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孙武家酒
听到孙武命令,负责执法的没敢动。
为啥?
这可是阖闾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把她俩杀了,相当于割吴王阖闾的心头肉。
见执法的没反应,孙武道:‘’如果你们不听从号令,一块斩!‘’
我嚓,县官不如现管,得罪吴王阖闾,还能多活几分钟。可是得罪了这位孙将军,恐怕马上就要掉脑袋。再说了,吴王怪罪下来,不还有姓孙的顶着嘛,我干嘛跟自己脑袋过不去呢!当下不再迟疑,把两个妃子捆起来。
吴王阖闾也派出贴身侍卫观摩孙武训练女兵,此时也得到消息,赶忙派人过来求情。说寡人已经知道了你是一位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的人,相信了你的能力,就把她们俩放了吧。
孙武很干脆,将在军中,君命可以不接受。执法必严,谁的面子也不给。
不等阖闾再派人或者亲自来,直接把那两个妃子咔嚓了。
乖乖咙咯咚,从来上阵打仗都是大老爷们的事,让我们一帮女人来训练,本以为是闹着玩呢,结果现在有生命危险,在大王没下命令解散之前,再也不敢嘻嘻哈哈了。
就这样没过几天,孙武把一百多号女人训练的整齐划一,有模有样。什么站军姿踢正步,都能做到令行禁止。
这下吴王阖闾算是服了,也就放心的把部队交给孙武训练。虽然失去了两个美人,但是得到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军,兵精粮足的吴国开始对楚国用兵。孙武亲率六万大军长途奔袭,到达楚国境内。
此时经过长途急行军,部队那是人困马乏,明显没了斗志。让这样的部队去跟养精蓄锐已久的楚军对垒,胜算不大呀!
问题是在人家的家门口,就地休整那是不可能的。怎么快速让士兵补充体力,提高战斗力,就是目前孙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不太可靠消息,孙武看到士兵疲惫不堪,斗志全无,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左思右想应对之策。
猛然间想起,酒才是快速缓解疲劳最有效的方法。
于是命下属抬出自酿的美酒,摆在中军帐前。通知全军将士,到大帐前集合,听最高统帅训话。
等部队集合完毕,孙武让士兵都来先喝点酒。并且告诉他们,等打下前面楚国城池后,美酒管够。
军士们闻着沁人心脾的美酒,瞬间两眼放光,斗志昂扬。
随着孙武发出总攻的命令,三军儿郎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般直扑敌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个传说,因为疑点太多了。
首先你孙武再能干,自家酿酒能酿多少,六万人一人一滴,合在一起的数字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从数量上,第一不可信。
比如开国大典时候,据说就为了用什么酒犯愁。
因为刚解放,新中国百废待兴,酿酒还远没达到工业化程度,以作坊式居多。
能参加开国大典的,具体多少人我是说不清楚。能不能比孙武出去打仗带的人多,不好说。
选酒有要求,必须得是名酒,还得有足够多的供应量才行。要不然喝着喝着酒没了,那是绝对不能出现的。
所以当时远汾酒是有原因的。
因为汾酒首先是名酒,符合要求。再就是山西到北京距离比较近,方便运输。还有就是汾酒清香型生产周期短,能保证供给。
至于那些说是茅台的,纯粹胡咧咧。
回到孙武给军士饮酒上来。
即便能酿出那么多数量的酒,千里奔袭讲究轻装前进。能不带或者少带装备,才能保证行军速度。带几千上万斤酒,这不是打仗,是庆功啊。
还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时候酒的度数低,可以说跟喝水差不了太多。所以即使每人分一斤,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所以综合起来看,孙武不可能给每一位将要上战场做殊死搏斗的士兵发酒。顶多也就是画个大饼,告诉弟兄们好好干,只要拿下来前面这座城池,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其作用跟五百年后曹操的望梅止渴没什么区别。
就是真的喝酒了,也是当领导的在一块喝点,大头兵也就想想就算了。
不过还确实存在着另一个可能,就是他们临时休整的地方,有个大老板存了几辈子没舍得喝的酒,被孙武打了土豪,分给兄弟们了。前提是得有这么一位土豪,刚好这个土豪家里开着酒厂,又恰巧他的酒由于知名度不够,酿了几年都没卖掉。只不过这种巧合估计不太好实现。
不管怎么说吧,孙武属于军神级别的,总有方法打胜仗,要不然孙子兵法也不会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几千年来备受推崇。
让人奇怪的是,攻进楚国郢都之后,孙武就失踪了,再没出现过他的消息。
有的说他也被吴王杀了,还有的说又隐居起来了。
如果杀了,这么大的名人,应该有记载。
隐居山林呢,也得费心思找个好地方。您还记得介子推吧,藏那么严实,也被晋文公发现了。所以孙武的隐居,想想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像他这样的贤才,肯定是各国争抢的对象。
越王勾践徐州会盟,短暂的昙花一现之后,没有了一家独大,各方势力似乎比较均衡。
晋国这边的热闹登场了。
自从晋文公设六卿(也叫六柱国),国君能力强,就可以把握六卿。不过晋文公之后,晋国姬氏慢慢衰落,再也没能出现称霸天下的明主了。
到了公元前455年,名义上的晋国国君晋定公,已经沦落到和周天子一样的份上,只有名,没了份。
此时的晋国六卿,韩、赵、魏、智、范和中行,经过多年的互相倾轧,就剩下智氏、韩、赵、魏四家。其中智氏的地盘最大,实力最强。
于是智氏掌门人智伯瑶想挤兑其他三家,就要整些幺蛾子出来。
智伯瑶给其他三家发信息,说我们每家拿出一百里土地,一万户居民给晋王室,以壮大晋王室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韩赵魏三家都明白,现在智伯瑶是晋国的轮值国主席,三家贡献的土地人口食邑,明面上是给晋王室的,实际上还不是被智伯瑶拿去了。
韩国韩康子跟群臣商议,给他吧,那是祖宗留下的基业。不给吧,拳头没人家硬,打是肯定打不过。
最后形成决议,四国里面我们最弱小,我们口头上先表示赞同。看魏和赵怎么办。
魏也是同样的心思,就看比他们强大的赵是什么意思。
智伯瑶拿下了韩魏,却在赵这里吃了瘪,一怒之下,亲自居中,令韩魏为两翼,兵发晋阳!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