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毛文龙的求援
锦州的收复,使得辽西走廊再一次回到了大明的手中。
在狄明还未收复辽西走廊之前,江宁就已经开始征发全国各地的囚徒。
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必须斩首示众的,都在被征发之列,让这些囚徒前往辽西走廊服苦役,以此获得减轻刑罚。
在江宁的计划里,不仅仅要收复宁锦地区,以后还要守住它,开发它。官兵和老百姓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朝廷拨款拨粮。
当狄明报捷的奏折到达北京城之后,这一喜讯很快全城都知道了,官员和百姓都欢腾不已。
毕竟几年前北京城还几次三番的被女真人骚扰,让全城百姓都提心吊胆。
这才短短两年时间,大明的军队就恢复了往日雄风,所向披靡,再次收复宁锦,这都是江宁的功劳。
所以底层官员和老百姓对江宁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自江宁坐上大明的首辅宝座以来,大明一改往日的颓废。
不过,一些赋闲在家的高官权贵和王公贵族,却恨江宁恨的牙根痒痒。
他们收到江宁的打压,只有一个名号而毫无实权,甚至很多人都被铲除掉了。
所以,江宁取得的成就越大,他们就越恨江宁。
要是江宁突然暴毙而亡,他们会非常开心,至于说国家接下来会怎么样,他们才不关心。
收复失地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大功劳,对狄明及其属下的奖赏自然必不可少。
狄明被任命为宁锦道总兵,天雄军副都指挥使,加辽阳伯的爵位。
楚大这次的功劳也不小,升为宁锦道兵备佥事,正五品衔。
狄明特意提到楚大非常想回京城,不过江宁并没有答应。
与此同时,陕西的平定乱民也在进行当中。军事上有尉迟洸相助,孙传庭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安民上。
原来洪承畴的得力干将曹文昭和贺人龙则被江宁召回京城述职,而后曹文昭去了湖南任指挥副使,贺人龙去江西做指挥副使。
这时,皮岛总兵毛文龙的救援信到了江宁的案桌之上。
毛文龙由于被女真人打败,逃到了朝鲜,后来就占据靠近朝鲜半岛的皮岛。
此后数年时间里,他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臣民,但时实际上已经形同独立的小王国。
毛文龙也曾多次从后方袭击女真人,还是起到了牵制女真人的效果。
由于皮岛的面积很小,无法耕种,粮食、武器的补给都得依靠登州的海路。
前些年,天启皇帝在的时候,毛文龙在皮岛上的牵制作用还是很显着的,使得女真人不敢全力进攻辽西。
再加上毛文龙也是多次表示了效忠,所以明朝对皮岛的补给就从没间断过。
但从今年开始,江宁逐渐掌控了山东,如今又收复了宁锦。
考虑到毛文龙在后方的牵制作用有限,江宁于是就停掉了所有无偿发往皮岛的补给。
毛文龙眼见岛上的粮食就要见底,自然心急如焚。除了逼迫朝鲜国王上交粮食之外,也向北京发了求援信。
江宁看完信之后,对毛文龙所说的皮岛对大明的重要性和岛上的严重饥饿情况,他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毛文龙在皮岛上拥兵自重,时间一长,已经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
自江宁掌控朝局以来,毛文龙没有向北京写过一本奏折,他的的态度很不明朗。
江宁不会拿自己的粮食资助毛文龙这样的人,让他在海外做大。
不过和毛文龙做生意,让他拿钱买粮食是不禁止的。
毛文龙所率领的毕竟还是汉人的军队,大家同根同源,没必要把毛文龙和他手下的上万军队逼到女真人那边去。
如今毛文龙前来求援,江宁不能置之不理,于是下一道圣旨,让毛文龙回京述职,将皮岛之人全部迁入内地。
在江宁的战略规划当中,皮岛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没必要养着这么多军队,只是起到些许的牵制作用。
当宣旨的钦差坐船登上皮岛,向毛文龙宣布旨意的时候,毛文龙在心里气的直骂娘。
江宁这一招釜底抽薪之计,可以说打破了毛文龙的所有幻想。
毛文龙虽然没想过要自立为王,可是他也一旦弃岛回到内地,他毛文龙还怎么可能会像现在这样,名为总兵,实为国王。
可皮岛面积小,岛上又不能耕种,朝鲜国征调来的粮食差额很大。少了从登州运来的粮食,他们根本就坚持不住。
毛文龙连夜写下奏折,陈述皮岛的重要性,以及岛上人员多,撤离难度大等等一大堆理由,让钦差带回来。
江宁看了之后,只是微微一笑,就把奏折随手扔到一边,不再理会。
毛文龙盘踞在皮岛上不想离开,就已经证明了他有自立之心,那就任他自生自灭好了。
江宁如今统管全国,每天都有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还怎么会关心一个小小的皮岛?
至于有人愿意卖给皮岛粮食,只要在码头上交税,没必要去管。
北方五省打击贪官污吏的行动一直在进行,同时一些与贪官污吏相勾结的恶霸地主也被揪了出来。
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穷苦百姓们欣喜若狂,更是有人喜极而泣。
这让北方五省迅速安定了下来,能吃上饭,还有多少人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的?
江南地区富庶无比,在江宁的连番调整之下,各省的三司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头头脑脑都被调往了北方。
调离这些省级高官,给他们一些虚职,把他们先养起来。
南方的反腐之事一直都还没有做,江宁从北方大量调集官员南下,一边完善税收,加大征缴的力度,一边惩治贪腐之徒。
等到了崇祯四年,田税、商税、盐铁税、矿税、茶税、关税等税种全部都在征收,预计这一年可以征收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虽然还不及江宁的预期,但这已经和最鼎盛时期的税收差不多了。
偌大的明朝,官员众多,兵力庞大,这点钱根本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