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从正月初五开始,芜丰的许多年轻人纷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程。有车的赶在高速收费前开车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也要赶在初八前回公司报到,更要早点去,晚了怕搭不上车。
到了初七,人就基本走了一大半。各个村子一下变得冷冷清清,新年的气氛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七一早,陈月红一家吃过早饭,也收拾好行李,准备回陵南市。
立生和杨美昨天就开车走了,他们初八要上班,怕去晚了堵在路上。他们把小孩留在家里,和谭家英、陈有和一起,晚几天才过去。家里还要收拾,得花几天时间。
张良开车到了巷子口,谭家英和陈有和帮着把行李提到车上。一个行李箱,加上亲戚们给的一些家乡特产,和谭家英在上海腌的腊肉,整个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
临行前,谭家英不舍地挽留女子:“不多住几天?就同我和你爸一天走,不行吗?也没几天了。”
陈月红无奈地说:“不行啊,现在已经很晚了,大部分人都走了,我们也要回去做事。”
谭家英理解女子,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容易,开支大,为了多挣几个钱,一过完年就走了。
谭家英不舍地把陈月红一家送到了贤世的门前,才停下脚步。
陈月红从后视镜里看到妈妈悲伤的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可以,她也想在家里多陪陪家人。
可现实不允许啊。每月的房贷、女儿的学费、一家人的住房、生活费、车位费等等,打开门就要用钱。不能停下来啊。
唉,人活一世,总是身不由己。
白色小轿车驶出了羊山,拐过了新店子,快速地朝几里路远的高速入口驶去。
看着渐渐远去的羊山,此刻,陈月红的心里不同往常离家的那种不舍,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去年年底,她和张良把快餐店转让了出去。
去年一整年快餐生意都不好做。本身他们的快餐就做得一般,没什么特色。周边又遍地开花的快餐店,以及外卖平台的兴起,使得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而且在开快餐店的这三年多近四年的时间里,陈月红和张良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歇地做活,让他们的精神时刻保持高度紧张。陈月红感觉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累。
快餐店做的累、挣的钱又少了,使得他们萌生了转行的想法。他们想换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事做,不过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好点子。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要上学,身上还背了五十万的房贷,也没有别的什么好门路,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正在他们苦恼的时候,明哥提出让他们跟着他学做本地特色早餐。本地人爱吃一种用米浆蒸出来的美食,叫肠粉。薄薄的粉皮滑嫩爽口,里面可以加肉、加蛋、鲜虾、猪杂等等一起蒸,撒上一勺特调的汤汁,一份营养美味的肠粉就做好了。不仅本地人爱吃,就是不少外地人也好这一口。
明哥的老家就是以做石磨肠粉出名,这是全省闻名的。明哥之前在老家专门拜师学过,这才到陵南来开店的。他店里主要以早餐为主,快餐是搭着做的。
明哥说,“别看早餐价格低,一个客人四五块钱。利润可不低,一个五块的肠粉,利润可以达到三块钱,甚至更高。如果找到一个人流大的好位置,光卖早餐也是可以的。你看外边好多单卖早餐的,人家开得下去,证明就有得做。”
陈月红和张良听了明哥这么说,瞬间看到了曙光。他们想,如果光做早餐,起得早是早,可是下午可以休息呀,这不比一天到晚守着快餐店强。如果按明哥说的,找到一个好位置,那收入应该不会比现在差。关键是能学到一门手艺。有一门手艺是多么可贵。要不是和明哥关系好,他又要回老家发展了,明哥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挣钱的法子抖出来的,多一个人做就多一份竞争。现在这个社会,你要去学个什么东西是很难的。要不就交钱,要不就去应聘学徒。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学艺,人家都会留一手。像学徒就更难了,一般都要先做一两年杂工,这期间你只有极低的报酬,但是却要当牛做马。
就这样,张良跟着明哥学习做肠粉。每天,店里的事一忙完,他就去明哥那里了。明哥也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他。很快,张良就学会了要领。再接下来就是在实践中锻炼。
学会之后,张良和陈月红除了照常开店外,一边骑着电动车四处找开早餐店的位置。同时在店门口贴了转让的红纸。
在十二月初,他们的店就转出去了,因为价格比市场价低,所以转得还是挺快的。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便是专心地找开店的位置。
可是找了半个月,也没有定下来。看过的地方不是太偏,没人流,就是转让费、租金太贵。刚好又到春节了,他们只能先回来过年。
现在他们是属于零收入的失业状态,而且一回到陵南,马上就要交女儿的托管费,每月八百。还有住房处的房租水电、房贷、车位费,一家人的吃喝等等,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虽然手里有五万元存款,可是陈月红担心要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店铺开店,这要是吊上个两三个月,到时候怕是钱会花掉,只怕连重新开店的老本也不够……
所以他们这才着急走,往年陈月红一般会在羊山待到正月初十再走的。
回到陵南市,陈月红和张良每天骑着电动车出去看店。去年年底,他们已经到很多地方踩过点了,心中也大概有了目标。而且因为有经验,很多地方一看就知道应该是不行。
经过反复的对比,他们终于定下了新店的位置。新店同样是在一个城中村里,只不过相比原来的店,新店的位置要好得多。这里属于城中心位置,几百米处有一家二甲医院,周边有两家工厂,而一里远左右就是陈月红第一次来陵南找工作的那个人才市场所在的广场。在那里上班的很多人都是住在这个村,因为这个村的房租相对来说比广场附近的房子要便宜,隔得又不是很远。而陈月红和张良所找的店铺就是在村子的出口处。他们在下定决心租下店铺以前,反复地来蹲守了一个礼拜的早上。这里的人流确实比之前的店铺位置要好得多。早上七点左右,就陆陆续续有不少人从村里出来;到七点半到八点十五分,人流像泄闸口的鱼儿一样从村里冲出来,骑单车的、走路的,挤挤挨挨。到八点半以后,人渐渐少了,但还是陆陆续续有不少人进进出出。不像之前做快餐的那个村里,一到九点路上就看不见人。这里一整天都人来人往。
陈月红和张良对于这个人流量还是很满意的。这个位置可以说是看过的所有地方最合适的一个了。人流量大,店铺租金也不算贵,两千元一个月。
下定决心之前,陈月红和张良还考察了附近的早餐店情况。这个村子的三个出口都开有早餐店,其中四家肠粉店,一家汤粉店和两家包子店。这七家店的分布情况是这样:他们所选店铺的同一条街有一家肠粉店和一家包子店,紧挨着它的西面街有两家肠粉店、一家包子店,而它的北面街有一家肠粉店和一家汤粉店。这些店,陈月红和张良都去吃过。包子店和汤粉店不论。这四家肠粉店,同一条街的做的不好吃,另外两条街的虽然做的味道还不错,可价格偏高。两人觉得在这个位置有得做。当然,位置好,肯定就要转让费。这附近很少有店铺出租或者转让,临街的房子都开发成了店铺。虽然他们看的这家只是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的空店,可店老板要价三万。比他们转店的价格整整贵了一万,而且什么都没有。而他们的店是连里边东西一起转给下家的。
但是想到以后的生意,陈月红和张良咬咬牙转了下来。
办好所有手续后,店铺就归他们使用了。
陈月红和张良、张爸三人把店里简单地布置了一番。把原先的旧东西拆了丢出去,墙上刮了白,计划做堂食的地方四周的墙上贴上了一米高的铝塑板,装了三个清洗池,还将所有窗户封上了铁丝网,防止老鼠进入。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做的,花了一个礼拜。为了省钱,他们舍不得请人做,现在的人工不便宜,一个工一天就得两百元工钱。
店里简单装修之后,接下来就是买需要的厨具。虽然明哥已经把店转了,回了老家,但还是通过电话告诉了他们该买那些东西,去哪家买比较划算。
在明哥的指导下,买厨具的过程比较顺利。
置办齐所有的东西,差不多就可以开店营业了。
陈月红和张良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凌晨三点五十,当所有的人还处于睡梦中的时候。寂静的黑暗中,随着一阵刺耳的闹钟铃声响起,原本熟睡的陈月红和张良一下惊醒过来,两人摸着黑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他们穿好衣服,先后到卫生间里刷好牙,用毛巾抹了把脸。然后走到床边,给睡梦中的女儿盖好被子,接着轻手轻脚地出了房门。
陈月红熟练地从客厅的冰箱里拿出一包青椒和两斤葱,张良则从厨房里提出半桶子泡发好的黄豆。两人提着这些东西,摸着黑下楼。
寂静的楼道里没有一丝声响,只有两人匆忙的脚步声,“踢踏踢踏……”,显得十分突兀刺耳。
下到一楼之后,张良在楼梯口下的单车房推出自己的电动车,随后他骑着电动车,前边篓子里放着青椒和葱,后边载着月红,月红抱着那个装着黄豆的红色塑料桶,摇摇晃晃地往数码城外边那条大马路去了。
上了数码城外的那条大马路,张良骑着电动车往陵南市的城中心方向跑去。因为店铺所在的村子租房比较贵,而且女儿对现在的托儿所熟悉了,家里东西又多了,所以他们一家人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没有搬。
寂静的夜空,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路边所有的店铺都关着门,到处黑灯瞎火的。只有大路上一排路灯发出清冷、昏黄的光。
虽然已经春天了,陵南的气温基本都稳定在十到二十度之间,可是凌晨的这个时候,气温是一天中最低的。十几度的温度,加上坐在飞速前进的电动车上,陈月红感觉嘴巴都被冷风吹得麻木了,抓着桶子的手也是冰凉发疼的。她抽出一只手把头上的毛线帽子往下拉了拉。因为早晨骑车冷,她和张良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帽子。可冷风还是从裤腿里钻了进去,腿肚子被冷风吹得发麻,膝盖也是刺骨的痛。
大约骑行二十分钟左右,就拐进了另一个村子。这里同样寂静,除了一两家早餐店拉开了一半的门,其他的店铺都是门窗紧闭。
路上空无一人,连环卫工人都还没出工。
陈月红和张良骑着电动车停在了路边一间店铺的门口,店铺的门头上一个大大的招牌:石磨肠粉。
这便是他们的新店。
陈月红用钥匙打开门锁,拉开卷闸门,进去按亮屋里的灯,张良提着电动车上的东西随后进了店里。接下来,两人便是忙碌地做准备工作。首先张良打开电动石磨,把黄豆磨上,又泡上一桶米。陈月红则在灶上把粥煮上,趁这空隙还要切辣椒圈、葱花,腌肉片等等。
六点钟,早餐就准备得差不多了。肠粉、皮蛋瘦弱粥、豆浆、豆花、油条(油条是有专门的人送)通通都准备好了。
考虑到顾客的主体是城中村的居民,他们每样餐点的定价都比较实惠。肠粉三到七元,粥是一大锅熬好的,三元一小碗,豆浆一元五角,豆花两元,油条两元。
六点十分第一位客人上门,之后陆陆续续有客人进来。营业到上午十一点,陈月红和张良就开始收拾、清洗东西。第一天的营业额是三百,这给了陈月红很大的信心。今天第一天开业就有三百元,这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坚持品质,以后生意只会越来越好。
果然,店里的生意如陈月红预想的那样,一天比一天好。客人见他们用石磨现磨米浆,而不是买现成的粉兑的水,而且他们做的肠粉口感确实要好很多,价格也相对实惠。因此,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客人,并发展成了忠实顾客。半个月后,店内的日营业额就固定在八百元左右。第一个月结束,陈月红拿出记账本一合计,这个月除去店里的房租水电,净挣九千元!
这更加坚定了她和张良的信心。只要能挣得到钱,累点、起早点有什么所谓?
同时,他们心里十分感激明哥,要不是他的倾囊相授,他们还在快餐那里苦苦挣扎呢。
到了第二个月,店里的生意就基本稳定在一千元一天,碰到周末学堂里的孩子放假,还能突破一千大关。
陈月红和张良的心里很高兴,每天干劲十足,从凌晨四点不到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过,整整八九个小时,两人都处于高强度工作当中也不觉得有多累。只恨自己的手脚不够用,让客人等久了。
张良的主要工作是定在肠粉机前一刻不停地拉肠粉。双手端一个四五斤的铁盘子甩来甩去,为的是让盘子里的米浆分布均匀,身前是肠粉机喷出的一阵阵热气,脚下是一双水鞋。因为肠粉机的汽水时常会滴到脚上,为了不烫到脚,他不得不穿闷脚的水鞋。而陈月红同样忙碌,她一个人要承担收银、打包、跑堂等所有工作,长期跑下来,她的脚板底磨出了一层薄薄的茧子。
不过陈月红心里仍然很高兴,这比之前做快餐要好很多了。现在挣的比以前要多,工作时间却缩短了。虽然起得早了点,可下午可以在家休息呀。等于一天有半天的时间休息,那不比一天到晚守着快餐店强呀?
而且自从转做早餐之后,她还可以去接女儿放学。每个周末,陈月红和张良还能趁吃过晚饭后,开车带女儿到不远处的广场逛一逛超市。这是陈月红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逛完超市出来,陈月红和张良还要带女儿到广场里的麦小堡去点点东西吃。自从他们有时间陪她之后,女儿每天都很开心。
吃过东西,有时他们还会带孩子去二楼的儿童游乐场。温度舒适的大空间,装修得色彩斑斓,里边有海洋池、滑梯、蹦床、秋千、攀岩墙等应有尽有。因为是周末,很多的孩子在里边玩,游乐场的外围坐了一圈等待的家长。
看着孩子们尽情地玩耍,肆意地欢笑,陈月红想起那些孤独地守候在农村的孩子。想起自己曾经在什马、田中的各个角落翻找破烂的情景。这是一种感动的情绪,对现在生活的一种感恩。同时,她很高兴,自己通过双手让女儿过上了相对好一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