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656章 龙江船厂

第656章 龙江船厂

龙江船厂。

李弘壁带着李猛等部曲快马抵达。

梅殷和郑和亲自率领船厂官员出迎,给足了他这位肃王殿下脸面。

随即在二人的带领下,李弘壁开始巡视起了这座龙江船厂。

得益于皇帝陛下的大力号召,天下能工巧匠几乎全都汇聚在此,大明造船业也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

事实上,大明王朝的造船业,堪称发展到中国古代造船业的顶峰。

造船工场遍布于全国滨江沿海各地,尤以江苏、福建、湖广、浙江等地最为发达,除民办的以外,还有官办的,可谓是百花齐放。

洪武年间朝廷规定:“如或新造海运船只,须要量度产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

再加上永乐年间,雄才伟略的永乐大帝为了带动永乐新政,力排众议派遣郑和出海下西洋,由此带动了大明国内一场造船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官办船厂,其中最大的有南京的龙江船厂、苏北的清江船厂、山东的清河船厂、福建的台南船厂和东北的吉林船厂。

其中规模最大效率最高者,莫过于南京的龙江船厂,隶属工部都水司,占地八千一百亩,龙江船厂设有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举司,负责造船业务;指挥厅,指挥生产。

该厂的生产组织仿照大明城市居民的坊厢组织,按专业性质分为四厢:一厢制木梭橹;二厢制造船木、铁件及缆;三厢修补旧船;四厢制造棕篷等物。

生产的合理组织和分工的严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使得龙江造船厂成为了十四世纪末典型的作坊式军用造船场,生产的舰船有仿古制的楼船、蒙冲、走舸、斗舰,新创的有四百料战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两百料战船、快船、叁板船、浮桥船等,一手打造出了郑和下西洋的无敌舰队!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宣德年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活动的结束,华夏水师的海上远征行动就此终结,自此以后大明朝廷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海禁政策,造船业迅速萎缩,大明海上力量的发展也全面内缩。

甚至为打击海盗和民间走私贸易,明朝政府更加重视适和在近海使用的轻型船舶,大型船舶逐渐被淘汰、拆解,改造成为这种遮洋船和浅水船,专为内河漕运所用。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后话。

既然李弘壁已经来了,而且还在大明地位尊崇,那他就绝不会让大明水师再次被搁置废置!

大明水师到底有多强呢?

据《明史》记载,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率领大小船舶两百余艘,官兵近三万人,其中大型宝船六十二艘,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设有九桅十二帆,最远航线达六千海里以上,绘制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图……

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十五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此外,在大明王朝巅峰鼎盛时期的永乐十八年,大明王朝拥有三千八百余艘船,其中一千三百五十艘巡船,一千三百五十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四百艘大船和四百艘运粮漕船,其中二百五十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

事实上,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那个时候的大明水师,其总规模相当于十个个西班牙无敌舰队!

这一次,出兵倭国,李弘壁也不要多了,整一个西班牙无敌舰队就行了,反正倭国也就那点实力,船队规模太大了只是劳民伤财。

因此李弘壁站在甲板面上,看着江面上停着的一搜搜战船,眼中满是精光。

“梅将军,这一次出兵倭国,你给我十艘福船,再搭配上其余各式战舰就行了……”

“你要搭配自己去搭配!”梅殷没好气地回答道:“皇帝陛下有命,此次你是征倭主帅,而我是副帅,所以我也要跟着你一起去!”

李弘壁闻言一愣,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用怀疑,这肯定是朱棣和姚广孝担心他不听话去探寻神奇大陆,所以派遣梅殷盯着他。

李弘壁只能看向了郑和,后者笑呵呵地回答道:“殿下不用这么看我,皇帝陛下也发话了,让我跟着殿下走一趟。”

“比较以后我也是要出海的,能跟在殿下身旁学习一些真本事,那是我的荣幸!”

得,还找了两个人看着自己。

李弘壁无奈地笑了笑,随后点了点头。

“行吧,那你们留下一些自己人看着家,然后咱们就准备出海吧!”

历史上面,在郑和的第六次海上远征中,一支大明水师分舰队,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直至西南非洲!

另一支大明水师分舰队经所罗门群岛进入太平洋,直至澳大利亚东海岸!

在马六甲海峡,斯里兰卡和苏门答腊,向大明海上权威的挑战都被粉碎,三十六个国家的使节向明帝国臣服,中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海洋国家!

由此,郑和七下西洋,率领无敌水师,粉碎一切不臣,形成了一个由北印度洋诸贸易要塞,马来半岛和南洋群岛以及硫球群岛所组成的大明海外帝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海洋霸主帝国!

但是,这伟大的霸业,在十五世纪中叶开始衰落了,从那被歌功颂德的仁宣二宗全面收缩海洋防线开始,大明水师就注定会衰落了,而这郑和耗费一生缔造的海洋霸主帝国,中国海权最为巅峰鼎盛的霸主时代,也就此敲响了丧钟!

事实上,大明能够完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性壮举,本身就是一次意外罢了。

基于华夏历代王朝的地缘政治思想,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秉持着那“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不止是大明,历朝历代的华夏子民,一直受传统地理观“中土居中,瀛海四环”的影响,以致于他们本能地认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且中国帝王确立的是“中式宗主观”,也就是说儒家搞出来的那一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更是成了这种观念的思想舆论依据!

帝王,即天子,作为天的儿子,受命于天!

除了领有中土直接统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归天子统驭和教化,是为天下共主。

那都是老天爷的儿子了,老天爷还能把好地方给其他人吗?

自然不会,所以中土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老天爷给天子的膏腴之地,除了中土之外的那些地方,全都是蛮荒之地、贫瘠之地、化外之地!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怀柔远人”、“尚德抑武”这些思想言论的洗礼之下,导致华夏历代帝王那都是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

“不治夷狄”是他们的传统观念,“统而不治”、“抚而不治”是他们的常用手段!

说得直白点,我实力比你强,但我不会暴力强权欺负侵略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你,让你主动认我做老大,让你沐浴在我的教化之下对我称臣纳贡!

守着中土这自家三亩地,历代帝王就高兴得合不拢腿了,哪里还有心思东征西讨。

然而这种思想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华夏子民一直缺乏海权观念,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是典型的大陆性地缘政治观。

这种思想带来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大明失去了海权!

「今日第二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