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叙功之难(下)
京城,皇城,寝宫。
朱翊钧坐在桌子旁喝着酒吃着黄豆,看着内阁送来的奏折。
“你说说,为什么平壤城打下来了,这宋经略就是不给我送塘报?”朱翊钧放下筷子问身边的秉笔大太监。
“回禀主子,奴才以为这是叙功问题。”太监站着一旁小心翼翼的回答。
“这么困难吗?宋应昌不行就换一个人。”朱翊钧不悦的说道。
“主子,宋经略最近才出发前去朝鲜,前线很多事情他也无从下手,很多事情都是要经过李提督之手,可李提督管理九镇精兵,他又是一个谨慎的人,塘报自然会慢一些。”太监不紧不慢的回答朱翊钧。
“那我就等一等。”朱翊钧说着拿起筷子吃一口黄豆。
“李提督两天时间就攻下平壤城,我相信他很快就会再有捷报。”
“九边第一名将的儿子,能不厉害吗?你再去拿一壶酒,别热的太烫。”
太监悄无声息的走出走进倒酒。
李如松刚说完如何处理这些人,看着身边猴急的李如柏也想在这人群中发言,他就下意识的感到害怕,李如松看着低下头的士兵,拉着李如柏退散跟着他的高级军官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太阳照在这座古城里,几束弯着扭曲的黑烟往天空冒着,站在远处看着天空好像是这座古城在画水墨画。
街道上的行人都是披甲拿武器巡逻的士兵,城中的百姓在这时才敢出来露头。是啊!谁也不知道,进来的军队会不会像倭寇一样先洗劫抢杀一遍,万幸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平民百姓住的地方是如此的破败不堪,但是富贵之地可是完好无损。李如松带着李如柏穿过街道来到了这里的一栋房子里。
李如松推开旁门,带着李如柏就走进一个小院子里。
“帮我把这铠甲脱掉。”李如松说。
“哦。”李如柏刚和下人打招呼送壶茶来就开始帮自己大哥脱明甲。
“这铠甲真的是重,要不是这些人在这乱闹事,我能急急忙忙穿上铠甲就奔跑着去吗?”
“大哥,我不应该乱伸头想着争先登,我应该替大哥分忧。”
李如柏说着手快速的动着,不一会儿明甲就被脱掉,站在一旁的下人就把带着厚厚的大衣批在李如松的身体上。
“你也知道?快点把铠甲脱掉我们好议事。”
下人脱李如柏的铠甲速度变得快了起来。
李如松要坐在石凳上,李如柏立刻把石凳上放着牛皮装的热水袋子给换成鹅毛的垫子。
“你小子尽搞这些下人干的事,能不能有点出息?”李如松有点不悦的说。
“大哥,我这不是想给……不会有下一次了哥。”李如柏坐下头低着解释道。
“这是你最喜欢吃的点心,我让辽东的下属在运粮时特意带来的,你平时在京城可吃不到。”李如松指着下人拿来的碟子说。
“真的?谢谢大哥!还是大哥对我好!”李如柏拿起点心就狼吞虎咽起来。
李如松看着眼前的弟弟,没有着急的议事而是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眼前的二人,好像又回到小时候。那个时候,李成梁发家没有多久,李如松也挨过吃不饱饭的感觉,时间一转眼这李如松都成为大明的擎天一柱。
热茶被李如松送入的嘴里,他的额头上霎时间就出现了汗珠,微微刮起的冷风刚好抚尽了“小珍珠”。
“大哥,我们私自在这议事,不带上杨元,张世爵等人,宋经略会不会生气啊?”李如柏问道。
“我没有带上他们就是为了避嫌,我把你找来就是为了谈一下功劳问题。你是不是想抢夺先登的功劳,我不会给你的,毕竟你不是先登。”李如松回答。
“我知道,我不会要的。现在的矛盾就是张世爵先登还是骆尚志先登。经过我的调查是骆尚志先登,可是宋经略我们必须考虑,所以我一直在等大哥的意见。”
“把先登给杨元。”
“什么?”李如柏直接吓得把手中的点心放入盘子中,“大哥这不是赏罚不公吗?”
“如果不是杨元拿大炮轰开城门,其他人能进去吗?不能,所以他才是先登。杨元虽然是京营军官但是早期也在辽东和我爹混过,我把先登给他,他就会变成我的人,而不是宋经略派人来监视我。”
“那骆尚志,张世爵会不会闹事啊?”李如柏害怕起来问。
“张世爵说是北军军官其实是南方人,我找宋经略让他和他谈谈心。宋经略说入朝时会加响银,现在响银可还没有到啊!南兵除了正牌戚家军,很多人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会找骆尚志谈心的。”
“大哥你这还不如把先登给我,我会把赏银给这些人。”
“你小子!”
“哦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大哥你不是说过爬城墙要发赏银三百两吗?怎么办啊大哥?”李如柏面如死灰的看着李如松。
“什么?我说过吗?不可能吧?”李如松吃惊的问。
“在士兵爬城墙时大哥你说过的。”
“怎么办?”李如松的额头上急出汗水来。
“我想起来了,宋经略有先登赏银,但是只有五千两。”
“那完了,大哥如果把牡丹峰爬城墙也算上,这一共有千八百人爬上去了,就不算也有几百人啊!”
“我们可以让朝廷给我们批一万两赏银,单独求朝廷给,朝廷肯定不会批的,那只能在这一批里多要。批下来的一万那就拿出五千两,还有五千两留着应急。”
“这每个人也就不到十两银子……他们会不会哗变啊?”
“有口吃的岂会哗变?你放心我会找这些人的上级谈话的,让他们尽力安抚他。”
“大哥,你这办事,真的是太厉害了。”
“那你说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大哥不是银矿金矿,哪有这么多钱?要不你找你京城的勋贵朋友借一点?几万两的银子算什么,不算什么。”
“他们?得了吧,几百两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