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迁徙 >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2000年的早耕,谭家英让月红和立生走了二三十里的山路,到大姐家借的牛。所以,早稻一栽下,她就同陈有和商量出去打工的事宜。再不出门挣点票子,两个孩子下半年的学费从哪里来?

其实,不止她一家这样打算,村里一半的家庭都在筹划出门做活的事。屋里挣不到票子,一年到头也就只够糊一家人的口,要想供孩子上学尤其难,现在大家见识了一些世面,晓得要供孩子上学才有出息。另外,看着村中日益增多的新屋,许多人屋里又添了新家电,这些都是一个家庭有在外打工的孩子挣来的。试问哪个心里能沉得住气?

早稻一栽下去,这些人就沸腾起来了,纷纷到光头那里报名。现在光头的生意是越做越好,因为忙不过来,除开他小舅子的一辆班车,他自己又买了一辆半新旧的班车来运人去北江。

北江已经成为了一座鞋城,全国一半以上的鞋子都出自北江,因此得称号为“鞋都”。近两年,北江的制鞋业遍地开花,横镇附近的制鞋小作坊也红红火火起来,凡是当地的人家,纷纷加入了制鞋行业。这些小作坊生产的鞋子价格低廉,款式时尚,因此,全国各地过来批发鞋子的商人络绎不绝。

也因为如此,北江的许多地方急需廉价的劳动力。这与芜丰这些没文化、没技术,又想挣点票子的作田人的需求不谋而合。

到了与光头约定的日子,村口的那条石子路格外的热闹。百十个男女提着行李站在路边等候着上车。谭家英与学富的老婆夏园,桂花等几个相熟的女人站在一块话事。年初的时候,水泥厂彻底倒闭了。学富、学贵两兄弟赋闲在家。学富对于田里的活不在行,因此他和老婆夏园加入了打工的行列。

早在正月里,学富的三个女子就已经出门打工了。一起的还包括学贵的两个女子、陈有丰等在内的这一片十四五岁至二十出头的所有后生崽女。因为他们文化不高,有的甚至大字不识一个,去别的地方进厂要求学历,年纪也有要求。只有横镇不嫌弃他们,因此村里绝大部分出门务工的人都选择去横镇。拿陈有丰来说,一个他本身文化不高,只有小学文化,进正规的工厂也是做最底层的工作,工资低不说,正规厂里还管得严,动不动就有拿腔拿调的上司整治。返工、罚款是家常便饭。陈有丰最受不得别人管,为此他每份工都不长久,也就存不下钱。

横镇就不一样,这里自由。只要自己愿意,随时想不做就不做,还不会扣工资。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做的东西不好,老板顶多说你几句,绝不会要求赔偿材料钱。很多时候,混一混就过关了。这对于这些没文化,不爱受人管束的农村人来说简直就是打工的天堂。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陈有丰就在北江做鞋了。不仅仅是他,可以说,芜丰出去务工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去了北江横镇,那里简直能算得上是芜丰务工人员的大本营。走到哪里都碰得到老乡,横镇的镇集就像什马街一样,什马、田中的口音贯穿整条街。

不一会儿,学山老婆也循着声,从人群里钻了出来,大声地跟几人打招呼:“家英,夏园嘞……”

这几个原先不是那么友好的妇女,因为要出远门而突然变得关系紧密起来。是啊,出门在外,有认识的老乡格外显得亲切。别说跟外地人吵嘴打架能有个帮手,光是那一口乡音就能拉进彼此的距离。

天黑以前,光头和他小舅子的班车来到羊山村的村口,载着这一大群中年男女,快速地驶出羊山村。

月红和立生现在已经成为了小大人,他们当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跟着爸妈去村口等车,惹人笑话。其实,像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许多都辍学在家务农,有的甚至跟着亲戚、邻居出门做活挣家用了。在这方面,他们是幸运的。

这年的夏天,羊山村建起了一所新小学,就在祠堂的右后侧。一扇两开的铁栅栏门,门口左侧就是一个门卫室。进了铁门,左边是一个水泥的操场,操场的两头各安了一副篮球架。操场的对面是景观区,分前后两块,四周栽了一圈的铁树围住的,景观区里移栽了一整片的草皮,中间还栽了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造型奇特的松树。走完景观区,就到了升旗台,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泥台子上,伫立了一根光亮、直插云霄的旗杆。过了升旗台,就是一栋七字拐的四层楼房。正对大门口的是教学楼,教学楼左侧凸出来的,短一些的楼房是教师们的办公室,还有教师宿舍也在那一栋。楼房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结构,洁白的墙面,联排的大玻璃窗。偌大的教室里桌椅通通都是崭新的。

教学楼后面左边就是校公厕,学生们再也不用出校上厕所了。出了厕所,往教学楼的右后方走,并排摆了两张水泥垒的兵乓球台,台子的中间还用水泥墩子拦了一下。老学堂的兵乓球桌可没这个东西,就是一张破旧的水泥台子,学生们用一根扭曲的木棒当分界线。

再往右侧走,就是老师们的食堂,还有一个大大的学生活动场地。

这在芜丰县能算得上是第一等的小学了,羊山的男女老少逢人就夸耀自己村里新修的学堂是如何如何的气派。据说修这所学堂花费了五十万元。当然,村里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修。别说五十万,就是五万也凑不出来。

说起这所新学堂,那是大有来头。羊山村出了一个领导,那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得来的荣誉。领导年近九十,想回乡看看。市里连忙张罗给老人家寻找故乡,找到一半,陷入了难处。原来领导有两个老家,一个是他出生的地方,羊山。另一个是他后来生活了几年的地方。领导的爸是羊山人没错,可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没两年,他妈就带着他改嫁到另外一个村子。他妈和几个亲近的亲人都死完了,事情进行到这一步等于是到了两难的境地。羊山和他后来生活了几年的那个村子,为了争谁才是他老人家真正的家乡而闹得很凶。试想一下,谁不想成为英雄的同乡。又再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很有出息,那凡是沾点亲带点故的人都会对外宣扬:他啊!那是我屋里的某某亲戚。

别人听了肯定会恭维一场,并且对他的所谓亲人、故人也刮目相看。这,就叫沾光。

相应的,如果一个人混得不好,或者很混蛋。那他一定没什么亲戚朋友。即使是亲人,也会在别人面前鄙夷他,“呸!我屋里才没他这样的人”。生怕别个把自己与那混人混为一谈。

说回原话。

在这场口水战中,羊山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市里、县里把羊山定为领导的老家,他老人家也并没有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

市里很重视这次领导回乡的事。没两天,就派了人下来视察。视察的人回去告诉领导,羊山村的小学破旧不堪,从芜丰县城出来的路也是坑坑洼洼,有许多还是陡坡。当下,由市领导带头,市、县各领导班子,纷纷捐款为羊山建新学校而奔走。另外,市里拨款为芜丰县到羊山段修起了柏油马路。

新小学是去年夏天开始着手修建的,到现在已经完工了。

这几天,陈月红所在的五年级每天下午都不上课,到港子河光明桥段挑石子去填补新店子到村里的路。柏油路只修到新店子那里,新店子拐下来村里的这一截还是老样子。

据说,就这几天领导就会来羊山。市里计划在领导探亲的那天让他老人家出席新学堂的建成剪彩仪式。因为五年级的课全部学完了,只需要在考前再复习一遍知识点。因此学校安排了五年级的学生干活。

到了那天,整个羊山都沸腾起来了。这一天学堂里不上课,一大早,各班的老师带领本班的学生把自己班的板凳搬到一两千米远的新学堂操场上摆放整齐。力气大的男生帮老师搬花布置现场。学堂的大门口和操场的围墙外,围了一圈的男人、女人,老人、娃娃,在看热闹。

与此同时,学校的仪仗队在光明桥附近等着了。大家焦急地等待着。

带队的老师远远地望见一队四五辆小轿车朝新店子方向驶来,并拐过新店子朝村里来了。他赶紧让学生们表演起来,其他在村口迎接的人也已经在马路两边列起了队。在仪仗队的带领下,这几辆小轿车缓缓地进了村,停在了新学堂的正门口。

一时间,围在学堂外边看热闹的人们炸开了锅。

“啊呀!这是什么车子?好气派呀!”

这群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人好奇地盯着面前的小轿车看,嘴里直“啧啧”。这些人中,最常见到的就是拖拉机,这一两年才看见一两辆翻斗车、班车在路上跑。对于小轿车还真是没见过。他们一遍遍地打量着这气派的车子,相互之间感叹着羊山以外的世界是如此先进、美妙。

新学校的操场上,各级领导在升旗台旁临时搭的讲台上激情洋溢地发表讲话。月红正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操场上各自班级的队伍里。由于太嘈杂,她并没有听清讲了什么,只是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鼓着掌。领导们讲完话后,就请了领导上台讲了两句,随后就是剪彩仪式。剪彩仪式过后便是欢送仪式。汽车很快又驶出了羊山。

新学堂周围的人们仍然热血沸腾地说着刚刚的壮观场面。在这些人中,一个满脸阴郁、精瘦的身影显得格外扎眼。

那是陈福。

陈福在年初被清出了教师队伍,与之一起的还有几个师资不合格的村小任教老师。陈福本来以为凭他的“声望”,学校不会清他出去,哪知上头可不好糊弄,最终他还是做回了农民。最令他失望的是他的三儿子,陈远圣并没有接他的班。陈远圣没能考进高中,初中毕业就跟着他的两个哥哥外出务工了。陈福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心高气傲,见谁都是高人一等的眼色了。他现在委委屈屈地藏在人群里,假装不经意走过学堂门口,再装作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瞥了一眼气派的新学堂。

要是没有这档子事,我陈福也能搬到里头享福。

他心里失落地想着。

突然,他瞥见门卫室里坐着的那个人很熟悉。那不正是陈和平吗!

他怎么会在里边?难道学校让他回去当门卫?

肯定是这样!

看着门卫室里陈和平那笑呵呵的模样,陈福气得牙痒痒。

“短命鬼,瞎了眼睛的!你爹爹我比他陈和平年轻好几岁,脑瓜子也不晓得比他好使多少,怎么请他不请我?瞎眼睛的东西!呸!”陈福在心里暗暗地骂。不过,他也只能在心里暗暗地骂,再也折腾不出别的来。

其实,自从陈福不当老师后,便没人拿他当回事了。陈前进一家虽然搬到新村住了,但是前进老婆想想她在老屋里低眉顺眼了那么些年,心里就不痛快。她现在常常对邻居说一些陈福屋里的坏话,以解她的心头之恨。

新小学搬迁仪式过后,就是暑假了。陈月红她们那一届毕业生在老小学办了一场茶话会。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和老师围坐在一起吃东西,谈天说地。玩得好的学生之间互赠明信片作留恋。因为许多的学生毕业以后就彻底告别学校生涯。虽然大家知道读书好,可是真正愿意花钱供孩子的还是少数。人们还是愿意选择眼前看得见的利益。孩子回家可以帮忙做事,或者出门做工挣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