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招揽贤才
从庄园出来后,宋宁立刻便带着岳松几人去了郭宏家。后者只是剧县一书办,虽有大才,但因出身贫寒,性格怪僻,所以始终不得重用,这些年在剧县一直郁郁不得志。昔日,宋宁在剧县当差时,曾有意与之结交,此次主动上门,奉上纹银二百两,之后并未废多少口舌,便说服对方,同意了自己的招揽。
郭宏已过而立之年,因父母早逝,别人也嫌弃他,不愿嫁给他受穷受罪,所以至今仍孑然一人,并未婚娶。既同意了宋宁的招揽,郭宏倒也痛快,当即简单收拾了一下衣物,便出门跟随宋宁而去。
第二站,宋宁来到商人凌邦家。前文已说过,凌邦虽只是一介商人,但满腹韬略,智计过人,宋宁想请他替自己掌舵贩卖私盐一事。后者从商多年,是宋宁心中负责此事的最佳人选。
等到凌邦家中,宋宁亮明身份,道明来意。凌邦热情依旧,却并未像郭宏一样,痛快答应。
宋宁道:“凌兄可是顾虑我现在的身份,不愿屈尊上山,委身事贼?”
凌邦道:“非也,以宋兄之能,要不了多久,必然洗去身份,不复为贼矣。邦岂是那等迂腐之人?”
宋宁道:“那你是放不下眼下的家业,不愿故土轻离?”
凌邦还是摇头道:“区区一份家业而已,顶天了也就一万两银子,邦又岂会舍不得?”
宋宁道:“那你就是看不上在下了?”
凌邦这下没有否认了,道:“你我昔日为友,宋兄既然坦言直问,邦也就不讳言了。以宋兄现时的身份地位,欲要我舍命相随,委实叫人为难。邦既非为宋兄身份,亦非舍不下这份家业,的确是不太看好你之未来。宋兄纵然他日为南岭之主,亦不过山间一草寇耳,试问若邦跟随宋兄上山,将来又能有何前途可言?”
宋宁倒也不生气,自信道:“自古时势造英雄,宁今日虽为一草寇,焉知他日不可裂土封王乎?”
凌邦道:“兄之才华固然惊人,然古往今来,才华横溢者如恒河沙数,真能成大业者又有几人?是故欲成大事者,除要有大智慧之外,还需有大气运、大毅力以及大魄力方可。宋兄纵然有惊世之才,但时运不济,何呼奈何?”
宋宁道:“吾尝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宁之前固然时运不济,颠沛流离,但人固有穷困之时,亦必有腾飞之日,正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凌兄焉知他日我不会气运加身,劣势尽去,否极泰来?凌兄可知龙之变化否?”
凌邦道:“愿闻其详。”
宋宁想了想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话,毫不知耻地再次剽窃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是故世事虽变化无常,君子却能见机而作,虽遭坎坷,不惧艰难;纵遇逆旅,不改其志。时运不济,龙潜于渊;一朝得势,飞龙在天。此所谓龙之变化也。”
凌邦笑道:“宋兄自比为龙乎?”
“有何不可?”宋宁道:“如今朝廷日渐衰微,百姓民不聊生,眼见天下大乱在即,各地英豪必然趁势而起,此正我辈男儿建功立业之时。宁虽为奸人所害,流落山林,却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凭一己之力,以区区不到半年时间,相继剿灭南岭钟山、李崖等辈,今据有春湖,辖二百里之地,手握数千精兵。他日吾必将再灭王森、欧辰、盖隐等辈,整合群盗、一统南岭。南岭纵横千里,横跨数郡,其位置险要,发展潜力巨大,此王霸之基也。我坐拥此地,只要潜心发展数年,异日攻城拔寨,足以割据东南为一方诸侯。不知凌兄以为然否?”
凌邦颔首道:“以兄之雄才大略,此事不难。”
宋宁心中一喜,连忙再加把力道:“天下一旦大乱,各地烽烟四起,帝国必然分崩离析。大苏一旦失其鹿,天下必定共逐之,各路野心家纷争不休,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将因此受苦。宁不才,欲拟十年而平定天下,凌兄可愿出山助我?”
凌邦笑道:“天下一旦大乱,四方豪杰并起,然宋兄一介布衣,将寡兵微,声势不及百里,名望不出郡县,上无世族投靠,下无百姓依附,不知宋兄哪来的自信,可十年而据有天下?”
宋宁道:“纵观历代乱世,改朝换代,鲜有超过十年者,我若十年未能统一天下,则自然已被他人所害,身死而魂灭。所以,十年后,我要么身死,要么君临天下,除此不会有第三种可能。”
凌邦失笑道:“你倒是看得明白。若我说不管怎样都不愿跟随,宋兄是不是就打算要动强了?”
宋宁道:“实不相瞒,宁确有此意。”
凌邦笑道:“这么说来,我是别无选择了?”
宋宁亦笑道:“哈哈,山中穷困,人才匮乏,宁也是迫不得已,若有得罪处,还请见谅。”
凌邦也不生气,站起身,敛身正式行礼道:“主公稍待,且容邦简单收拾一下就随主公上山。”
宋宁先是一愣,旋即大喜道:“好。有凌兄相助,我无忧矣。”
幸福来得太快,宋宁一时间还未反应过来。之前不是还死活不肯跟随自己的么?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主公了?
等凌邦带着家人真的跟着自己走出凌府,又一同上了马车,宋宁仍觉得有些不真实。最后到底忍不住问道:“凌兄先前明明死活不肯跟随于我,怎么后面突然之间就同意了?”
凌邦拱手道:“邦字文渊,如今既已跟随主公,‘凌兄’二字如何敢当?还请主公叫我文渊即可。至于邦为何一开始拒绝,后面突然又同意,之前主公不是说了么?若邦不同意,主公就要用强,邦岂敢还有异议?”
宋宁不由哈哈大笑,心知凌邦并未说实话,却也不再追问。对方既认自己为主,显然还是看好自己的,之前之所以那样说不过是试探罢了。至于说怕自己用强,宋宁自不会当真。若非心甘情愿,对方岂会真的跟随自己?
二人在马车上坐下,宋宁虚心请教道:“大苏历经十八代帝王,如今日薄西山,已非人力可以挽回。我欲以春湖为根基,统一南岭后,再收取白、乐、东三郡之地,以观天下之变,不知文渊有何教我?”
凌邦心知这是宋宁在考校自己了,不慌不忙道:“若只是南面称王,主公如此这般自然可也;但若欲争霸天下,春湖作日后之根基却过于薄弱,即便再加上白、乐、东三郡,地不过千里,人口不足百万,亦难成就帝王之基业也。”
宋宁眉头微皱,却还沉得住气,道:“文渊以为当如何?”
凌邦道:“夫争霸天下有如弈棋也,当有全局之眼光,而非局限于一处。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莫说只白、乐、东三郡,即便主公占领整个东南,亦天下之一隅也,尚不足以与北面争雄。”
宋宁若有所思道:“文渊之意,南方不足以成就霸业?”
“然也。”凌邦道:“南方缺马,难组骑兵,纵有强大之水军,亦难以在北方驰骋纵横,所以称王可也,却不足以称帝。”
宋宁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由皱眉道:“若东南不可取,当取何处为根基之地?”
凌邦道:“主公起于剧县,今又据有春湖,伺机夺取白、乐、东三郡,进而攫取东南,此上策也。故东南发家之地,主公不可弃也。然东南缺马,且瘴气肆虐、蛮夷不化,人口钱粮不足,俊杰英才不至,和西州一样,可偏安一隅,却难成帝王霸业。此先天之缺陷也,非后天可补足。是以除东南之外,主公还当另择一地共同发展。”
宋宁有些明白凌邦的意思了:“文渊是说当在攻取东南的同时,再从北方也择取一处根据之地,两地一起发展?”
“然也。主公请看。”说着,凌邦便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来徐徐展开道:“中州自古帝王州,人口繁盛,百姓富足,大苏据此而拥有天下,然中州四战之地,又为帝国中枢,来日必然争夺激烈,邦窃以为不可取也;而西北遥远,土地贫瘠,又与东南不通,亦不可前往。”
这是一张简略的大苏帝国疆域图,大概可以看出后世大中国的些许轮廓。因为大苏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所以大苏与后世中国的地理分布还是有些不同的。不过,绝大部分还是一致的。
宋宁惊讶地看着凌邦。他是真的没想到对方竟还随身带着一张地图。看来凌邦早已料到自己会有此一问,是以提前准备了这张地图。此人谋略出众,实有大才,之前困居剧县,一直以商为业,实在是屈才了!
这还是宋宁第一次看到大苏帝国的全貌,让宋宁惊讶的是,此时的大苏帝国疆域远不及后世那般辽阔,主要是许多区域如今还是草原、森林、高原和沙漠,不宜人类居住,也不适于农耕,所以尚未得到开发。
比如:此时的后世长城以北绝大部分区域(注:大苏的长城与后世长城并不完全相同,此处只是为了更好说明,下同)仍被草原数个游牧民族占据,主要是黑鹰、北极和月霜三族。其中月霜最为强大,时常侵犯大苏边境。而东北辽州只有靠海的一小部分属于帝国,辽州以北还有很大一部分区域尚未开发,如今是山栾的势力范围。
西北地方贫瘠,又与夷狄杂居,时有动乱。而西域大苏尚未开拓,如今有大小数十国,暂时归北方游牧民族黑鹰统治。西南则是阮氏、赞氏的地盘。只有西州已纳入帝国版图,不过西州偏远,道路不通,帝国向来不够重视。至于西南以南,如今还是不毛之地,人烟更是稀少。
南方,就算是东南沿海之地,虽然人口繁盛,经济发达,但还是比不上北方,更不要说和中州相比了。
此时的大苏帝国大概相当于西汉时期的版图,甚至因为还未开拓西域,面积比西汉时还要小很多。
凌邦先是指着地图的中央位置(中州),又指了指西北。这两个地方凌邦不说,宋宁也不会选。其实,对于凌邦之前说的东南不足以称霸的观点宋宁并不完全赞同。他还是很看好东南之地的。春湖通过乐江可直通入海,之前宋宁就怀疑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不是离入海口很近,现在看了凌邦的这张地图,心里就更有底了。
别小看这张地图,以古代的测绘水平,想要测出这样一张地图来,往往需要集举国之力,花费十数年之功才行。凌邦能拥有这样一张地图,显然非同一般。不过,宋宁也看出,他这张地图应该不是官方所制,很多地方与后世的地图出入很大。一问之下,果然如此。此图乃凌邦自己根据昔日里见过的官方地图所绘。凌邦当时仅观摩了一次,事后完全是凭超强的记忆硬生生记下来的。
东南共九郡,大概相当于后世的江东地区。在宋宁看来,只要占据白、乐、东三郡,到时再全力发展海军,开发东南,南方未必不如北方。唯一的困难在于,南方如今还未完全开发,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不足以与北方抗衡,宋宁纵然有超过时下所有人的眼光和魄力,也难以在有生之年改变这一现状。要知道,后世南方可是自秦汉起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开发,才不断富裕起来的。
宋宁按下心思,只听凌邦继续说道:“燕北钱粮丰足、人烟稠密,富庶不下于中州,又靠近北方,战马不缺,此诚王霸之基也。然燕北士族盘踞,豪门巨室不知凡几,主公兵微将寡,难以在其中立足;西州闭塞,交通不便,可偏居一隅,不可倚之俯视天下;其余山南、辽州等地,多为穷山恶水,不毛之地,还不如东南,亦不可取。”
宋宁皱眉不语,沉吟道:“若以上诸处均不可取,我们还可以取哪里呢?”
凌邦向着胶东一指,笑道:“邦以为,主公除东南外还可占据此地。”
宋宁宛如被天雷击中识海,心中谜团顿时解开,眼前不由一亮道:“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