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武侠已死
公寓里,江辰想到刚才校门口,南宫雪的话,摇了摇头。
女人的心思,太难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是真实,且一语中的的话。
一楼书房,江辰拿出一个笔记本,在上面写写划划着什么。
拉近看,会发现,那是一个个单独的字符。
一个字符,其实代表着的,是一本书,一个书名。
记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武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先生的书,伴着江辰度过童年时光。
也正因为它,江辰打小就有了一个作家梦。
如今重生一世,不过是梦的一个延续。
那就武侠,江辰直接选定类别。
虽然其它如仙侠,《仙剑奇侠传》等,是一个不错选择,但是自己心底的执念,让江辰做出武侠选择。
江辰忘不了,那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忘不了侠客岛,更忘不了那只神雕。
一切只为心中曾有过的执念。
确定类别后,江辰打开电脑,开始搜索起这个世界的武侠。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武侠已死”这一公认的论断,映入江辰眼帘。
在大靖,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里,武侠是一个大类,被许多人引为潮流。
随着同质化,还有互联网电子小说兴起,逐渐被替代,日渐式微。
最后的最后,终于有人无奈喊出那句“武侠已死”。
这和蓝星二千年前,那段古龙、卧龙生、倪匡和金庸等人未出现前,何其的相似。
在实体发表,还是网上发表,江辰选择网络。
因为受众群体,因为传播,另一个更大原因,是江辰看到的,“第二十一届武侠名家比赛”。
规则和之前,江辰参加过的短篇小说赛制类似,只不过与那个选择传统杂志不同,从第十八届比赛开始,网络小说网站某茄,成为主办载体,在上面观看,还有开启的投票平台。
有一点不同,那次是短篇,这次是长篇。
在一众武侠中,有一部绕不过,那便是《射雕》。
夹杂着国与国斗争背景的这部小说,在某个程度上,写尽了武侠该有元素,相比以小处着眼的靖国武侠,其新意吊打现在的武侠名家们。
这对于敲开武侠大门,这个选择,再好不过。
想到就写,江辰开始码字。
一天最少五万字。
这是定下的每日KpI目标。
发动自己触手怪绝艺,江辰开始疯狂码字。
三天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江辰都泡在电脑前面,一直未停止过。
三天时间,三十万字的存稿,是对江辰努力的最好回报。
看着三十万字的稿件,江辰决定停一停。
登录网站,注册账号,成为作家,一切手续完成后,江辰建立书名,将前十二章,近三万字,发表到某茄网站,并点击了比赛投稿。
小芬是一名编辑,准确来说,是某茄网的一名,有着四年工龄的老编辑。
做编辑这行,很需要耐心,许多人接受不了,从而选择转行。
四年时间,将小芬熬成了一名老编辑。
本来负责的是都市大类,因为武侠名家比赛,小芬被临时抽调,成为比赛评选组的一名编辑组长,参与比赛投稿的审稿。
网站对这次的比赛,倾注很多心血,抽调的人,无一不是各个编辑组精英。
原因说起来,很有意思,因为身为某茄总经理的方大总经理,曾经是一位狂热的武侠粉。
一直致力于针对武侠式弱现状,试图找到一种拯救方式,或者方法。
这一届力度很强,方总不但抽调许多精英编辑,更是亲自担当比赛评选总组长,协助武侠小说协会一起参与评审。
“小马,你审的稿件里,有没有什么亮眼作品吗?”
被问到的小马,摇摇头,“老大,没有,今天一篇都没有。”
另一位同事,听到两人对话,也插进来,说道,“现在的作家,都想着一步登天,却不能好好锤炼自己写作能力,真是够了。”
“没办法,随着老一代武侠小说名家的封笔,青黄不接之后,已经鲜有让人能够眼前一亮的作品了。”
“要么是遵循着前辈的套路,要么是设定可以,内容却支撑不住,想要选出好的作品,难啊。”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也喜欢看武侠,如今都是都市类和奇幻类的天下,武侠这个曾经占据小说界大半壁江山的类别,已经很少人写了,也许真的是到了一个瓶颈了吧。”
听着同事的议论声,小芬制止道,“好了,别抱怨,再怎么说,武侠也是一个很大类别,不管是不是因为这次的比赛,我们都要保证它不像外界说的,武侠已死的状态。审稿吧,如果有好的,一定要发给我复审。”
一天十三部小说,这是每天必须完成的KpI,到下午四点,已经审完十二部,再有一部,小芬就可以下班。
小芬吁口气,点开今天最后一部小说投稿。
“射雕?沐雨?新人作者吗?”
简介略过,小芬直接看起正文。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尽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
……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这首七言,有点意思。”
笔力很好,小芬怎么看,都觉得这个沐雨,不像是一名新人。
难道是哪位老作家的马甲?
你这样成名作家,用新马甲投稿的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
最有名的,便是曾经的一代武侠大师曹旺老先生,用的马甲,弯月。
弯月这个名字,拿下过第四届武侠名家的冠军,人们还以为是新作家,等到颁奖时,来的却是曹老,惊掉许多人下巴。
于是,取马甲名,进入小说比赛,成为一时的潮流。
这个潮流,至今都还有人效仿。
小芬有这样的怀疑,自有其根据。
被引发兴趣的小芬,渐渐被情节,代入到小说里,浑然忘却了时间。
直到三万多字看完,小芬才发现,周围的同事,已走得七七八八。
编辑室里,只有总组长室,还有她这里,还亮着灯,之外的地方,早已是一片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