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做人不能太嘚瑟
“两百万啊两百万,一生一世花不完!”
蜀王看着身后满满当当的马车,嘴角都快咧到了耳后根。
哼着小曲儿,喜滋滋往家里走去,不过片刻之后他就笑不出来了。
两百万两实在太多,他根本拿不完啊,所以朱祁镇“好心”的派了上千御前司相送。
这也就罢了,一路上御前司和娶媳妇似的,敲锣打鼓的,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得了好处!
在路上倒是没少受吃瓜群众羡慕的目光,让蜀王好一阵得意。
车队有御前司和锦衣卫明暗保护,根本不担心被抢。
就是蜀王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但又说不上来哪出了问题。
直到蜀王带着车队回到宗亲居住的区域时,他才反应过来!
“wc,我还有这么一大票穷亲戚啊!”
朱祁镇断了宗亲的俸禄,有些爵位低的本就穷困交加。
就算朱祁镇解除了从商入仕的限制,一时半会也没什么收入!
蜀王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过,转头就想让车队掉头!
但为时已晚,宗亲们闻讯而来,早已里三层外三层把车队团团围住,蜀王欲哭无泪!
他恨不得给自己俩嘴巴,人果然不能太嘚瑟!
都活了大半辈子,财不露白的道理怎么忘了呢!
“这可如何是好?”
有御前司和锦衣卫看着,倒是不担心被抢。
宗亲也不说话,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蜀王,蜀王顿时一阵头皮发麻!
要知道每一个藩王都是当地宗主,手底下的宗室都沾亲带故的,更别提他们说起来全是老朱家的人。
兄弟们吃糠咽菜,你蜀王吃香喝辣?就看你蜀王什么意思了!
蜀王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只能破财免灾了。
你接济一点,他接济一点,银两肉眼可见缩水。
等蜀王回到自己的府邸,仔细一清点,就剩下二十万两家当,其中七万两还是在醉风楼卖身得来的!
蜀王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皇宫内的朱祁镇收到消息,不由开怀大笑。
因为这正是他的安排,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卖地这活是个人都能干,凭啥就能轮得到你蜀王?
朱祁镇还给予远超劳动所得的报酬,真以为和你蜀王天下第一好呢?
朱祁镇不过是借蜀王的手散些银两给宗亲们罢了。
他虽然有心让宗亲们自力更生,但好歹要有个过程。
如今正值初春,青黄不接,人人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哪有什么活计?
总不能让这群娇惯的宗亲去江渊队伍里抡大锤吧?
毕竟都是皇室贵胄,这么搞下去,几十万宗亲非得闹出乱子不可!
不如让蜀王当个老好人。起码先让宗室们有点余粮,再谋个活计。
而且朱祁镇此举也旨在鼓励宗室们自力更生,人家蜀王一趟就赚了二百万两,比十辈子的宗俸加起来都多,谁不眼热?
你们也不比蜀王差,自力更生多是一件美事?
“皇爷,这是成国公刚传回来的军报。”
金英踏着小碎步,把一份六百里加急的军报递到朱祁镇手上。
朱勇的军报?朱祁镇收回了思绪,拆开军报看了起来。
“陛下,朝鲜已定,瓦剌也先率残部遁入山林,臣已命兀良卫部清剿。建州女真已被灭族,无一人逃脱。”
“臣奉皇命,回军清剿辽东女真残部。然数日扫荡,战果甚微。海西女真及野人女真二部,习性野蛮,渔猎为生,少有城镇。辽东山高林密,野兽众多,难以扫荡。臣无能,大军受阻,请陛下降罪。”
“臣,成国公张辅敬上。”
朱祁镇看完军报皱了皱眉头。
辽东那一片可是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肥力极高的黑土非常适合农垦。
因为远离中央王朝,开化较晚,生态原始,气候寒冷,是中央王朝流放重犯之地。
在朱勇大军平定朝鲜后,朱祁镇便吩咐他回京路上顺手把东北那一片肃清一下,方便后大规模垦荒。
没想到打的瓦剌丢盔卸甲的新军,居然被一些野人流寇绊住了脚步。
不过也情有可原,新军适合大规模作战,装备繁杂。带着沉重的装备在密林里穿梭,属实有些难为人。
但辽东沃野千里的黑土地,朱祁镇说什么都不会放弃,这可是今后的大粮仓!
更是朱祁镇农业免税计划的第二步。
土地兼并剧烈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富贾把土地视为摇钱树,不择手段的从农民手中搜刮土地。
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蛋糕做大!
有了更广袤的土地就不用在这一亩三分地疯狂内卷了,地价便炒不起来,粮价也会趋于稳定。
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才能把这块宝地收入囊中呢?
朱祁镇在脑海中思索起了对策,眼睛一瞥,偶然看到了前些日子兵部尚书邝埜,递上来的奏章。
主要内容是关于军队改制的问题,朱祁镇正头疼呢。
明朝的军制本就格外复杂,明太祖朱元璋主要用的卫所制,设五军都督府统辖。
但五军都督府的武官全部由勋贵充任,朱元璋怕军队造反,于是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调兵权给了兵部。
也就是兵部有出兵之令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军之权无出兵之令。
只要兵部不发命令,五军都督府就只能老老实实待着,兵部说让你打谁就打谁。
但这个情况在朱棣上台后又有了变化,朱棣把自己靖难的班底组成了京营,也就是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
京营可不是卫所那种闲时种地,战时打仗的军屯,京营都是职业军人。
大明由原本的府军制渐渐转化为募军制。
朱祁镇前些日子又搞出一个武备司,再加上新军和原本的军制也有所差别,军制便愈发复杂。
邝埜这老小子不地道,一看自己搞不定,锅立马就到了朱祁镇手里。
但现在两件麻烦事同时出现,朱祁镇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对策。
“金英,拟诏。”
“是,皇爷。”
金英不敢耽搁,研墨提笔一气呵成,静静等候朱祁镇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