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不当人子
几位考官望着七彩华光,神色激动。
颜义纯心情愉快:“能目睹七彩佳作问世,我等来主持这次考试也算是不虚此行,不知是哪一位考生有此才华?”
何宣问:“可是那位姜澈?”
王天培笑着答曰:“哪位才俊,吾等一看便知。”
说着,他对着七彩华光蔓延的根源,轻轻一招手,只见一团青气之中浮现出一幅光幕,号舍中的姜澈及其周围的情况,清晰地浮现在光幕上,像是在看高清直播一样。
王天培使用的这一招正是儒家四品境的神通:“历历在目”,通过消耗青气把远处的景物或者把自己过去目睹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出来。此刻在贡院中,他又身为主考官,借助“历历在目”神通可以轻松掌握整个考场的情况。
主考官有监察全场的权力,用来观察某一位考生的作品虽然有点公器私用的嫌疑,但这点小事没人会追究。
王天培看着光幕中那位神采英拔的少年,询问说:“果真是少年俊杰,诸位有谁认识他吗?”
几人面面相觑,纷纷摇摇头表示不认识。姜澈的名字他们都听说过,但是真人却从来没见过,所以认不出姜澈才是正常情况。
不过这也难不倒王天培。嘿嘿,不认得这小子长什么样子没关系,他总得把名字写到试卷上吧,正好直接调整视角,看他刚写的七彩诗。
王天培挥挥手,光幕中的影像发生变化,显示出一张~一张白纸。
“噗,怎么回事?”何宣疑惑地问道。
王天培一脸黑线:“估计是这小子把试卷翻转朝下了。”这下可难住王天培,“历历在目”的使用也是有限制的,又不是透视眼,遇到这种情况便无可奈何了。
几位考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都想不出什么主意。神通不好用,总不能直接进考生号舍吧,那就是真的违背考场规矩了。
好奇心被勾起来,结果又看不到近在咫尺的七彩诗,五位考官现在就像是怀里揣着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
时间回到一刻钟之前,姜澈放弃《南园十三首·其五》之后,冥思苦想,寻找另一首满意的诗篇。
姜澈看着试卷上的空白:“戴叔伦的《塞上曲》,与《雁门太守行》等广为传唱的名篇相比,其豪壮之情也不逊色太多,格调高亢,气魄雄大。”
“这首七言绝句不仅仅充分体现出边塞诗的慷慨激昂,吟咏了将士抗敌守土的壮志豪情,并且前不久大黎军队刚刚击败突勒主力收复失地,也很符合创作的时代背景。”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姜澈提起笔来,蘸过墨水,开始在纸上缓缓默写。
而姜澈在写完塞上曲后,看到代表着诗文品级的七彩华光映射而出,心中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塞上曲》的艺术水平在那里摆着,能达到七彩不足为奇。
放下笔,吹干墨迹,姜澈随手把写过的试卷翻面。这是以前上学养成的习惯,用来防止被当成帮助别人作弊。
考场中的姜澈还不知道自己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干出了一件“恶事”,这番折腾过后,他感觉到腹中有些饥饿,于是拿出自带的干粮伴着水壶里的水大口吃喝。人是铁饭是钢,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干活。
吃过饭之后,夕阳开始西沉,光线逐渐暗淡。
姜澈没想到自己答卷时居然这么投入,不声不响间天就快黑了。想着反正试卷中三部分已经完成了其中之二,自己答题的速度还是挺快的,不用担心进度。明天剩下一天时间用来写策论,时间还很充裕,没必要挑灯夜战,不如劳逸结合,晚上先好好休息一下。
包括李磻在内的大部分其他考生可就没姜澈这般淡定了。他们作诗哪像姜澈那样信手拈来,单是押四韵就要苦苦雕琢,众人此刻正在抓耳挠腮,却还是写不出来一首满意的诗词。
要是大家都这样还好,可是先前看到几次入彩的华光在映照于考场之上,更让人震惊的是其中还有一首为七彩诗。这些优秀的考生刺激着他们的神经,让他们不敢松懈。
这部分考生只能是对着蜡烛,在那里苦思冥想,不知道明天多少人会有黑眼圈。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不,臣妾做不到啊!
在姜澈侧后方不远处的一间号舍中,之前那位作出‘朝成暮遍’诗的那位俊美考生,也感觉到姜澈那边造成的动静,带着些许羡慕望向七彩华光;“不知是哪位写出的佳作?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写出五彩、七彩诗呀?”
明远楼上的几位考官那边也不好过,几人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什么可用的办法。最后王天培只得无奈道:“算了,实在不行就等到最后阅卷的时候再看七彩诗吧。”
徐启明捋了捋胡子:“哎,这小子要是我的徒弟,非得狠狠揍他一顿解气。”其他几人都赞同地点点头,这小子属实不当人子,写出好诗还要藏起来,其他考生难不成能偷看到?
被人吊着胃口的滋味最是不好受,几位考官鼠爪挠心,今天晚上肯定是睡不好觉了。
不过,发生在其他人那里的事情姜澈毫不知情,他此刻已经躺在硬木板上,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姜澈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睁开眼,看到天已经曚曚亮。
“哎,这床板还怪硬嘞,真是硌得慌呀。”某人已经忘记自己穿越来第一晚睡在青石板上的窘迫姿态。
姜澈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又做了一套晨间广播体操,然后美美地享用早餐。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经过一夜的休息,姜澈调整好了状态,着手于策论的选择。
策,古代考试以提问书之于纸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简称为‘策’,后来就演变成为一种文体,《后汉书·边韶传》中有:着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自两汉以来策论在中国就是一种重要的文体。
姜澈昨天晚上也不是光睡觉不动脑子,他已经初步有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