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姑爷节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秦城的大大小小的女儿和女婿们都开始带着孩子和年礼去丈母娘家拜年。
杏花巷的四合院也热闹了起来。
简单说下四合院的布局。
西跨院一进的倒座房住了3户人家,共计14口人。
李家四口人,分了一间房,有个20平。李志国今年36岁,李志国媳妇程秀芝今年34岁。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个14岁,一个8岁。
孟家3口人,也是分了一间房,20平。孟超和他的两个儿子。孟超今年55岁,今年刚退休,媳妇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两个儿子一个30岁,一个25岁。目前都没娶媳妇,在整个四合院算是条件差的。
易家7口人,分了两间房,40个平方。老易今年58岁,前几年退休了。老易媳妇就是刘婶,今年55岁,也是早就退休的。老易的大儿子今年35岁,娶妻宁氏,目前有2个孩子。小儿子今年28岁,之前下乡了,所以一直没有娶妻。目前也在想看,但是都卡在房子这一块了。
西跨院的二进院,目前是老宋一家在住,老宋一家现在是整个四合院最宽敞的,也是人人都嫉妒的,只是由于宋娘子的去世,大家不好明面上的过不去。
西跨院的三进院,也就是后罩房。
目前住了2户人家,共计20口人。
刘家12口人,分了2间的房子。刘自祥今年50岁,媳妇张婶49岁。有4个子女。大儿子28岁,娶了媳妇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二女儿就是嫁到隔壁四合院的,女婿是之前给老宋家装修的。二儿子今年24岁,娶了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小儿子今年20岁,刚刚高中毕业。
丁家8口人,分了个40平的房子。丁洪西和丁娘子有2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就是丁敏,之前下乡,带着老公和儿子回城被撵走的。大儿子25岁,娶了媳妇,生了1个女儿。小儿子22岁,前年娶的媳妇,生了个儿子。
中院要比东跨院和西跨院大上不少。
中院的一进院。
中院一进院的倒座房一共有6间房,住了3户人家。
管事大爷张大爷一家,分了3间房,虽然位置不好,但是地方大,加起来有80个平方。张大爷有1个儿子娶了媳妇生了2个孙辈。2个女儿都嫁人了。所以张大爷一家在整个大四合院都是住房宽松户。
赵大爷一家分了2间房子,住了5口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娶妻生了一个女孩,女儿也嫁人了。
还有一间房就是分给了钱家,钱家是结婚4年的小夫妻,目前还没有孩子,所以小日子也是过的很不错的。
中院的二进院。
中院二进院的西厢房的2间房子是分给了严家,老严生了2个儿子,2个女儿。大女儿早早的结婚了,2个儿子也结婚生孩子了。小女儿严芳之前下乡,后面又离婚回了城,目前住在老严老两口的小屋子里。里里外外的又有10口人。
中院二进院的西厢房的1间房子和一间耳房,分给了老吕家。老吕家人口也不少。老吕老两口住耳房,吃饭也在耳房。1间屋子则是隔成了2间,2个儿子一人一间,虽说娶媳妇这条件紧张的很,但是也算是有自己独立的屋子。一家子连老人孩子有10口人。
中院二进院正房一共有6间房子和两间耳房。住的大多是在四合院比较有地位的。目前4户人家,一共住了19口人。
东边的三间有70平方外加一间耳房是分给了街道的王姐一家。王姐今年50岁,丈夫是个军人退下来在街道公安局是个小干事。两个人就一个儿子,儿子是机械厂的3级工,儿媳妇也是机械厂的职工,是医务室的护士。两个人也有一个儿子,目前在唐苗的小学上学。
中间的2间有40平是分给了机械厂的干部,但是他们都没住这,就把这两间房给了自家的2个亲戚在住。一个是赵家,一间房住了4口人。一个也是赵家的亲戚,一间房住了6口人。
西边的一间有30平外加一间耳房是分给了机械厂的办事员。姓孙,叫孙兴国。今年30岁,有个媳妇,目前在家做家庭主妇。生了2个孩子,一个8岁,在上小学,一个刚刚4岁。
中院二进院的东厢房一共住了2户人家,共计12口人。
其中一间的屋子和耳房是分给了老周家。老周家今年10口人了,住的很紧张,在院子里搭了个厨房和小卧室。因为搭建的原因,经常和院子里的人吵架。
另外的一间大通房,就是之前下乡回来的陈家兄弟两了。兄弟俩今年一个30岁了,一个26岁了,虽然住房很宽松,但是因为之前把爸妈给赶走,所以在大院不得人心,每次相亲都因为这个原因给黄了。
中院的后罩房就是真的拥挤了。6间房整整住了6家人,加起来有50口人。
东跨院的一进倒座房和西跨院的户型完全一样,住了2户人家,10口人。
吴家分了2间屋子,吴金勇,今年35岁,机械厂的3级工,媳妇早年生产去世,有个儿子15岁,女儿8岁,住了4口人。现在有谈的对象,打算找个人照顾自己。但是因为自身条件不行,所以一直单着。
李家也是分了2间屋子,李地镇,今年50岁,机械厂的四级工,媳妇是机械厂的后厨帮厨,生了3个女儿,一个儿子。2个大女儿被草草嫁了,小女儿22岁,有个工作,就被留在家多赚点钱。小儿子19岁,初中毕业一直在家,混吃等工作。
东跨院的二进院。住了3户人家,27口人。
西厢房和一个耳房都是王家的。王家有3个儿子。都娶妻生子,住房也紧张。加上孙辈有15口人。
东跨院的正房和2个耳房分给了徐家,老徐今年55岁了,刚刚退休。家里老爹、老娘是老革命,之前也是机械厂的,所以老徐家有4个退休的人员。老徐就一个儿子,今年30岁,娶了媳妇也就生了一个女儿。所以老徐家的日子是最舒坦的。
东跨院的东厢房的2间房和一个耳房都分给了易家。易家就是完全的舒坦了,老易是学校的老师,媳妇是学校后勤的,生了一个女儿8岁,在上小学。
还有一间房分给了明家。明家老两口住在这,明家的儿子都住到自己分的房子去了。
东跨院的三进院就是后罩房。
后罩房的三间房分给了韩家、许家和谢家。
韩家就是韩卫闵和唐有香一家,5口人。韩老娘、韩卫闵和唐有香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韩栋和韩梁。
许家有6口人,老许老两口和自家的4个娃,最大的娃也在读高中,最小的娃还刚刚会走路。
谢家有4口人,老谢老两口和儿子儿媳两口子,除了老谢媳妇没工作,其他的都是有工作的,目前没有孙辈,所以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
这天是大年初二,也就是姑爷节。四合院的儿媳妇都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走亲戚了。
“你看,那谢家的儿媳妇回娘家带了多少东西哟,老谢家也不管管。”中院聊天的大妈们吐槽。
“可不嘛,不过人家自己就是工人,虽然没孩子,但是人家有底气啊。”张婶说,张婶早上送走儿子、儿媳妇没事做,就在院子里等自家女儿女婿上门拜年。
“哎,还是张婶你好,儿子孝顺,女儿嫁的还近。”
“哪有,大家都一样,平时忙着上班,忙着家里,远的近的,都一样。”
“就是说呢,要我说啊....”
.....
随着四合院的儿媳妇一个接一个的带走家里的儿子和孙辈去拜年,整个中院聚集的大妈们是越来越多。
“哎呦,姑爷,闺女来啦,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这时,突然的一声招呼声,打破了大家聊天的氛围。
紧接着,严娘子一把冲上前,接过大女儿手里的东西,招呼几人进屋。
“回来了就好,今年这年景好啊,姑爷,亲家母最近好嘛?”严娘子关切的问道。
.....
“呵,搞得谁家没姑爷似的。你瞧,这尾巴都要上天了。也不看看自家的小闺女啥时候能嫁人,嫌这嫌那的。”人群里一个大妈吐槽。
“行了,大过年的,不兴说这些。”有个大娘打着哈哈。
“就是,不说这些,我听说啊.....”
大妈们又开始聊起别的,一边等着自家女儿一家上门。
“来啦!姑爷,走进屋坐去。”一个大娘笑咪咪的上前,领着自家姑爷一家去了自家的屋子。
接下来,一个个喜气洋洋的接到自家的姑爷和姑娘都回屋了。
满满的四合院的院子冷清了,但是好些人家都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声和喜悦声。今年大家都生活都比往年要好多了,虽然很多人不满政府的考核,因为他们都被刷下来了,但是大多数都是真正的实力被留下来。
所以,四合院的人,基本都有自己的工作,过年也舍得花钱买东西招待自家的姑爷们。
“嫂子,我们中午吃什么?”宋双好奇的问道。
“中午就正常吃啊,怎么,双双有想吃的?”今天老宋家没有客人,所以伙食还是恢复到了平常的时候。
“没有啊,我就想着吃完了,去庙会逛逛呢。”
“逛庙会啊,那好啊,等吃完饭了,我们全家都去吧,也凑下热闹。”
“那太好了。”宋双可开心了,平时家里人都忙着上班、上学,难得的休息天,都是忙着去供销社排队买东西,要不就是去集市淘东西,根本没有全家出动的机会。
等吃过午饭,在宋双的催促下,宋家的老老少少都收拾整齐出门了。
宋爷爷、宋奶奶走的慢,宋家的人也不急,就慢慢的晃去庙会。
庙会的人太多,骑自行车去怕被偷了,所以只能走过去。
“冰糖葫芦-----”
“糖人喽————”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还没走到庙会,热闹的叫卖声已经传到宋家人的耳中。
“今年的庙会感觉比去年的还要热闹啊。”
听到这话,宋家人有些落寞,去年庙会宋娘子还在呢,今年却不在了。但是很快打起兴致往人群走去,毕竟日子总是要向前看的。
宋家人挤进人群开始逛了起来。
“哟,苗苗你们也来逛庙会啊。”李娘子带着自家的几个外孙打着招呼。
“是啊,李婶,这不过年来凑凑热闹。李婶这是?”
“哎,这不我家两个姑爷上门了,这几个讨债鬼都是我外孙,在家闹腾的很,我家老李让我带他们出来,免得打扰他们喝酒的兴致。”
“这样啊,那李婶,你先忙。”
“个小兔崽子,你慢点。”李娘子也顾不上打招呼,立马就去追自家的几个外孙。
没一会,老宋一家就在庙会上,偶遇了很多四合院的大妈和大娘们,都是带着自家外孙来逛庙会的。
还有好些是带着女儿们一起的,好多孩子的手里都塞满了吃的,还一个劲的闹腾着还要买,弄得四合院的大妈和大娘们有些心疼。
“哼,这就叫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年纪最小的宋茗手里抓着吐槽。
宋家的几个人看着她吃的满嘴的糖渍,都笑眯眯的。
一个下午,宋家就在庙会上逛吃逛喝,等到太阳渐渐落下去,才开始回四合院。
“姑爷,你可慢点啊。”四合院的大妈都在门口送人。
“就说了,不让喝了,还喝这么多。”另一个大妈吐槽自家的老头子。
“多吗?不多,你小子,酒量还不行啊。”
“可不嘛!要好好练练。”旁边的大爷也插嘴。
“再说了,喝的不好了,那姑爷回去了,亲家公还不得说我没把姑爷当回事,连酒都舍不得啊 。”
看着一个个喝的醉醺醺的,老宋一家连忙把路给让开。
等到一个个醉鬼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宋家人才连忙回了自家的小院。因为在庙会上吃了一下午,一家人简单的洗洗就睡觉了。
这边刚送走自家姑爷,那头四合院的大妈们又迎来了自己醉醺醺的儿子,又是忙碌一番。偶尔伴着吐槽声。
“怎么又喝这么多啊!”
“你也不劝着点,自己的老公都不知道心疼!”
“这年过的哟,又不是让你们喝酒的。”
......
四合院的动静一直到大半夜才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