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斗智斗勇
【当得知袁绍竟打算让颜良一人做主将去进攻白马的时候,沮授拼着被袁绍斥责的风险再度出言阻拦。
颜良确实是袁绍麾下不可多得的猛将,但同时这个人也比较鲁莽,很容易中计,沮授建议要么更换一个稳重点的将领,要么就派个能劝住颜良的人一起。
可袁绍这个时候很膨胀,他觉得沮授完全是在杞人忧天,甚至说出了“我的大将岂是你能揣测的”这种糊涂话。
结果不出沮授所料,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突袭白马,颜良被关羽于万军丛中一刀斩于马下。
颜良死后,沮授趁机向袁绍再度谏言采用消耗战打法,却不知此举在袁绍眼里就是在嘲讽他。
你看,就因为你不听我的所以你才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还是听我的吧。
袁绍面色不悦,没有回答沮授,而沮授以为袁绍还在犹豫,就说了些难听的话,惹得袁绍大怒。
沮授心灰意冷,当即装病告退。
而没有了沮授的干扰,郭图等人趁机开始争权,袁绍也不在乎,只是一门心思进攻。
得知曹军在突袭白马后就开始撤军了,袁绍下令叫逃难到他这里的刘备和大将文丑一起追击曹操。
曹操采用谋士荀攸的计策,故意将辎重丢到地上引的袁军争抢,随即趁乱反攻袁军,大将文丑被杀,刘备逃走。
接连损失两员大将,袁绍大为震怒。
这时沮授再度前来谏言。
“主公,我军人多,但论勇武不如曹军,曹军虽善战,但粮草充裕不如我军,扬长避短,故而曹军定然追求速战,而我军应选择持久战方可取胜。”
尽管沮授已经详细的说明了当前的局势,可袁绍此时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他再度拒绝了沮授的提议,指挥军队一路进逼,直至到官渡扎营,与曹军对峙。
八月,两军主力在官渡正式会战,袁绍借助人数优势击败曹操。
但曹操指挥得当,撤退的及时,依旧保留了相当的战力。
此后,曹操躲进营垒之中坚守不出,袁绍就叫人在前线就地取材堆起土山,从高处放箭雨攻击曹营,曹营不久后推出了霹雳车几下子就打碎了土山。
袁绍又开始挖地道试图从地下潜入曹营,但曹操早就挖了深沟,防备着这一招。
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相持百日有余。
一日,大将淳于琼奉命运送粮草。
沮授知淳于琼粗心大意,不堪重用,但考虑到淳于琼和袁绍私交甚好,便提议在运粮队外围增设一支巡逻兵以防备曹军偷袭。
许攸则认为曹军粮食已经见底,此时军心涣散,不如直接派一支奇兵绕后偷袭许昌。
若是放在以往,袁绍可能会考虑许攸的建议,但不巧的是,就在不久前,许攸在邺城的家人因为贪污获罪被下狱,留守邺城的审配将此事汇报给袁绍,并指出许攸上梁不正下梁歪,其本身也是个贪财小人,见利忘义。
袁绍因此责怪许攸,不听他的计策,甚至还叫人将许攸赶出了营帐。
许攸大为不满,当夜便偷偷赶往了曹营,将袁军机密全部透露给了曹操。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大多囤积在乌巢,且防备松懈,当即亲自领兵于半路袭击了淳于琼的部队,随后他叫曹军换上袁军的衣服和旗帜,一路避过了关卡的检查,直达乌巢,放火烧粮。
得知乌巢遇袭,大将张合提出应当率军阻截曹军返回,郭图却提出此时曹军主力在外,大营空虚,不如集中主力进攻曹军大营。
袁绍再度陷入纠结,最后还是决定派张合高览进攻曹军大营,另派一支人数并不多的轻骑前往救援乌巢。
结果不言而喻,曹操此次突袭并未携带主力,带的都是精锐,火烧乌巢后,袁军已经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轻骑赶到乌巢的时候很快也被自己人冲散,随后被曹操轻而易举的歼灭。
另一边,张合高览久攻曹军大营不下,得知外出的曹军已经绕到了他们身后,张合高览心知他们此战必败,如果回去的话只怕会成为此战的失利背锅,干脆临阵倒戈,投降了曹操。
得知前方重兵反水,后方的袁军顿时也陷入大乱。
曹操趁机全面反攻,袁绍被迫撤军,一路逃过了黄河才有机会喘一口气。
这一战史称官渡之战。
袁绍大败而归,自此精神大不如前。
与此同时,袁绍麾下的人也开始勾心斗角。
袁绍兵败时,消息传回邺城,有人恭喜狱中的田丰,说田丰前面所言皆中,这次袁绍回来必然会重用他。
可田丰却知道,如果袁绍赢了,他还有可能活命,袁绍输了,他必死无疑。
果然,袁绍返回邺城后本想去狱中看望田丰,结果谋士逢纪告黑状,说田丰得知袁军战败以后在狱中放肆大笑,还高呼袁绍就是个蠢货,不听他言这才招致如此大败。
袁绍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处死田丰,虽然后来他冷静下来以后意识到田丰应该不会说这种话,但悔之晚矣。
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军俘获,部将孟岱便和袁绍说审配和田丰私交不错,如今田丰被杀,他的两个儿子也落在曹操手中,有反叛的可能。
袁绍心知审配乃忠义之人,却又放不下心中的猜忌,于是询问逢纪对此事的看法,逢纪则表示审配天性刚烈,忠肝义胆,断不会因此背叛袁绍,袁绍遂没有为难审配。
然而,类似的事情不知怎的突然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井喷式增加,今天我告你有谋反之心,明天你告我品行不端,一大帮人互相攻击,惹得袁绍越发头大,外加战败的失意,袁绍很快便病倒了。
而在得知袁绍病重以后,他的儿子们也开始不消停了。】
秦,嬴政算是看明白了,这个袁绍整个就一奇葩,该犹豫的时候固执己见,不该犹豫的时候瞻前顾后,最终还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一战他输的不怨。
汉,刘彻对袁绍的评价是这不是个合格的领导者。
袁绍虽然名望很高,追随者有很多,但这些追随者派系林立,经常互相攻击,而袁绍没能很好的制衡这些人,反倒经常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再加上后期的袁绍又是个重度选择困难症,这才造就了他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的人设。
唐,李世民通过袁绍的事越发明悟了一个道理,忠言逆耳,田丰与沮授之所以会提出消耗战的策略,显然是早就算准了正常打袁绍不是曹操的对手,他们也是为了袁绍好,只可惜袁绍不听。
反观自己,李世民突然很庆幸他身边有魏征那样的直臣能时刻提醒他的过错,将他骂醒,否则他怕是和袁绍差不了多少。
明,朱元璋突然将朱棣赶出了房间,随后神情凝重的和朱标讨论起了如今大明朝廷之中的各大派系。
朱元璋虽然对朱标这个太子速来放心,但他现在也想知道朱标会如何平衡这些不同派系的大臣之间的关系。
朱标闻言自信一笑,“儿臣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