无视这些为她鞠躬尽瘁,肝脑涂地的臣子,她可能早就溜之大吉了。
除了听他们吵架,刘浅浅晚上还要跟随先帝帝师之子代启圣代老前辈学习帝王心术。
刘浅浅发现,代启圣完完全全真的是在把她当做帝王培养。
教她御下之道,平衡之道。代启圣不愧是帝师之子,不仅博览群书,口才也不在武齐贤之下。
听了他两节课后,刘浅浅彻底被他征服。
因为武齐贤的原因,刘浅浅对才学兼备的高知分子格外推崇敬重。
或许就是源于刘浅浅这份敬意,代启圣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倾囊相助。
“道、术、法、形、势、权是历朝历代帝王心中的六把尺。何为道,即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