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古代某些科学家
蓝玉轻叹一声:“我那些义子我知道,在京城他们会老老实实。
到了外面,必定会犯军纪,我实在不想对他们下手。
此次出征云南,若是颍川侯为主将,他们或许能收敛些。
若我是主将,我敢确定,这些人一定毫无顾忌。”
方时明白蓝玉的意思,他不忍心对这些义子下手,尽管会尽力约束,可性子已经养成,不是约束就不会犯军纪。
想到这,方时给蓝玉出了个主意:
“不管谁当主将,你去陛下那边请旨,让陛下派个副将专管军纪和军魂,所有人不得插手,哪怕是主将。
有了陛下诏书,谁也不能说你什么,你只要提前多告诉他们就好。”
[政委一出,谁与争锋!]
蓝玉沉默不语,若是安排专管军纪的副将,沐英是最合适的。
这位可是陛下义子,深得信任,除了陛下和太子没人能指挥的动他。
有他在,别说那些义子犯军纪,哪怕蓝玉犯军纪,他都敢动手。
见蓝玉久久不语,方时轻声劝道:
“岳父要是不知道怎么劝说,把他们集合在一起,我替你和他们谈谈,最起码会让他们收敛一些。”
蓝玉抬眸看着方时,眼神满是疑惑:
“你怎么谈?他们能听你的才怪。”
“无非威逼利诱,想要让他们收敛,有的是办法。
不过,我谈完之后,他们还是没有收敛,这些人你就别管了,让他们自生自灭。”
“行!”
就在这时,蓝英大步跨进营帐:
“妹夫,太子殿下让你进宫一趟。”
“我马上去。”
说完,方时看向蓝玉:“岳父,还是觉得有英哥和复哥两个义子足够了。”
与此同时,朱标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了朱元璋,笑着说道:
“爹,这次可不是我做的,溪儿妹妹可比我强多了。”
朱元璋缓缓打开奏疏,快速浏览一遍,在最下方看到蓝玉和通政司的印章,忍不住轻笑出声:
“蓝玉可真是养个好闺女,不过这主意,怎么看都像是方小子出的。
让那些地主、士绅的儿子轮流当胥吏、里长,连国子监的积分法也写进去,还必须是读书人,也亏他想的出来。
还找了个好理由,先熟悉熟悉朝廷事务。”
朱标在一旁附和:“想要无付出征满徭役,就会得罪当地百姓,他们的名声就毁了。
想要名声,他们就必须自掏腰包,替徭役百姓承担起路程上的吃食,以及家里的损失。
一个百姓或许不多,可众多百姓加一起,他们再庞大的家业,也经不起几年消耗。
只有无损名声和完成朝廷任务,他们才能积分,才能当官。
一边是前途、一边是家里的富贵,就看他们怎么选择。
最后一条让里长带兵役去边境,更是锦上添花。”
“呵呵!”
朱元璋嗤笑出声:“一肚子坏水,跟你一样,心都是黑的。
这奏疏你自己决定,等方小子来了,你带他去翰林院。”
朱标点点头,他已经决定执行,这次过来是有别的事情。
“爹,听说你准备让二弟尽快回封地?”
“嗯,打都打了,气也出了,他可以回去了。”
朱标嘴角微微抽动:“儿子已经答应每年多给二弟两万石粮食,等过完十五让他一起带回去。”
“啪!”
朱元璋抄起奏疏,直接扔向朱标:
“你这败家子,两万石全送给那孽障,你想干什么?想气死我是吧!”
“不对!”
刚发泄完,朱元璋就反应过来,他清楚朱标的性子,当初五万石都极力反对,这次怎么可能主动追加。
“标儿,你该不会又准备坑你二弟吧!”
朱标缓缓蹲下身子,捡起奏疏:“没坑,他喜欢大兴土木,儿子就给他这个机会,儿子只是希望他修个应天府出来。
儿子已经让人去画皇宫建筑图纸,这还需要几天时间。”
“迁都?”
朱元璋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你准备让你那些弟弟,替咱建都城?可是咱还没确定下来建哪里。”
“建哪里都好,总归都是北方,不当都城也能吸引一些流民和商人、富户过去。”
朱元璋一阵无语:“你就不怕老二跟你闹?”
“封地改为应天就好,迁都之后,应天也需要宗室来守。”
朱元璋轻叹一声:“希望西安合适,要是选北平,老四会跟你拼命。
他心心念念都是上战场,北平可是咱特意为他挑选的。
算了,你也骗不了妙云那丫头,咱也没啥好担心。
被你卖了,还在一直谢你,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去安慰安慰老二,希望他以后能挺得住,可怜啊!”
[爹,你这过去安慰,怕是要吓死二弟,还不如我去。]
看着朱元璋离去的背影,朱标一阵腹诽:
[还是方司柬好,他一定能明白孤的心。]
朱标也没继续待在这,他需要回东宫继续批阅奏疏。
对于朱标来说,这些弟弟性子他都了解,想要让他们做事,只能软着来,不能硬着来。
回到东宫没多久,方时便来了,朱标笑呵呵放下奏章:
“方司柬,你来的正好,一会跟孤去翰林院。
不过在此之前,你得跟孤说说,除了算学、农学,你还准备加入哪些学说。”
方时没有隐瞒,到了这一步,只要没说出星星之火的话,其他都可以说了。
“微臣还准备将杨泉的《物理论》、邱光庭的《海潮论》、秦九韶的《数学九章》沈括的理念等等加入进去。
以易经理念为体,以格物为用,创造出能够帮助百姓的工具。
如星象可以预测出近日来天气情况,更好的指导百姓种植。
医学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和疫病!”
朱标点点头:“孤明白了,你是要为往圣继绝学,梦溪笔谈孤也看过,确实可以让百姓过得更好。
不过,这东西暂时不能去做,孤会记在心中,你别着急。
此次编修将包含诸子百家以及历朝历代经典,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弄个章程,让他们根据这个章程去做。”
方时也知道,他不可能一直待在翰林院,也不想一直待在那地方。
“微臣明白,此次编修的主要目的是选出,哪些是道、哪些是术,哪些适合大明,哪些不适合大明。”
所有经典都有一个特性,古代能用现代不能用,现代能用古代不能用,西方能用东方不能用,反之亦然,这就是思想。
它分为包含时代性、不包含时代性以及地域性,这也是方时为什么不选择走英国那条路。
殖民确实可以将大明庞大的制度成本转嫁于外,甚至还能快速积累资本开启工业化。
然而后世的发展,已经证明最终都要回到生态文明,为何还要经过工业化呢?
方时只要保证大明科技能一直发展,国家政策可以随时事变动,就不怕他国超越上来。
而且,他是不准备殖民,可不是不想扩大领土,谁还会嫌土地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