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已经都要定亲了,纪钟情突然想问问苏砚舟是怎么想的。
纪钟情问:“侯爷不怕吗?”
如果纪钟意回来了,他将会继承陵南王的王位,纪钟情就会和纪钟意一起回到陵南去。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他们两个都心知肚明。
“公主这么聪明,来找我就是知道一旦你所怀疑之事成真,我的选择必将是陵南王府,既然我会这么选,自然就不会怕。”
苏砚舟帮助纪钟情,也是为了让苏家不成为第二个陵南王府。
纪钟情没再说什么,苏砚舟走时让纪钟情等他的消息,定亲之事他来安排。
苏砚舟走后,纪钟情依旧坐在廊下。
婵儿过来蹲在纪钟情身边:“公主,您真的要和苏侯爷定亲?”
手中的酒壶已空,纪钟情的心更加清明。
她闭上眼,靠在柱子上疲惫的问道:“怎么,苏侯爷不好?”
婵儿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公主和苏侯爷的话她刚才听到了,他们两人定亲只是缓兵之计:“苏侯爷比姓宋的强十倍,不,百倍。”
所以婵儿希望纪钟情可以真的和苏砚舟修成正果,只有苏砚舟那样的人才能配的上她家公主。
而不是现在这样,而且…“可是公主,您确定要这样做吗?”
现在纪钟情身边恐怕也只有婵儿还敢问出这样的话。
“开弓没有回头箭。”
纪钟情再睁开眼时,眼中满是狠绝。
这些日子陵南那边传来的消息几乎可以让纪钟情确认一点,那就是父王那一仗,他们军中有内奸。
父王的作战部署被人提前透露给敌人,所以父王和兄长才会中了埋伏。
从一开始她就不相信父王和兄长会输的如此彻底,战场上无一活口。
陵南军中的人,都是父王的心腹,纪钟情不信他们会做出背叛父王的事。
她选择先回到上京城,再派人私下去查,就是为了让内奸放松警惕。
没想到宋闻景先坐不住了,回到上京城就求娶二公主。
纪钟情本身就对他有些怀疑,这下就更加印证了她的想法,心中已经有了二公主的宋闻景为何要到陵南去历练几年。
他明明就可以直接在上京城就退婚的,所以历练是假,潜入是真。
见到二公主身上玉佩的那一刻,纪钟情心中就已经有了大胆的猜测。
她猜宋闻景只是一颗棋子,真正的幕后主使,是那位皇帝陛下。
因为忌惮日益壮大的陵南军,因为忌惮她那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兄长,所以干脆斩尽杀绝。
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疯狂,可又十分合理,因为从始至终纪钟情都没在那位帝王眼中看到一点点的难过。
但她有些事还想不通,一国皇帝真的会为铲除心腹大患就将自己将士们的命葬送出去吗,
父兄出事,除了陵南军中颇有争议外,外人都觉得胜败乃兵家常事,觉得父兄战死很正常,没有常胜将军。
只有坚定的相信父兄的人,才会有所怀疑,如果真是皇帝做的,那这位皇帝,也没有当下去的必要。
她是这么想的,苏砚舟亦是。纪钟情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一切等兄长回来。
但无论如何,只要查实了宋闻景就是内奸,那宋闻景都必须死,宋家要为她的父王陪葬。
不过她在上京城势单力薄,陵南军无法调到上京城来,所以她需要苏砚舟这样一位手握重兵强有力的后援。
成为她谋划时的一块垫脚石,拉拢人才的敲门砖。
而苏砚舟之所以会同意帮纪钟情,是因为在陵南时,或者说,从陵南王父子战败的消息传来,他就已经有所怀疑了。
皇帝对苏家的态度这么年来也是越发的奇怪,如果皇帝对陵南王府都能下此毒手,那苏家很可能就是第二个陵南王府。
届时,以这位陛下的心性交不交兵权都得死。
两人从未将这些事摆到台面上明说,但却十分默契,所以苏砚舟要和纪钟情联手,
如果真是皇帝指使的宋闻景,那就让江山易主。
如果不是皇帝指使,那两家定亲,在肃国的地位将无人能撼动,皇帝也不行。
不过纪钟情并不是全心全意的相信苏砚舟,因为他太过聪明,
她担心如果皇帝策反利益加持,届时苏砚舟的刀说不定会指向自己。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她要做的事十分危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和她合作的苏砚舟不能有丝毫动摇之心。
纪钟情觉得只靠往日的一些情谊是不够的。
这就是她要和苏砚舟定亲的原因,让他们之间有着明示于人的关系。
无论怎么做,她都要利用苏砚舟,所以婵儿才会那么问她,
因为如果苏砚舟日后知道真相,肯定不会和她这样的人有任何可能了。
可是跟血海之仇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事成以后,苏砚舟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定亲后他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苏砚舟也是知道这其中的利害的,所以他们算是相互利用。
纪钟情只能这么想,心中对于苏砚舟的愧疚才能少一些。
如果可以,谁又想成为机关算尽的人呢。
纪钟情有时候也很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不够强大,强大到可以立马为父王报仇。
讨厌自己需要利用别人来完成目的。
她好希望一切赶快结束,可她知道,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到达终点之前,她将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出卖自己的灵魂。
前十九年父兄将她护在身后,这一次,她要将她的兄长接回家。
所有碍事的人,她会亲手将他们送进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