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每个不曾抑郁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 > 第55章 扬升你的觉知,让生命重现光彩

第55章 扬升你的觉知,让生命重现光彩

什么是觉知?

觉知,又可称之为“潜意识”、“心灵”、“内心”,对于“人”这个物种来说,它就是生命历程的中枢,就是生命的“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自觉”、“不自觉”这样的词。很明显,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1、什么是自觉

自觉,是一个深具智慧的词语,只不过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很多类似的东西都已失去了它本来的模样。虽然在物质文明上我们好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精神文明方面,似乎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后退。

自觉,也可以看作“觉自”。译作“自我察觉”或“觉察自己”。能够做出这个举动的,无限接近那个真正的你,察觉的也是那个真正的自我。

自觉是自律的前提。

既然有一个真正的你,必然还有一个虚假的你。“不自觉”就是因为那个虚假的你在主导你的生活所导致。

长时间的“不自觉”,是最终出现“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找不到自己”了。

2、自觉等同于觉知

抛开个人主观认知,这两个不同的称呼其实都在指向同一个存在。

它在个体身上的中枢地位,主要体现在居中坐阵,联系各方的纽带作用。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邬思道在面对雍正生起杀心时说过一句话:这几路人马是我让十三爷调来的 , 而且五路兵马平素不相统属 , 十三爷居中指挥 。

这句话非常契合“觉知”的运作方式和所处的位置。

但是,你认为十三爷是那个“觉知”,还是邬思道是那个“觉知”呢?

3、不自觉

既然“觉知”有如此运筹帷幄的能力,为什么我却感受不到呢?

因为你并没让“觉知”居中指挥。或者,你连“觉知”这个东西是否存在都不清楚,因此总是“不自觉”的做一些你本不想做的事。

真若如此,平常我是用什么“居中”指挥呢?

思想!

是你的思想在左右你的生活。

由于“不自觉”,所以就会对思想高度认同,以至于有取代你的趋势。你对它认同的强度决定了你从中获取“自我感”的程度,而这种自我感,就是那个虚假的你。

觉知的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它的地位是中枢,作用是纽带。

中枢的地位类似于《道德经》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其中还有一句话比较形象的描述了“觉知”的地位:载营魄,抱一。

如果把“营”看作肉体的话,那么“魄”就是思维。用什么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呢?自然是“觉知”。

冷静下来,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逻辑,冷静的意思,是指脱离惯性思考。

肉体和思维都有其重要性,同时也都具有局限性。从意识状态来说,无论唯物还是唯心,偏之一隅都非明智的选择。

而要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就需要“抱一”,即围绕“觉知”进行。

需要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更深的陷入在思想之中,随之而来的则是无限的“逐物”,导致欲望不足,意乱情迷。

这种偏执就是“抑郁”的温床,空虚的源头。

欲望一旦被放纵,就难以控制,因为它会有无数的借口,被放纵的原因就是“觉知”的缺席;觉知如果活跃,控制欲望其实并不困难。

后悔,就是“觉知”翩翩来迟的证明。

觉知与开悟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觉知活跃其实就是开悟,因为它们都是“清醒”的代名词。自然,完全依赖思维,就是“糊涂”的代名词,因为欲望会迷惑你的双眼!

关键在于,我们总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修行,就是为了恢复这个被颠倒的状态,让你看清这个被颠倒的事实。

这个意识的改变就是“开悟”。

由此引出“觉悟”一词,译作:觉知变得清醒就是开悟!在这里,觉悟是一个形容词,在修行中,它又是一个动词。

然而,空口无凭,虽然明白了道理并不足以改变。就像你告诉孩子不能碰火,真正能够让他牢记在心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让他被灼烧一次。

这也是修行的意义所在,即“证悟”的过程。

在不断的验证过程中,当你发现“觉知”的确可以改变一些你曾经手足无措的问题时,那么自然会加深对它的关注。

包括所有禅宗教义的哲理箴言,对绝大多数修者来说,无论是否理解其义,都要经历这个“证悟”的过程。

这个过程或长或短,甚至于可能要终其一生坚持。

而坚持,依然需要“觉知”来促成,没有它,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觉知”很重要吗?

不重要,因为重要的话你就不会忽略它,没有它你依然可以活着,只不过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觉知”不重要吗?

极其重要,它就像你的家人,平时用刻薄的语气相向,甚至不如一场应酬重要,但是当他们要离开你时,你就会发现,天都要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