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太平洋战争 > 第1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1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

个人觉得,第一次世界大战远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彩,一战充满了戏剧性,把大国之间纵横捭阖的外交战略演绎的淋漓尽致。本来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运作下,整个欧洲包括英国,都被俾斯麦玩弄于股掌之中,拉拢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联合俄国,亲近英国,制衡法国,防止法德结盟,英法走近。

德国只需要按照俾斯麦制定的策略稳步发展,称霸世界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威廉二世却把俾斯赶下台,威廉二世抛弃了俾斯麦的大陆同盟体系,推行世界政策,疏远俄国。

本来俄国非常厌恶法国共和制,但俄国被逼的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和法国结盟,俾斯麦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此外,威廉二世又对英国咄咄逼人,动了英国人最核心的两个东西,那就是海洋霸权和殖民地。

把英国推向了法俄那边,本来英法、英俄之间因为殖民地问题矛盾重重,最不可能走到一起,结果在威廉二世的操作下,本来是死对头的英法俄走到了一起,所以一战充满了戏剧性。

本来德国的工业实力强于英法俄,德国的钢铁产量更是英法俄三个国家的总和,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国,可是最后却输掉了一战,所以说充满了戏剧性。我也会花个几章的篇幅来讲讲一战的历史,闲话少说,我们开始我们的正文。

如果要发动一场世界大战,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一个小人物的一枪就可以,不知道各位会不会觉得很奇葩,但是事实就是这么离谱啊。

1914年,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夫妇参加一次军事演习,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成员,在沿途安排了七名刺客,最终斐迪南被刺杀。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正是这一枪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人说,就算普林西普没有开这一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依然会发生,因为当时欧洲各国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化,萨拉热窝事件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罢了。

也有人觉得,如果普林西普没有开这一枪,就不可能有一战,也不可能有二战。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呢?不管怎么样,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之后,奥匈帝国马上就向塞尔维亚宣战。

引发了英法俄和德意奥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所以有的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只不过是欧洲战争,是欧洲皇室表兄弟之间的战争,几个老表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那作为帝国继承人的斐迪南,就那么容易被刺杀吗?事情真的就如表面上那么简单吗?接下来给大家揭秘。

1914年6月28日,一个来自塞尔维亚的19岁青年,不讲武德,开枪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斐迪南大意没有闪,被年轻人偷袭,当场一命呜呼。事件马上就上了热搜,奥匈帝国朝野震动,纷纷指责年轻人不讲武德,害老皇帝失去了唯一的一个继承人。其实塞尔维亚政府早就察觉到有秘密暗杀行动,立刻就向奥匈做了通报,但奥匈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斐迪南仍一意孤行。结果一意孤行换来的是一命呜呼。

原本的计划是这样子的,六个年轻人负责暗杀行动,六个人依次躲在一条码头的路上,在斐迪南的马车抵达的时候扔炸弹和开枪,但是 前面四个人瞬间秒怂,瑟瑟不敢发抖就放斐迪南过去了。只有一个叫查布里诺维奇的青年扔了一颗炸弹,这哥们的名字好长,就像那个“我叫娜塔莎·尼古拉耶夫·彼得洛娃”,但是只炸到了一些随从和吃瓜群众。查布里诺维奇一看没有成功,马上跳河,结果水太浅,河水只到腰部位,没有死成,于是拿起毒药吃了下去,没有想到毒药已过期,失效了,还让不让我死了,最后被捞了上来,之后被审判绞死。

这位哥们用他惨痛教训告诫我们,以后买东西一定要看商品的保质期,不然会被商家坑死。还有就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众,首要条件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在遭遇炸弹的时候,司机加大马力,炸弹只炸坏了汽车的尾部,斐迪南逃过一劫。如果此时此刻他果断连夜跑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该会推迟。但斐迪南仍然不愿意改变行程,反而开着敞篷车招摇过市,在访问了城市礼堂之后,命令马车出发,到医院看望被炸伤的随从人员。不料这个时候司机开错了路,拐错了一个弯,不得不停下来,在另外一个拐角处掉头。

而此时此刻,那个19岁的普林西普正在等着他们,司机表示,刚刚救你一命,现在是时候还了,普林西普连开了几枪,枪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然后他偷扣动扳机自杀,结果手枪卡壳了。打斐迪南的时候,手枪没有出问题,结果到自己这里,咔咔在哪儿卡壳,咔咔咔的一抠,卡壳了,然后马上把毒药往嘴里一塞。毒药和上一个哥们的一样,也过期了,失效毒不死,自己最后被当场抓住,结果一审发现还没有20岁,当时法律规定20岁以下不能执行死刑。

普林西普表示头晕,我想死,怎么还死不了啊?手枪不允许,毒药不允许,法律也不允许。什么叫生不如死?这个就叫生不如死。最后被关进监狱,里面卫生和生活质量太差了,最后在一战快结束的时候才死于肺结核。

1914年,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的街头,被塞尔维亚黑手社的刺客枪杀,事件立刻就上了热搜。奥匈举国上下都想揍塞尔维亚,但是又怕塞尔维亚找帮手,怕塞尔维亚的老大哥俄国揍自己,又气又怂,憋在心里面很不爽。

于是,他也转头去找了自己的老大哥德国。德国心想,现在开战的话,对德国有利,俄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法国和英国其实也不愿意打仗,现在不开战的话,再过几年,俄国波罗舰队和战略铁路都已经修建完毕,而站在我这边的奥匈帝国,实力正在衰退,所以打算准备先下手为强,于是怂恿奥匈帝国去打,大哥给你做主,为你撑腰。

在老大哥德国威廉二世的怂恿下,奥匈帝国皇帝表示:“我唯一的继承人被杀了,现在我们日耳曼兄弟德国给我撑腰,让我打。于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你敢杀我皇储,此仇不共戴天,我跟你没完,塞尔维亚”。

“就算俄国帮你我也不怕,因为我也有大哥帮我,我大哥比你大哥还厉害。我老大哥德国工业实力欧洲第一,钢铁产量几乎是英法俄三国之和,怎么样?怕不怕”?

奥匈帝国一向塞尔维亚宣战,沙皇俄国就不干了:“你敢打我们斯拉夫哥们,我不要面子的吗?我们全都是斯基诺夫维奇,你敢打他就是打我”。

但是俄国内心还是比较担心的,于是对法国说:“你可一定帮我,如果和德国、奥匈帝国撕破脸皮,我就只有你了,你会给我安全感吗?你会对我不离不弃吗”?

法国表示:“我对天发誓,一定不离不弃”。

在法国郑重承诺之下,俄国稍微放心了,心想:“这货应该不像意大利和英国一样,两面三刀”。

法国还用行动证明了他的爱。在俄国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法国人送来了温暖,法国总统和总理不远千里,专门跑了一次俄国:“兄弟,我来给你撑场子”。

于是俄国开始硬气起来,马上向奥匈帝国宣战。

奥匈一听:“那我也向你宣战。”

一听到俄国已经向奥匈帝国宣战,德国就不干了:“你想打我日耳曼哥们儿,就是打我啊,你赶紧取消宣战”。

俄国表示:“我就不取消,你丫的”。

德国表示:“好,算你狠”。

于是德国转手也向俄国宣战。这个时候,法国就不干了,我跟俄国是哥们,我们俩是协约国,而且你德国之前那么欺负我,连我们家的皇帝也被你抓了,还让我们赔50亿法郎,还割我们的土地,把我们往死里整,现在又欺负我哥们儿,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敢向我哥们宣战,我向你们俩宣战。

于是法国向德国和奥匈宣战之后,欧洲局势完全失控。各国都在进行战争准备,战争一触即发。

而此时,有个国家却躲在暗处观察着这一切,你知道这个国家是谁吗?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由于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和法俄互相宣战,局势完全失控。而此时法俄的盟友英国却按兵不动,暗中注视着这一切。英国早就看到德国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海军早晚要被德国超过,对自己不利,还不如早点下手为强。但是英国又想保存实力,想让德、奥、法、俄四个国家互相损耗实力,最好能够四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力。

他表示,这可是我的传统,所以英国的态度最初是很矛盾的。于是他决定先观察观察,先迷惑各方,把自己伪装成中立,开始挑拨离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开战两天前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见面时说到,英国将竭尽全力保持中立,不卷入战争。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自小在英国长大,对英国还是有一些好感,所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话给了他一个错觉。那就是他觉得英国会中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以为英国对德国的态度是友好的,有同情心的。以前这块地区(塞尔维亚)发生冲突时,英国也保持中立,这一次应该也会这样。

于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两个兄立就放心大胆的发动对塞尔维亚还有法国、俄国的战争。可是呢,英国转头又找到法俄,保证给予支持,怂恿他们对德奥作战,给法俄壮胆。此外,英国外交大臣暗示俄国,德国军事行动的重心将从西方转向东方。俄国一听,东方?哪个倒霉蛋在德国的东边呢?仔细一看,原来那个倒霉蛋就是自己,马上紧张起来。英国一看俄国的情绪被自己调动起来了,马上唆使俄国积极发动战争,保卫塞尔维亚。

俄国觉得英国不会倒向德国,结果英国是妥妥的两面人。虽然我和你们法、俄两国是协约国,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坑你们。当所有的大国把手里的底牌打出去收不回来的时候,英国才暴露真实的面目。

英国的真实意图是,如果只是俄澳冲突,英国会中立,但是德法卷入的话,他就站在法俄这边。当威廉二世知道英国真正的意图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感情被英国佬欺骗了,可以不爱,但是请不要欺骗和伤害。这下德国皇帝的心情更不好了。

威廉二世愤怒的说道,英国是在认为我们陷入绝境而走投无路时才向我们摊牌的,这个下贱的唯利是图的恶棍,拼命用各种花言巧语来欺骗我们,他还骂英国外交大臣是一只可恶透顶的狗仔。果然,英国人的嘴骗人的鬼,但此时为时已晚,奥匈帝国已向塞尔维亚宣战两天,军队都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了,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已经不可能挽回了。

德国下错了最重要的一步棋,之后英国也等来了借口。当德国进攻了中立的小国比利时,英国疯狂艾特德国,比利时国王是我舅舅,你德国打比利时,你这不就是打我吗?

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还有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表兄弟,比利时国王是他们三人的舅舅,等于这几个外甥打仗拿舅舅说话,你打我舅舅就是打我,就是打我。于是英国也宣战。那么狡猾的英国真的愿意损耗自己的实力对抗德国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