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打草惊蛇(上)
第二天一早,田丰就带着自己点出的人马,大张旗鼓地出发去往河东郡了。不过这架势,生怕所有人不知道似的,要多铺张就有多铺张,两千人愣是搞出了两万人的排场感觉。
帅帐里,张辽正和诸葛亮做着准备。什么准备呢?当然是“跑路”了。
“唉,想我张文远当年在并州好歹也是第二名将,现在打个仗却是各种撤退各种跑,还有些不太习惯。”收拾得差不多了,张辽也感叹道。虽然自己也很强,之前半年内也有过不少击退敌人来犯的经历。但是这次作战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堂堂正正地上战场与西凉军等敌人恣意厮杀一番,还是让张辽感觉不够尽兴。
“文远将军,战争并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嘛。而且将军乃是智勇双全之人,这一时得失应该也不会放在心上吧?”诸葛亮以为张辽是急于求战,连忙开口劝道。张辽哈哈一笑,说:“小孔明,不要慌,我只是感叹一下。你放心吧,我是不会坏了元皓先生的计划的。”
诸葛亮也觉得自己有些太紧张了,张辽哪里需要自己的规劝呢,他自己还得向张辽学习呢,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张辽倒也没特别在意这点小事。孩子还小,也是仔细行事,自己可不能随便打击了人家自信心。
“文远将军,我们这就动身吗?”平复一下心情,诸葛亮有些期待地问张辽。元皓先生把他的打算跟自己说了,就是要想办法逼迫汾水谷地附近的敌军现身。只有把敌人从暗中逼得现身了,他们才有稳胜的把握。只不过诸葛亮心里对第一次主要负责这种事情还是有些紧张,他询问张辽,更多的也是一种求肯定求安心的体现。
“放心吧,现在我军分兵又打算撤军的消息估计已经传的到处都是了。等下我就把那些暗探一个一个都给解决掉。这事我熟悉,放心好了。”张辽很自信,之前陛下他们戏耍白波黄巾与西凉军的时候,自己就清理过不少暗中探子,可以说是相当有经验的。只不过一时之间他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像是眼下局势能遇到的情况,只可惜没能抓住这想法……
诸葛亮是一个细心的,见张辽忽然有些努力思考的样子,想想他们之前的经历,却是想到了一个挺关键的问题——白波黄巾!
“文远将军,我知道了,我们的计划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诸葛亮对张辽谈起他的猜测,西凉军很可能是除了匈奴人之外也联络了白波黄巾,这样的话他们的人数就处于绝对优势。先不管单兵素质怎么说,他们人这么多确实是可以多做很多事情,哪怕只是疲兵之计,都会让自己一方难以应付。
所以诸葛亮也打算修改一下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计划。田丰给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他们不能再退到身后的稷山城,因为稷山城太小了,如果只有匈奴人和西凉军,那他们在稷山还有守下去的可能。但是加上人数更多的白波军,诸葛亮觉得胜算还是低了点,不如放长线钓大鱼,他们也得改改策略才是。他看看地图,思考了一下,问张辽道:“文远将军,你觉得我们在此处如何?”
张辽看到诸葛亮指的地方,心中一动,说:“黍葭谷,这里倒是适合我们埋伏,但是离汾水这里有些远,我们奔袭过去也有些兵行险着了。”仔细想了想,又说,“不过孔明这个想法,或许也是最好的方法了。罢了,我也该负起这个主将的责任,尽力一试才好。”
“多谢将军,我们会成功的。”诸葛亮毕竟是第一次自己做出这么大的决策,还是有点紧张。不过张辽愿意信任他,让他还是十分开心。两人也不拖延,马上整军,对外号称也准备去河东郡。
这些消息在张辽有意的泄露下,还是传到了西凉军那里。此次西凉军负责向东战事的是牛辅以及李肃两人,带的自然也是西凉军最强阵容:“吕布”、华雄、樊稠以及张济等大将都随军出征。可以说西凉军最强的阵容几乎是倾巢出动,就想着一战功成,洗雪去年被朝廷击败的耻辱。
不过此时负责龙门渡方向上战事的正是牛辅,他正非常气愤地向贾诩抱怨此事:“文和,你说咱好歹也是主公女婿,也是这次战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结果这李肃倒好,自己带着那么多人进攻河东,就让咱带着本部在这鸟不拉屎的龙门渡。说什么好听的,还不是让咱们没法抢功劳?他带着那么多人去河东,摆明了就是捡人头,还不想让咱喝口汤……”
贾诩一面听着牛辅絮絮叨叨地说着,一面在心里对西凉军此次的布置极为不屑。尤其是李肃那种小人做主将,让他对西凉军更是失望透顶。贾诩认为,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调戏爱妾案就疏远自家智囊女婿李儒的董卓,已经不再值得他贾诩追随了。这样下去自己这条命将来能不能保全都是个问题。至于眼前这个逼逼赖赖的牛辅,看在自己在他手下这段时间还算舒服的份上,到西凉军被别人击败的时候尽量保这傻子一命吧。
等牛辅说完,贾诩也恰到好处地配合着质疑了李肃做主将的合理性。接着又对无能狂怒的牛辅提议道:“将军其实也不必担心,咱们这一路毕竟是可以联系白波军还有匈奴人。大不了我们直接大军压境,看对面张文远怎么应对。”
牛辅虽然平时没什么脑子,但是对这件事却罕见地迟疑了。他问道:“先生,那李肃不是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底牌,轻易不可动用吗?万一我们用的不合适了,李肃在岳父面前针对我们又该怎么办?”
贾诩倒是挺惊讶,这牛辅竟然要开始长脑子了?他刚想找个什么理由糊弄过去,却听到斥候来报,龙门渡以东的张辽部已经撤退,向东南方前进了。
贾诩眼前一亮,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