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兵临城下
首先,于谦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整顿军队,激励士气。他下令将那些在土木堡之变中临阵脱逃的将领处死,同时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如石亨、杨洪等,给予他们重要的任务,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于谦积极筹备防线,力图保卫北京。他命令将城墙修复加固,并在城外挖深沟,设陷阱,以迟滞瓦剌大军的进攻。此外,他还加强了城防部队的训练,使得他们在面对瓦剌的进攻时能够更加镇定自若。
在政治上,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群龙无首的朝廷有了主心骨。此外,于谦通过各种手段,向瓦剌传递明朝的强硬态度和决心,以打消其进犯的念头。他先是下令全城戒严,显示了明朝保卫京师的决心。同时,他派遣使者向瓦剌传递明朝的态度,即坚决抵抗,不作妥协。
在明朝的内部,于谦也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斗争。当时的大臣们面对危机,有的提议迁都南方以躲避瓦剌的进攻,但于谦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宣称国君为社稷之主,保卫社稷就是保卫国君,这一举动大大提振了守城官兵的士气。
在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达北京城下后,他们选择了在西直门外布阵,以此显示他们的强大军力。同时,他们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的空房内,试图利用明英宗来要挟明廷。
随后,于谦和石亨率领的明军开始准备与瓦剌军的战斗。十月十三日,两军在德胜门外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这场战斗中,明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战斗力,以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战术对抗瓦剌军。瓦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明军的坚决抵抗下,他们无法取得胜利。
瓦剌军随后转向西直门,试图从那里进攻明军。然而,明军在西直门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强大的防御力阻止了瓦剌军的进攻。在此过程中,明军的火枪手在民居内潜伏,当瓦剌军追击时,他们突然发动攻击,给瓦剌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在十月十三日的德胜门之战后,瓦剌军并未被明军的坚决抵抗所吓倒。他们稍作调整,将主力转向了彰义门。此时,明军也调整了战术,采取了更为狡猾的策略。
明军在彰义门内外布下了陷阱。这些陷阱可能是由明军中的工匠精心制作的,也可能是早已在城内布置好的。在陷阱的掩盖下,明军故意示弱,让瓦剌军误以为他们已经崩溃,从而大胆地追击。
瓦剌军没有意识到明军的陷阱,他们迅速追击,结果落入了明军的包围。陷阱可能是由削尖的木桩组成的,也可能是由绳索和钩子构成的。无论是什么样的陷阱,它们都造成了瓦剌军的重大伤亡。
被陷阱困住后,瓦剌军陷入了混乱。他们不得不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面对明军的火枪手攻击。这些火枪手埋伏在民居内,他们熟练地操持着火枪,准确地对瓦剌军进行射击。这种近距离的射击造成瓦剌军的大量伤亡,使他们无法进一步推进。
在瓦剌军被陷阱和火枪手重创后,他们撤退时也受到了明军的追击。明军的追击并非盲目追击,而是由指挥官于谦精心策划的。他了解瓦剌军的战斗力和弱点,因此他命令明军以精准的打击和快速的行动,不给瓦剌军留下任何反击的机会。
明军的追击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骑兵在前面进行快速的反击,阻止瓦剌军的重装部队。然后,步兵利用陷阱和火力压制,使瓦剌军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最后,精锐的伏击部队在明军的炮火支援下,对瓦剌军的侧翼和后方进行突袭。
这一系列的战术行动,使瓦剌军无法抵挡明军的攻势。他们不得不放弃对北京的进攻,撤回到草原深处。明军在追击过程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武器、马匹和物资,进一步提升了明军的实力。
终于,北京保卫战胜利了,于谦等文臣武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领导了这场战斗。同时,明军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也是胜利的重要因素。他们面对强大的瓦剌军,毫无退缩,坚持到底。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明朝的首都,也扞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这场战斗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展示了明朝的实力和决心,使瓦剌及其他北方部落知道明朝不是可以轻易侵犯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方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