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曹操有计,伯温借风
与此同时,颍川长社城中,汉军主将汇聚一堂,狄青与曹操分列两旁,蓝玉牵招与狄青曹仁站在二人身后。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陌生面孔的年轻将领,此刻出现在了曹操身后,与曹仁并肩而立,此人正是曹操的同族兄弟,之前一直在专司后勤粮草的别部司马曹彬。
(北宋开国名将,乱入人物之一,48章。)
而朱儁作为主将,高坐上首,此刻正一脸正色地看向,刚刚提出了一个破敌之计的曹操,开口道:“
“夫擅战者,无赫赫之功!”
“孟德此计,颇有些兵行险着啊!”
夫擅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如同字面那般说的,擅长打仗的,都没有显赫功绩。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战略谋划的人,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大概意思是说真正会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卫青与霍去病。
霍去病威名赫赫,声名远超他舅舅卫青,但霍去病只能是将才,而卫青却是真正的帅才。
朱儁说这话,显然是对曹操刚刚提出的破敌之计并不满意。
颍川之战已经打了数月将近半年,从民间到朝堂,从天子到百官,早就对颍川诸多将领颇有微词,认为是他们的无能,才使得战事绵延半年不休。
战争打的是什么?
钱粮!
尤其是粮食!
如今黄巾肆虐半年,春耕已废,夏种无望,秋天也别想着有什么收成了。
为了支撑这一场旷日持久的颍川之战,倾家荡产已经被薅麻了中原世家们,早就不厌其烦,各种谣言喧嚣直上,每天弹劾朱儁皇甫嵩,以及狄青曹操等人的奏折,都能堆满刘宏的桌案。
只是刘宏全部留中不发,就当没看见罢了。
但从刘宏从凉州抽调羌人大军的做法来看,天子也是希望尽快结束颍川之战,还天下一个太平的。
所有人都希望颍川方面能有一个大胜,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刚好,曹操说,他有大胜黄巾的计策。
朱儁满心欢喜地等了好几天,终于在今天早上等到了曹操所说的时机已到,便连忙招呼众将议事。
只是没想到,等了半个月,终于等到了立秋这天,曹操信誓旦旦在众将面前,说出来的破敌之策,竟然是如此破釜沉舟般不顾一切。
第一步,诱敌对战,诈败而归。
第二步,伏兵尽出,伏兵再败,引敌再追。
第三步,天黑等风,火烧连营。
朱儁差点一口血喷出来,等了半个月,就等来个这?
连败几阵,付出伤亡诱敌深入,造成敌军营中空虚,然后等上天发下善心,刮一阵狂风,好火烧连营?
那要是没风怎么办?
黄巾营寨就不烧了?
不停的诈败,那岂不是白费功夫,白白伤亡了兵卒,自己堕了自己的军心士气?
是以,一向老成持重的朱儁,这才拿出了孙子兵法,来教训一些曹操这个他一直都很看好的后辈。
年轻人激进一些,有干劲儿有想法是好事,但不能太离谱!
战阵之道,千变万化,一个不慎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岂有寄托于天意的?
倒是坐在对面的狄青,颇有些意外地看了曹操一眼,等待着他的下文。
“炎炎夏日已过,今已立秋,而颍川已经数月没有雨水降下,草木干旱枯黄。半月前,末将登高望远,发现黄巾大营依山而建,傍谷而修。”
曹操自信道:“若引祝融,又有风伯相助,必将黄巾付之一炬,颍川战局可定!”
朱儁问道:“黄巾毕竟人多势众,一旦火起,若无风助,顷刻之间就会被他们破灭,这计策完全行不通!”
曹操回答道:““所以要等风,也要用诈败之计,将尽可能多的黄巾引出来,尽毁黄巾营寨辎重,届时,剩下的黄巾便不足为虑!”
“要是等不来风呢?”
朱儁也是沙场宿将了,听了曹操详细的计划之后,也觉得此计可行,但问题是,黄巾人数将近二十万,营寨蔓延数十里,想要一把火烧干净,必须得多点纵火,且要有大风相助才行。
这风,便是关键!
“在城头设立祭坛,供奉三牲,某为曹校尉借一场大风,助大军破贼!”
曹操还没回答朱儁的话,狄青身后一个中年文士便站了出来,冲着朱儁拱手。
朱儁皱眉,不知这跟着狄青的文士是何人,竟然在此大言不惭地说,可以为曹操借风,于是开口问道:“阁下何人,是何官职?”
刘伯温再次拱手道:“平北将军帐下远军司马,太平道神上使,刘基,表字伯温!”
朱儁一个趔趄,惊呼道:“你竟然是太平道妖人?”
“拿下!”
“拿下此人!”
只是朱儁惊慌失措,大声吼了半天,偌大的军帐中竟然无人动弹,气氛一时之间有些尴尬。
但好在刘伯温是擅长打破尴尬的,看了一眼对于朱儁命令无动于衷的曹操,刘伯温这才开口道:“中郎将莫慌,某是妖人,这借风这事儿,看起来是不是合情合理多了?”
朱儁:这他妈是计较合不合理的时候吗?
“我相信伯温先生可以借来大风,助我等一举破灭黄巾!”
狄青率先表态,冲着朱儁一拱手道:“请中郎将下令吧!”
蓝玉牵招也上前一步,拱手道:“请中郎将下令!”
曹操回头看了一眼自己两个族弟,三人顿时心领神会,也齐齐拱手道:“请中郎将下令!”
朱儁:坏了,我叕被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