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 第24章 三碗不倒是金刚

第24章 三碗不倒是金刚

从中街的十九级石阶上来,左边数过去第五家。

就是太平镇最有名气的酒楼——三碗倒。

门前黑漆木匾上面,“三碗倒”是三个烫金色大字。

大门两侧有一联,上联是“一碗两碗三碗不倒是金刚”。

下联是“初来再来又来醉后似神仙。”

这酒楼的名字是吴亦高题的,这联也是吴亦高随手编的。

酒楼的老板姓王,满脸麻子,笑容嵌进窝窝里,满肚子精明,满脑壳的人情世故。

他听说是高先生吴亦高包席,就干脆不让其他顾客上楼,五六张桌子就摆了中间一台。

吴亦高一上楼,小二就托来八碗龙井茶、四把铜水烟壶走了过来。

不一会儿,客人相继到来,柳玉山和罗举人后一步上楼。

罗举人五十多岁了,仍像以前一样不爱修边幅。

穿一身不经常洗换的蓝布衣衫,花白的头发,凌乱的胡须。

再加上脚上那一双灰不溜湫的布鞋,一看就知道曾经是一个落魄的书生。

罗举人考过三次举而未中,后来就回到太平镇学堂教书。

被人称作“罗举人”,是太平镇比较有威望的先生,许多人对他都敬仰有加。

柳金史和雷街仲很识趣的坐了侧位,与他二人相对的另一侧面是汪老板和贾豆腐。

柳金史史老虎家住“香茗楼”对面,为人豪爽,喜欢打抱不平。

深受太平镇乡民的推崇,论辈份他比柳玉山矮一辈,所以就坐了侧位。

汪老板是汪秀林的大哥汪秀德,个子高胖,为人耿直,读过不少书。

在禹王宫下面有一家糖果坊,生意十分红火。

他母亲是柳玉山原配胡氏的堂妹,故只能在侧席相陪。

雷街仲虽然是太平镇街上工商各界的头面人物,因其堂弟雷光阳是柳玉山的女婿,所以也选了侧席坐定。

贾豆腐住在太平镇下街十九级石阶上的拐角处,与雷街仲隔街相对。

他是贾新河的堂弟,叫贾新书,开了一家豆腐坊。

四副大石磨,两口大锅灶,他的豆腐鲜嫩,豆浆清甜,豆腐干腊黄腊香,在太平镇独一无二。

贾豆腐个子不高,精壮,人情练达,每到年关总要给街上的名流送一板上好的卤香豆腐干。

他手艺好,人缘好,不过同吴亦高好上却是两年前的事。

前年腊月二十六,贾豆腐照例给雷街仲、史老虎、汪老板、柳玉山、柳玉常等人士送去了豆腐干。

因害怕同李二哥这样的土匪往来,就没有给他送。

李二哥特别恼怒,想我李元吉回太平镇也有两三年了,好歹也是一个团总。

几十杆枪,连镇长见了都矮我三分,怎么还不如史老虎吃香?

他把游双流子叫来耳语了一阵,两个二流子就立即带了七八个荷枪实弹的兄弟,半个时辰就将贾豆腐的作坊搞个稀烂。

临走时,游国登还恶狠狠地说:

“贾新书,贾老板,贾豆腐,大年三十天我们李二哥还会亲自给你这个矮葫芦拜年!”

贾豆腐赶忙去找雷街仲想办法对付李二哥,雷街仲面有难色道:

“兄弟出面,恐怕是割狗鸡儿敬神,狗死了不说,神也得罪了。”

“这事恐怕还得找高先生,他李元吉天不怕地不怕,总得给高先生三分薄面吧。”

贾豆腐平时与吴亦高很少往来,不由迟疑地道:

“吴亦高不就会玩点笔杆子吗,李元吉玩的可是枪,这李二哥怕是不会卖他的账吧。”

“贾哥你这就没闹明白了,太平镇许多事都藏有暗桩,吴亦高的姑婆是柳老爷柳玉常的母亲。”

雷街仲顿了一会儿,继续道:

“吴亦高的父亲五岁时死了爹娘,是由柳玉常老爷的父母带大,这香茗楼是柳老爷的父亲花了几十石田以吴亦高父亲的名义买的。”

“再加上吴亦高又是柳玉山老先生的得意门生,听说还要娶柳玉常的大女儿柳金玉,你说这吴亦高也算不算是柳家之人?”

“柳氏一族不喜欢抛头露面,近年来在地面的事都由吴亦高代劳,吴亦高出来说话,人人都明白是代表柳家。”

贾豆腐一听,赶紧提了一板自己过年吃的豆腐干和雷街仲去见高先生,高先生问了来由,就提笔写了几个字:

兔子不吃窝边草,吴亦高。

待墨迹稍干,他将纸折了,交给贾豆腐,吩咐 道:

“贾老板打发一个小二哥交给李元吉就行了,你的豆腐干我吃了。”

“不过这豆腐干钱我还得给,过了倒押期,这钱是欠不得的。”

高先生说完就叫吴可给贾豆腐钱,贾豆腐慌忙说:

“这豆腐干是送给先生的,这……”

吴可冲贾豆腐笑了笑:

“你还不知道我这位兄弟的脾气,这钱你无论如何还得收下。”

贾豆腐推辞不过,接了吴可递过来的钱,半信半疑的拿了吴亦高写的条子。

回到家里,立即打发了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小二把纸条送了过去。

那李二哥回到太平镇也只有两年,地皮还没有完全踩热,对柳家和高先生还是有三分敬畏。

于是第二天就叫了两个小兄弟随自己去豆腐坊给贾新书赔礼道歉。

还当众甩了两个小兄弟的耳光,然后把一摞银元放在柜台上,拱手道:

“请转告高先生,恕元吉对属下管教不严!”

从此贾豆腐对吴亦高佩服得五体投地。

推让了半天,吴亦高在柳老先生的喝斥下才坐了下席,同他坐在一方的是张秀才。

这张秀才其实不是秀才,他父亲才是真格的秀才。

曾和柳老先生在县国立中学任过教,三年前因肺病谢世。

张秀才虽然不是秀才,却能熟诵《唐诗三百首》而无错漏。

一手毛笔字在太平镇也是不俗,因此人们便把他叫做秀才。

菜陆续上桌,老板王麻子亲自捧了一坛窑藏不低于三十年的高粱酒,启开封泥,顿时满楼飘香。

这桌席是三不倒酒楼的精华——“三汤四凉六热炒”。

三汤为:清炖田鸡汤,砂锅乌蛇汤,鸡丝蘑菇汤。

四凉盘为:麻辣豆腐干丝,全卤金鸭掌,干烤野兔,油炸花生米。

六热炒为:红烧狮子头,蒜头爆猪肚,青椒回锅肉,木耳鲜猪肝,油溜鲤鱼,火爆鸦雀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