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基石
清晨一大早,张小华和袁枚喊上秋玲,建萍一起去王老板的3000亩药田。
一到药田,小华就用精神力对七叶虫发出指令:吞噬药灵力。
药田的确很大,但现在这块肯定没有3000亩,王老板解释说他有4块药田,都是在莱城山脚下。
这块是最大的,有1000亩。看着药田的标准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他们四个还是一阵感慨。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中药材肯定野生的品质更加好,都在深山老林中采集,但是野生的毕竟有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才是中药要突破的瓶颈。
显然,在这件事情上,王老板已经走在前列。
王老板进一步解释道:“虽然是规模化生产,我家为了保证质量,把所有的药田都设在莱城山脚下,同时让附近有经验的农户来培植,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掌握时节收割药草,还可以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
她们四人听完,对王老板的敬佩油然而生:振兴中医还是要有王老板这样做事周全,观念超前的人啊,这才是基石。
同时也就打定主意跟王老板合作了,小可爱秋玲拿出已经拟好的合同双手递给王老板,说:“王老板,你看看这合同,觉得合适咱就签了。”
王老板接过合同,仔细看了一遍,便嘿嘿笑道:“你们这合同虽然简单,但是该有的都有了。就喜欢跟你们年轻人合作。我马上就签。”
说完,拿出衬衫口袋的黑色签字笔,唰唰唰,签下了大名:王卫国。
然后把合同递给秋玲,语重心长地说:“中医药将来还是要靠你们啊!”
瞬间,她们感觉王老板不再矮胖,而是一下子高大起来。
秋玲银铃般地笑道:“我们初来乍到,以后王老板还要多多关照啊。”
王老板说:“一定,一定。那你们还要不要到其他药田看看?”
稳妥起见,她们四人点了点头,小可爱说:“好哒。”
这是小华用精神力探查了空间盒子里的七叶虫,发现它似乎在呼呼大睡,看样子累极了。
她们坐上了王老板的五菱面包车,车上七嘴八舌地对看到的药草聊了起来。王老板听着,内心也感慨:“不愧是名牌院校出来的高材生,这专业水准不是一般的强!”
聊了一会儿,张小华突然转移话题,对开着面包车的王老板说:“王老板,我对咱中草药的培育,成长,成熟和采摘,收割都很感兴趣,能不能常来咱药田看看?”
王老板爽快地说:“行!不过你得记好路线了,我平时得看店铺,没法陪你过去。但我会跟每个药田的管理员打好招呼,你随便进,注意好管理员叮嘱的事项就行了。”
张小华听完,说:“谢谢王老板行方便啦。”
其他三人对张小华的这一举动感到莫名其妙,药草的培育等等在学院不仅学完,而且自己也培育过不下20种药草了。
想想大二中医林家泰教授的严苛要求,她们现在还心有余悸。
那时林教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会培育自己常用的20种药草,并且全程汇报,成熟之后完成采集收割,晾晒,炮制,配药,最后得自己熬一个药方,他亲自来验。
她们宿舍当时都把每一株药草当成命根子,充分吸取前几届师兄师姐的经验教训,每天排成3班,轮流看守,不留空档。
这样魔鬼般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年,她们都心力交瘁,还好挺过来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呐,四人全部通过。
当然她们四人对药草的培育也有了精通的境界。
然而现在张小华还要来药田,不禁令人诧异。小华见众人不解的样子,就不得不编了个理由说:“我具体还是想学学王老板的药田规模化生产的经验,呵呵呵。”
众人“哦”了一声,袁枚用细细的声音说:“那我陪你吧。”
张小华见推辞不过,就顺势说:“好的。”
本来秋玲和建萍也想跟着的,但想想周清凉和邓小兵的初步宣传很快结束,她们俩要尽力协助第一组了,也就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