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孑孓不独行 > 第39章 送彩礼

第39章 送彩礼

神树的巨大身影挺立在朦朦冬雨里,在看见神树的身影后,杨三强就一直站在船头,不愿意回船舱躲雨。

几十里的水路,运粮船走了一整天。河流七弯八拐,神树也是前后左右出现在杨三强眼里。

天擦黑,船才停靠码头,终于到家了!

码头上一个高大少年,撑着一把黄油布雨伞。

将夹在腋下的另一把雨伞递给依然比自己高半头的大哥!兄弟俩身高有差,容貌神似,都笑着看向两年没见的亲人。

陈管家没有打搅这两兄弟团聚,招呼一声后,带着儿子和一帮仆人浩浩荡荡抬着东西回陈家庄。

很快码头上便安静下来,这里远离庄子,运粮船都已经撑往小河叉,那边有陈家搭建的窝棚和码头。

哥,你也准备了纸钱火烛?我也带了,喏!二强子指向放在棚子里一个带着盖子的竹篮子。

嗯,走,去看爹娘!

肩扛手提,两把黄雨伞,慢慢走向神树的方向。

满庄子人都知道去临海的那个杨大回来了,在二强子面点坊包了馓子又去割了点肉,杨大去见了几个家族长辈和哥哥们。

那杨大虽然在临海混了两年,好像也没啥出息,还不如二强子在庄子里混的好,这不二强子都有相亲对象了,那老大还是没结婚。

抠搜的杨大拎着一挂肉,每家长辈就送了巴掌大一块。那馓子倒不少,得有个一斤重,可那是二强子做的又不花钱。

说着话,那个杨家婶婶的手下也没空闲着,不停的挑着簸箩里的棉花,将棉花上沾着的枯叶挑走,顺手撕掉一个个棉花籽。

杨三强在爹娘坟前就告诉二老这几年在临海的经历,让二强子也想想,要不要也去临海。

没有人会注意到临海街边新开了一个面点铺子,那些敲诈勒索的流氓也不会影响二强子在临海做小生意,这种小事只需跟杜大哥提一下,都不用找上林姨。

即使自己暂时不在临海,但是安排老家这边几个人、十几个人在临海讨生活一点问题都没有。有技能的最好安排,没技能的总有把子力气吧!车行,肥料行都有工作机会。

冬雨朦朦,乌云高飞,空旷无人的田野,在坟前说过的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二强子在面点坊做买卖,杨三强和陈管家还有陈夫子在斜对面朱家棚子里喝酒吃鱼。

酒桌上杨三强频频给陈管家敬酒,感谢陈叔带他去临海,能赚临海人的大洋。给陈夫子敬酒,陈夫子是自己的蒙师,还是二强子的媒人。

陈管家和陈夫子都笑眯眯的端杯饮酒,陈管家拍着胸脯说大家都是在临海讨生活的,不帮自家人帮谁呐?让杨三强放心,家里和临海都安排得妥帖。

陈夫子年纪大,胡子都白了。可是只要杨三强敬酒,还是端杯就饮。一直感叹杨如宝生不逢时,要是早生十年,肯定能考早进士,到时候自己就是进士老爷的蒙师!一边喝酒一边感叹。

老夫子一直就这样,容易陷进自己的想法,对周围人聊天谈话什么也不知晓。

这次陈管家回老家一是要接一批秋粮,这批粮食是从淮安方向顺水下来的,大部分是徽省过来的粮食。还有自家儿子刚开始学当管家,有些不放心。回来压压阵,检查一下有没有纰漏。好在老家这边没有主家人,陈地主以后会常住临海,没有什么祭祀之类的大事估计轻易不再回来。

杨三强天不亮就去陈家粮库扛粮包,两个大包还是很轻松地扛在肩膀上,看着就是一把干活好手。

天刚黑二强子面点坊就关门,等着大哥一起回家。

路过唐屠户家拿着特意给兄弟两个留的肉,干体力活的就喜欢吃巴掌厚的肥膘肉。

麻利的生火烧饭,炒个青蒜叶,蒸一碗鸡蛋,红烧一碗肥膘肉,一张老旧的木桌子兄弟俩面对面坐。

哥,你别忙着收拾碗筷,我想和你聊聊。

二强子起身拦住饭后要收拾碗筷的大哥。

那天刚开始听说你在临海赚了那么多钱,可是每年就给我捎回那么几样东西。哥,实话说我还挺难过的!可是这两天我好好将心比心想了一想,哥,你在临海都改名就差换姓了。还有,你胳膊上那个伤口是怎么弄的?你没说,我想肯定不是你不小心弄伤的吧?这可是对穿洞。

二强子指着杨三强在干活的时候露出来的枪伤,他虽然不认识这是什么伤口,但是这么严重的伤如果不是在胳膊上呢?

哥,你能赚到大钱,这是你的本事,是拿命拼来的。我在老家,学会了面点手艺,开了铺子,也是吃穿不愁。按我这个绵软的性子,大哥你给我一堆钱,估计我也守不住吧!现在想想,你每次只是给我捎些吃食和衣服之类的是最稳妥不过了。

陈管家父子对我好也是因为哥吧?当年为了给爸妈治病和给学手艺,我家那卖出去的那块地又赎回来了。陈管家说反正地都在一起,就帮着我一起种、一起收了,粮食弄得干干净净,一粒不少的给我送到家来。上次师父闺女一家人来闹事,差点把我那铺子给砸了,也是小陈管家带人来弄走的。

哥,你以后还是像以前一样给我捎些我没吃过的点心和新衣服、布料啥的。哥,你放心,我现在开这个面点坊可以赚钱,我还陈家粮库管十几个称台子,行佣每年也不少赚。即使你给我几万、十几万块钱,我拿着干嘛!把望海门都买下来嘛?

二强子说着,说着,兄弟两个都笑了起来。望海门是杨三强老家县城的东门,因为县城东边以前是大海,所以东门叫望海门。

要不要哥在县城给你买一套房子?像陈地主一样买一条街也成!

杨三强被弟弟提起望海门也问问他,不想跟自己去临海,去县城怎么样?

哼,望海门,要是县长敢卖,我就敢买!你哥哥我杨三爷有钱!在临海,提到三爷谁不给点面子?!

杨三强拍着胸脯跟弟弟吹牛,其实也不算吹牛。

哈哈!二强子笑地前俯后仰。哥,你真能买下县城一条街啊?知道陈地主家有钱,他真的每年能赚两百万块大洋?

杨三强无意说了一句陈地主家超级有钱,就粮食生意每年至少赚到两百万,这就被二强子记住了。呵呵,他要是知道陈地主每年还有麦迪亨洋行的分红会更吃惊。

嗯,陈地主是个很厉害的人,他现在在临海粮食行会里是这个。杨三强竖起大拇指。

你哥哥我现在手上是有些钱,不过跟临海那些大亨比,就是毛毛雨喽!

哥,我不要你给我钱,也不要你给我在县城买房子。嘿嘿,二强子挠挠头。

哥,那个高家,你能不能帮我上门提亲不?咱爹妈不在,我就你这个哥哥!

哈哈!放心,哥想着呢,上门提亲的东西我请陈管家给我准备好了,咱实惠点,不是地主老财,不弄十几个担子挑,小车推的,就哥哥我给你挑着。

一副担子,肉,鲤鱼,布,点心,糖果,样样不缺。

二强子开心的拿着碗筷去洗,一边洗一边说:哥,你看,咱家要不在这里打一口井啊!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吃饭,洗衣服用水少。可是高家姑娘对咱这里不熟又没庄上婶婶她们那么壮,去沙井挑水太吃力了。

好,明天我就地理先生来看看,咱这里沙子厚,估计很容易出水,这井水想干净,就得深,这样下雨天井水不容易浑。

还好现在是冬天,天冷水少,如果是夏天,几锹下去就是一个水坑了,压根就别想打井。

二强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一身轻松,特别是哥哥答应帮他去提亲,那还有什么要求的。

高家对杨家兄弟两个上门提亲很重视,杨三强一个人挑着一担礼物,二强子跟在后面。

高家老太太,高家爸爸妈妈还有那个高家小弟都在门口迎着。

一担东西满当当的,红纸包打开,是杨三强从临海带回来的糖果,一把一把的递到围观的村民手里,大人小孩都有。大人手就捧着,小孩得抬着破旧的衣服兜着,拿着烟锅的叔叔婶婶还每人能分到一支香烟。

高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二强子给周围的小孩子分糖果,高家小弟也开心的抓着糖果往自己要好的小兄弟兜里送。

高家爸爸是举人出身,还当过一段时间县太爷的师爷。民主国成立后县长换的频繁,高家爸爸也就不伺候了,干脆回家种地。

杨三强毕竟见过世面,虽说年纪不大,但是谈吐不俗。和高家爸爸有话聊,也能让高老太太开心大笑,高家人并没有觉得杨家不重视高家。

高家姑娘就一直跟在高家妈妈身边,母女一直在厨房忙着烧菜,招待新上门的姑爷。

杨三强取出一个小木盒子,打开盖子。

一排十根小黄鱼亮澄澄的,有两层,这才是真正的彩礼。

高家爸爸和高老太太对视一眼,都挺吃惊,其实高家早就去隔壁陈庄村访过杨家。杨家父母俱往,杨大在临海干活。老二也就是新姑爷,在陈庄开面点坊。家里有几间房子,十来亩水田。

就是看二强子人老实,还有手艺,离高家也不远,高家爸爸才愿意将闺女嫁给杨如贤。

可是这二十条小黄鱼怎么就摆在高家桌子上了?

杨大,你这钱是哪里来的?这是干什么?我高家虽说不是巨富人家,可也是耕读传家。

高家爸爸开口问杨三强。

叔叔,奶奶!杨三强站起来作揖。

又开口说:我爹妈走的早,做哥哥的还远在临海,只留这个小弟一人在乡里。承蒙高家看得起杨家,将自家闺女愿意嫁个家境远远不如高家的杨如贤。

杨三强指着那个装金条的小木盒子说:请您二位放心,这钱绝对是干净钱,是我在临海挣来的家当。因为种种原因,老家这边人并不知道我在临海的具体情况,我在家里也说是陈家粮行的伙计。这几条小黄鱼是我这个做哥哥的给二弟准备的提亲彩礼,高家千金能嫁进杨家,是杨家的荣幸,何况这些彩礼也算不上千金!

杨三强解释完,再次给高家老太太和高家爸爸作揖行礼。

饭桌上,杨三强看着活泼的高家小弟,就问高家爸爸这个弟弟上学没有。得知现在高家小弟是他爸爸亲自启蒙,打算等十岁左右送去县城上学。

杨三强看着那个狼吞虎咽的高家小弟,开口说:高叔叔,等着高家小弟想上学了,要不要考虑送他去临海?临海租界或者县城所有学校都可以安排,其他什么都不用考虑。

高家爸爸吃惊的看了看杨三强,和高家妈妈相互看看,说道:这小家伙还小,不能离大人,怕是有个头疼发热的,到时候没办法照顾到他啊!

高老太太将碗筷放下说:怎么?你们两个就不能一起跟着去临海啊?高家出不起钱还是我这老太太太老了,离不开人?高家老太太很喜欢杨如宝这孩子,懂事,不一家人说两家话。

二强子和高家姑娘相互看一眼,都脸红红的低头吃饭。

高家小弟一点不介意桌上大人的聊天,大口扒饭,和小兄弟约好了,等一会还要去打仗。

杨三强忙岔开话:叔叔婶婶放心,我敢开这个口,高小弟在临海肯定能安排得妥帖。是我考虑不周了,这样吧,等高小弟想上学时候,叔叔婶婶可以带着高小弟去陈庄找小陈管家,陈家每年都有运粮船去临海,你们跟着运粮船一起走,从老家到临海,都不用操心。

到临海后,住的地方你们可以根据高小弟的学校选。钱不钱的咱可以先不考虑,等你们到临海,高叔叔您自己就明白的!

饭桌上杨三强就说了这事情,自己在老家待不了几天,很快就要继续北上。

饭后高家姑娘麻利的收拾碗筷,二强子也跟着去帮忙。

你哥在饭桌上说的话,能信吗?送我弟弟去临海读书,我家估计也能撑的起。可是你哥竟然说不用我家掏一分钱,只要我弟弟能读书,随便读几年?

二强子给高家姑娘倒水,笑着说:放心,我哥说的话算数,是真话。他也问过我要不要跟他去临海。

高家姑娘手停了一下,又继续洗碗。

二强子继续说:我跟咱哥聊过了,我不去临海,就在老家。反正我开面点坊,还开行,都赚得到钱。咱们饿不着,有得吃有地住。还有,我哥在饭桌上不是说了嘛,到时候我们有孩子了,也可以送到临海他身边去。

高家姑娘说:我的孩子才不要送去临海呢,我们又不是养不起!说完脸红的像那包着糖果的红纸一样艳。

二强子看着洗碗的姑娘,也笑了:好、好。好,咱自己赚钱,自己养。

挨了一记白眼。

二强子伸手帮着抬水冲洗碗筷,低声的给高明慧讲自己爹娘生病到去世,兄弟两人实在没辙,前后卖掉了七八亩爹娘留下的水田。讲那年秋收,几个家族叔叔半夜去偷家里的粮食。新粮食都被雨水泡了,散落满地。讲大哥才十四岁就去像大人一样扛粮包,一手一个。大哥力气大,挣的钱竟然比一个壮劳力挣的还多。讲大哥将自己送去跟师父学面点手艺,大哥却孤身一人,穿着爹留下的不合身衣裳跟着陈管家去临海,自己却没有去码头送送。

脸已经不红,眼睛却通红的高家姑娘抬头看了一眼高大壮实的杨如贤。低头说:以后好好过,这样大哥在临海就不用担心家里。

嗯,我早就想好了,师傅闺女对他不好,我那面点坊会一直开在师父家的铺子里,等哪天师傅不在了,师傅那些家业都要还给他闺女。

到时候,我就将家伙式搬回自己家,继续开我的杨二面点坊。这样我也不用两边跑,每天那么早起,天黑才回家,你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的。

傻瓜,我不能和你一起去面点坊啊?

又挨了一记白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