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 第十二章 掌握

第十二章 掌握

军事主义国家各种弊端后世都有写,可乱世之中还是这样方能生存,不然就要挨打,北宋就是明例。

宋太祖在受了后周大恩的情况下却以武将身份篡取后周江山,直接篡取后周中原,宋朝皇帝深恐其他武将效仿,所以宋朝皇帝极端过度的抑武。

军事弱是宋朝自己造成的,宋朝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由于宋太祖以武将黄袍加身的来历、宋朝守内的第一要旨就是猜忌和防范武将;

宋朝军制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削弱其指挥权限和主动性、灵活性,牺牲军事效能为特征。

隋文帝杨坚取北周江山,但是是北周差点杀了杨坚,那么杨坚当然可以取北周江山。

至于是不是杨坚一手操作,这不好说,可也是个理由啊。

后汉也是先派人去杀郭威,那么郭威当然可以推翻后汉。

赵匡胤不同。

后周对赵匡胤有大恩,对赵匡胤很好,而且后周没有对不起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却以武将身份篡取后周江山。

这也导致宋太祖赵匡胤与其他宋朝皇帝认为无论对武将多么好、他们都很可能要篡取江山。

以己度人嘛!

这很符合老赵家思维!

后周北伐,击败契丹,从契丹手里夺取三州,而且后周柴荣打的辽国不敢南下与后周交战,辽国已经准备放弃幽云。

只是因为柴荣病死,宋太祖赵匡胤篡取后周,辽国才保住了幽云。

而宋初接手强大的、已经统一大部分中原的后周,其他割据势力又弱又不联合抵抗宋朝。

而辽正是内部3个势力内讧、昏庸当政、辽下属各部反叛……宋却连幽云也占不了。

后来辽内部多次内讧,宋却因为自己太弱而无力利用。

其实宋初的武将很能打的,可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也精了。

自己就是打个工而已,那么拼命干嘛?嘴上说拿下燕云十六州能封王,老赵家的作风你敢信?

黄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才上来没多长时间就变卦了,反正老子大老粗一个,拿银子享福去了,拿命打仗爱谁谁,老子不去!

赵匡胤得位不正,手下有比自己能打的,他怎么能不怕?

等把这些对自己威胁大的悍将收拾了一下,趁契丹“睡王”辽穆宗被近侍所杀的前后时间北伐。

按说当时是契丹内部最混乱的时期,结果是北宋的军队两次在太原城外被契丹所打败,赵匡胤这才发现自己是个弱鸡。

而赵光义时期,更是加深重文轻武的政策,不只是闹了“将从中御”的笑话。

宋太宗赵光义这个文人御驾亲征,在高粱河玩了出驴车漂移,屁股中箭的名场面,这可是大宋版的光义86。

直接把最能打一批将士留在那里,更是使军队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宋从此变成了怂或者说是送。

秦汉唐明都是自己打下所有江山,光明磊落。

其实宋朝接手的条件、形势远好于刘邦、李渊、朱元璋起兵时。

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开了这头,导致宋朝军事开始变弱,不断变弱,最无耻、没骨气、屈辱的,就是宋朝了。

没有比宋朝更无耻、没骨气、屈辱的了。

别不服,这都是史书记载的。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五:“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签书枢密院何铸、知合门事曹勋进誓表于金。

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面对靖康之耻这奇耻大辱,宋朝竟然仍称臣纳贡于金。

民间传言狗皇帝一词就是来源于赵构,邢承恩也不知道真假。

为了掩盖“靖康之难”中大量宫廷、宗室妇女遭到凌辱及在金国为奴、为娼的屈辱历史,减少执行投降政策的压力,南宋高宗禁止私人修史。

《三朝北盟会编》中虽然反映了民间女性所遭到的金兵侮辱,有关宫廷和宗室女性的遭遇却不见记载。

《靖康稗史》该书辑录了当时尚存的七种笔记,其中《开封府状》、《南征录汇》、《青宫译语》、《呻铘吟语》、《宋俘记》五种笔记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宫廷宗室女性北迁及北迁后的情况,该书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宋、金双方的记载。

也正因为靖康之难中,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的历史,既是南宋人难以启齿的耻辱,也是激励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动力。

但对于南宋道学家来讲,这场灾难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金军的频繁入侵随时都会使女性们遭到贞节不保的噩运。

如何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住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

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到了明清之际,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标榜她们殉节的贞节牌坊却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除了殉节外已别无选择。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战败国的女性成为占领者的战利品和蹂躏的对象,她们不仅要承担国破家亡的精神痛苦,还要承担身体被辱的身体痛苦、受人歧视的心理压力。

胜利者为了掩盖暴行而篡改历史,亡国者为了掩盖屈辱而隐瞒历史,被掳往金国的北宋后妃及宗室女性在历史记载中就这样被忽略了。

不能保家卫国,不能护卫妻儿,这样的朝廷要之何用?

这也是邢承恩思想政治课主要灌输给下边人的思想。

邢承恩也没指望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接受明白这些,只要日日灌输下去,不用担心他们不能理解这些内容。

李六魁他们可能还会对南宋朝廷有些念想,但是这些少年人以后一定不会。

如果了解历史的话,可以发现同样一个民族,只要经历三代人以上的隔阂,文化和身份认同就会越来越低。

好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混战。

但此时的老百姓大多都认可汉朝,都希望能匡扶汉室。

因此大多数诸侯必须打着汉朝的旗号,曹操甚至亲自把汉献帝接过来供养,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老一辈人逐渐离去,老百姓对汉朝的认同度越来越低。

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也就是仅过去了30多年,中国北方的百姓已经不再认同汉室,而是改称自己叫“魏国人”。

何曾几时,只要高举“复兴汉朝”的旗帜,就能一呼百应,但到了后来却再也没有几个人响应。

诸葛亮北伐终究成为“知天易,逆天难”的绝唱。

再比如南宋初期,中原的老百姓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是宋人,对烧杀掳掠的金国士兵有咬牙切齿之恨。

因此南宋刚开始北伐的时候,周边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年轻人也积极踊跃参军,南宋军队几乎不用担心粮草和兵源补给的问题。

等过了30年,当南宋再度北伐的时候,已经没有百姓再帮他们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原百姓很多已经不再认可自己是宋朝人,对于这场战争他们大多袖手旁观。

等又过了30年后,中原老百姓甚至都不再认为自己是汉人,他们以胡人身份自居,大量加入金国军队,帮助其一起攻打南宋。

导致这种身份认知变化的原因,跟制度和经济关系不大,事实上南宋无论人均收入和制度水平均在金国之上,是时间改变了当地居民的认知。

.......

由于年轻人是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也是观念转换最快的群体,因此邢承恩更重视对年轻人的教育。

对李六魁等人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岳飞的经历上面。

把宋朝官家的心思掰开了揉碎了说明给他们听,就算他们以后真建功立业,不过是被宋朝官家忌惮。

金人都说岳家军不可战胜,但是赵构就是搞了个风波亭大捷。

你李六魁等人能比岳武穆还强?

不怕被赵家人再来个什么亭大捷吗?

一边是虚无缥缈名义上的官家,一边是实实在在带来利益的上官,谁对自己好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邢承恩来澎湖列岛两个多月,大家的生活已经开始好转,再也不是之前姥姥不疼爷爷不爱的状况,大家自然心向邢承恩。

总之各种话术加看得见的利益,在时间面前,这些人都将被收服,邢承恩算是彻底掌握澎湖列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