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灭赵逼韩
郑国被韩国所灭,今韩国又被秦国所灭,郑人才从底层爬了起来。
为表示对韩人和郑人都极为看重,秦王嬴政更是亲自至于前韩国领土,慰问百姓,并宣布郑人,韩人和秦人都一样,都是大秦的子民。
而在这次来韩国之旅中,秦王嬴政与降世为郑氏的孟婆再次相遇了。
此时因为郑人位置较低,家道中落,郑氏以沦落街头,乔装打扮,靠的是卖汤为生。
这日秦王嬴政同样乔装打扮走上街头,戏剧性的就碰到了这调戏良家妇女的一幕。
两人喝完汤以后,不仅不给钱,其中一人还十分不要脸的大喊。
“就是你这小妇人,我家婆娘喝了你家的汤,现在是迷迷糊糊的,连我都认不出来了,你说说,你要怎么赔!”
他抬手就要向郑氏的小手摸去。
“我看你过的还算清贫,虽然样子差了一些,但身板还不错,不如随我回去做个妾室吧。”
围观百姓立马大喊。
“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居然当街强抢民女!”
另外一人皱眉拔剑。
“我看谁敢再多喊一句,我这就把你们给剁了。”
这下,吓的众百姓那是连连后退。
那要强抢郑氏的人,措着手坏笑的朝着郑氏而去,郑氏慌张向后退去,就要摔倒在地。
嬴政见到这一幕顿时皱了皱眉头,他身边护卫立马就要替王排忧解难。
嬴政却一步跨过去,一把将郑氏搂在了怀里,并捏住了那伸出来的咸猪手。
嬴政一米九几的大个,那是闹着玩的吗?
一把便将那人给推了出去,并冷喝一声。
“快滚,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到嬴政那围上来的护卫,立马吓的逃窜而去。
却见秦王嬴政低头关切的对郑氏问道。
“你可还好?”
只是看到郑氏那双眼眸的一眼,就沦陷了。
而同样的是,郑氏在看到秦王嬴政以后,也是如此,不管如何轮回转世,仅仅是一个对视,两人的心就再次绑在了一起。
她声音如细蚊一样,对嬴政回答道。
“还好,并无大碍,谢过公子了。”
嬴政看自己失了礼节,连忙将郑氏扶正,连连抱歉。
却见一队秦国军士走了过来,他们是巡街的,刚刚还是有热心群众去举报了。
可当他们还没有上前问话的时候,就见嬴政的护卫掏了腰牌就走了上去。
这些军士连忙跪倒。
“拜见王上!”
这下周围的百姓也知这是秦王,立马惶恐的跪在了地上。
郑氏也要跪拜,却被嬴政一把扶住,嬴政微微一笑。
“他们拜得,你却不用。”
两人相视,周围空气都泛起了粉色的光芒。
远处,刚刚调戏良家妇女的两个家伙,突然摇身一变化作了一俊男美女,正是敖丙和小女妭。
敖丙看着活蹦乱跳的小女妭无奈的摇了摇头。
“也就是你了,还想着演这调戏良家妇女,英雄救美的情节。”
小女妭吐了吐舌头。
“略略,你就说怎么样吧,是不是成了?”
敖丙只得点头。
“是,姑奶奶你最厉害了!”
此后不过数日。
秦王嬴政力排众议,娶郑氏为妻,就连赵姬都无法劝阻他,更别提秦氏族老了,现在的秦王乃是如日中天,那是他们能指手画脚的。
郑氏不再如后世一样不为正妻,而是整个秦国的王后。
凤冠霞帔,彩霞飘飘,该有的一个也没少。
虽然没有什么宴请三界的那种场面辉煌,但郎有情,妻有意,就足够了。
新婚之夜,花开花落,情谊正浓。
而巧合的是,两者这一结合,倒是苏醒了记忆。
倒是要给月老记上一功了。
殊不知,此时月老宫里,月老正头疼的看着眼前另一根慢慢消减的红线呢。
………
韩国局势稳定,强秦再次动身了,这次便是整个赵国,包括让嬴政受辱的国都邯郸。
秦王嬴政甚至亲自跟了上去!
名将王翦也帅,杨端和为将,以离间计破了赵国的大门。
秦王嬴政对待赵国并没有向对韩国那么仁慈,对待这个让他受尽屈辱的地方,他直接下令屠城!赵国亡!
也再无什么代王,整个赵氏宗族都被嬴政给杀绝了。
灭掉赵国之后,赳赳老秦已有三国之地,更有雄兵百万,以吞吐山河之势向燕国进军。
燕王喜已然被吓破了胆,他叫来太子丹商量对策。
曾与秦王一样同为质子的太子丹分析的是头头是道。
“秦国有此之势,全在这秦王嬴政,嬴政还未有子,若是将他杀掉,秦国必乱,到时候哪里还有机会攻打我们燕国,说不得我们可以将秦国都给吞了。”
燕王喜却依旧十分哭闹。
“可说的简单,谁又能做这个事情?秦王身边尽是精锐,怕是连近身都做不到。”
太子丹却直截了当的回答道。
“不瞒父王,我已想好对策,身边更是有人担任这一重任,父王可知侠客荆轲?”
燕王喜顿时喜笑颜开。
“是他?那还真有这个机会。”
太子丹回答道。
“没错,只是还需要一个引子,还请父王怪罪。”
燕王喜依然是破罐子破摔。“但说无妨。”
太子丹讲道。“樊於期!”
燕王喜立马就拒绝了。
“不行,不行,你我父子以仁义冠绝七国,怎么能做这如此不仁不义之事,就算是死,我也做不得。”
可荆轲这时候却抱着一个木盒走了进来。
“大王,不必忧心,恶人之事,我荆轲做了,樊将军为了报仇,甘愿一死,而我荆轲也是愿为燕国死而后已!”
燕王喜是捶胸顿足,悲腔至极。
“你们都是我燕国的忠臣义士呀,我父子二人对不住你们!”
荆轲潇洒一笑。
“大王莫要如此,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阻止暴秦,我荆轲虽死却甘愿!”
他大步走出朝堂,在易水与好友高渐离相互告别,高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