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日回忆录(二)
“在现在学生没有成绩就意味着考不上好大学好专业,没有好大学好专业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钱买车买房,没房没车就找不到对象,找不到对象就没有幸福可言。”
蓝彦光是想这些就头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似乎都很认同这一条因果链。
小年听了之后也很头大:“现在的人居然这么小就有压力了吗?学习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以前的人想上学都很难呢,上学走仕途升官发财,再不济也可以当个学堂先生、账房先生。只要上过学,未来不会差。但现在的人上学居然只是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蓝彦摇头叹息:“不是同一条起跑线,有的人出身好,就已经赢了百分之八十的人,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到达他们的起跑线。”
小年努着小嘴很不高兴:“现在的人压力太大了,从老的年轻的小的,都在负重前行。但越是这样,越应该放假呀!在节假日的时候很家人在一起,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蓝彦继续写着作业:“但是教育机构想要成绩,资本家想要利益,放假是很难的,什么七加三等于八都是常有的事。”
小年站在蓝彦腿上看着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对呀,即使人们过节很淡了也不至于国运倒退呀,这是怎么回事?”
蓝彦想到了棒子申遗端午节成功,棒子说孔子老子是他们的,筷子是他们的,连华夏都是他们的后裔,还有那些散落世界各大博物馆和销金窟的华夏国宝,心情很沉痛。
“我们华夏最近百年丢了很多东西,端午节被棒子国申遗,国宝流失海外,领土缺失。而且那些什么韩流、欧美大作、樱花文化在我们的土地上猖獗,这些年华夏的文化逐渐崛起,但依旧给那些外来入侵文化留有扎根之地。”
小年是最近才醒的,很多事都不知道,听了蓝彦的叙述她才知道华夏文化这些年来的不容易。
“当然,我们也有许多优秀的先行者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比如阿杰的《少年华夏说》,葛小哥的《囍》,还有游戏原神,王者,永劫无间等。”
小年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所有人都吃里爬外忘了根。”
“但是国运受损迫在眉睫,我是节日精灵之一,主掌节日,那些散落在外的国宝会有对应的愿力精灵负责。今天是小年,蓝彦,你有办法让大家在学校也能过小年吗?”
小年的习俗有扫尘、祭灶,在学校能做的只有大扫除了。不过大家过年的时候不在学校,现在可以为学校教室贴春联、窗花,而且让大家亲自动手写春联、剪窗花。
虽然蓝彦有了想法,但他觉得学校的领导是不会听自己的话的。于是蓝彦看向怀中的小年,问道:“小年,你有没有什么特殊手段,让别人听我的话?我想让学校领导同意大家今天在学校扫尘、贴春联、窗花。”
小年说道:“可以是可以,但是我没法直接控制别人的思想,需要你劝说得当,让对方觉得你说的对他们才会听你的话。”
蓝彦点头答应了,这样就足够了,许多人他们都是心知肚明,明白这些道理,就是嘴硬不承认。
下课后,蓝彦抱着小年来到校长办公室门口。蓝彦敲门,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进来。”
蓝彦推门而入,走到校长办公桌前。校长杨世忠是个中年男人,但是鬓发已经花白,看来没少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校长好。”
杨世忠抬头看了一眼蓝彦,见是一个学生便低下头继续批阅公文。他大概能猜到蓝彦是来干什么的,现在按照教育局的通知学校应该放假的,不过高中嘛,肯定不能放这么早的。前不久就有一个头铁的学生来他这里摆道理,杨世忠很认可,随后通知了他的班主任。
蓝彦清了清嗓子,准备演说自己的长篇大论:“杨校长,虽然今天是小年,但老师领导们依旧愿意陪着我们这些学生在学校学习......让大家一起打扫学校,写春联,剪窗花,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事业,增加写作素材,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学校做清洁......”
杨世忠听了蓝彦这一番长篇大论都震惊了,你个学生怎么比我还能说?还能废话?杨世忠觉得蓝彦说得很对,然后.....居然说出来了?
“这位同学你说得很好呀,我这就向全校师生公告,今天过小年!”
杨世忠顺着自己内心最本真的想法在校群发送了一条消息,大致转述了蓝彦的意思。这条消息一经发出,群里面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过小年?扫尘?春联?剪纸?校长居然会支持学生做这种事?这玩意来年成绩不好,那大头责任都是在杨世忠头上,这件事说不定会被人扒出来当做把柄呀!
以前他即使知道蓝彦说的很对他也不会擅自同意学生过小年,最起码要开个会分摊一下责任。现在杨世忠顺着自己的心意做事感觉无比畅快,虽然他知道这样做会对自己的仕途埋下隐患,但在当下,他愿意遵从内心。
蓝彦离开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天,学校开展小年活动上了热搜,引来一众网友好评,杨世忠也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拥戴。
蓝彦看了一眼怀中的小年,她现在浑身笼罩在一团乳白色的光芒中,气息逐渐增强,似乎连形象也从小萝莉成长为少女了。
“小年,你说什么时候节日可以回归它最本真的意义呢?”
小年挠了挠头,模样可可爱爱:“节日的意义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迁而变迁,大多情况下,节日的意义会随着它的历史愈发厚重而愈发丰富。比如中秋节,最开始是赏月,后来多了相思,阖家团圆,几十几百年后它可能会拥有更加丰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