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再见高韵
“不能这样安排,太刻意了,得再喊几个人来。”
李水根刚把上次和洪副省长聊过天的几位老人请来,苏本同就提出了意见。
“苏书记,那我随便喊点算了,等下抓走地鸡也得需要人手。”李水根为了安排人手,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跑了五趟了,腿都细了一圈。
苏本同略作沉思之后,叮嘱道:“千万别找些不知道眉眼高低的过来,坏了事就麻烦了。”
李水根连连点头,他比苏本同还害怕出事呢。
他前脚刚走,苏本同便看向了正在野地里四处翻找的唐平安,“唐平安同志,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瞎转悠,快点过来帮我安排一下。”
“苏书记,您不觉得最好的安排就是不安排吗?大家随意一点,反而更加自然。如果大家从中猜出了什么,再让那位看出来了,是不是得有点不偿失的意思?”
洪振邦每次过来都是突然行动,而且也不搞什么排场。
唐平安虽然对他的了解不多,却知道这样的领导绝对不喜欢被人安排,他想看到最真实的一面。不然的话,也不会连声招呼都不打。
啪……
苏本同一巴掌拍在了额头上,懊恼道:“我真是病急乱投医!你在这里陪着杨总,我去大棚里转悠一圈,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说罢,便喊上韩大庆离开了。
杨哲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娇笑道:“苏书记还真是用心良苦呀。”
唐平安则叮嘱道:“月子中心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你得多发展一些优质客户。毕竟消费水平摆在那里,一般的家庭可消费不起。”
“我的爷,你就放心吧,我早就派人去周围的县市发宣传单去了,也把周围能用的关系都用了。”唐平安的重视,让杨哲欣喜不已。
开办月子中心和养老院的提议是唐平安提的,他不想让杨哲赔钱,又询问道:“养老中心有想法吗?”
“有!”杨哲眉飞色舞的说道:“养老中心我准备留出十间房子,免费提供给战争年代的孤寡老兵居住,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唐平安赞道:“这个办法可行,如果能得到市里的认可就更好了。”
“不瞒你说,这办法是高姐想到的。”杨哲娇笑道。
啪……
唐平安趁着左右没人,抬手就是一巴掌,“你还是有什么事什么都忘不了她。”
杨哲媚眼如丝,撒娇道:“人家也是想把投进去的钱快点赚回来嘛。要不,下午我给你道歉?”
“高韵今天来吗?”唐平安问道。
杨哲连连摇头,她还真不知道来不来。
唐平安看她不像是撒谎的,也不禁眉头微皱。
……
不多时,远处便出现了几辆车子。紧跟着,李水根便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大呼小叫的喊道:“唐副镇长,快,洪副省长和市里,县里的领导们来了。”
唐平安赶到时,苏本同正在向洪副省长汇报工作。
他静静的站在远处,耐心的等待着。
可心中,却不复上次那般平静。
高韵和市电视台的记者正在拍摄节目,看到唐平安皱眉,心情也是苦笑不已。躲了这么久,还是要面对,可是要怎么解释呢?
他又信不信呢?
“好好好,蘑菇卖出去了,钱也进了百姓的兜里,大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苏本同同志,你是栗子镇的党委书记,你可要站好这一班岗,要让栗子镇尽快富裕起来。”洪振邦心情大好。
苏本同正色道:“请洪副省长放心。”
“小唐啊,我听苏本同同志说,你还号召村民开办了一家菌类加工厂,还办了网店?第一个月的钱发下去之后,厂里还倒贴了一万多?”洪振邦满脸笑容。
唐平安面露苦色,汇报道:“洪副省长,不瞒您说,第一个月也不算赔钱,当时仓库里还压着二十多万元的货。只是我能力有限,没办法将货物全部卖出去。”
人老成精。
在这样的领导面前说话拐弯抹角,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洪振邦问道:“有能力把这件事办好吗?”
“有!”唐平安神色凝重,“洪副省长,我正在寻找网店上的不足,对网店进行优化;同时,也联系了几位线下的收货商,虽然出货量不大,却还算稳定。”
洪振邦点了点头,随即又询问道:“我听说今天是卖走地鸡的日子?哪位是杨老板?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唐平安连忙向他介绍起杨哲。
洪振邦询问了的很仔细,当得知杨哲以后还要开办一家养老中心,并且愿意接纳战争年代的孤寡老兵,免除他们的一切费用后,正色道:“师国星同志,娄丰同志,你们东湖县可是出现了一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啊。
杨总年轻有为,心系老兵,你们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师国星说道:“请洪副省长放心,只要合规合法,我们绝对全力支持杨总。”
洪振邦笑着点了点头,便提出参观蘑菇大棚。
李水根在前面带路,还时不时的回答一些问题,而洪振邦身后的几位年轻人则趁机混入了村民的队伍中,开始询问起蘑菇的销售情况。
走走停停,不多时便来到了饲养走地鸡的山上。
洪振邦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三牛老哥,你还记得我不?”
“洪副省长,俺终于又见着您了。”三牛拎着篮子走了过来,激动道:“这是俺刚捡到的鸡蛋,庄稼人也没什么好东西,您可别嫌弃。”
“这可是在城里想买都买不到的东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洪振邦这次倒是没和他客气,笑道:“我给你带来了两条烟,换你这些鸡蛋,不亏吧?”
“啥?两条?那俺得再去给您抓几只土鸡。”三牛咧着嘴笑个不停。祖坟冒青烟了,竟然还被洪副省长惦记着,真是做梦都没想到。
“不着急,我走的时候再抓也不迟。”洪振邦跟他并肩而行,问道:“老哥,你家养了多少只走地鸡啊?”
“孩子不在身边,俺和老婆子就养了三十多只,多了也顾不过来。大棚里有些时候也忙不过来,还是水根派人帮俺收拾。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帮不上大家的忙,还得给大家伙添麻烦。”三牛满脸唏嘘,脸上也多了一丝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