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己寻情之生于毫末-崖洞奇遇01
良久,他的思绪被拉回到了现实。
“这里是在哪里?我为什么在这里?是谁救了我呢?”他打量着山洞的四周。
洞口又小又窄,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人进来;洞内十分宽敞,至少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头顶的石壁上,刻着一副太极阴阳鱼图。
他缓缓地坐了起来,向山洞深处看去。山洞深处的多个方向,还有小山洞,各个小山洞似有相通相连。每个小山洞排列的方向,好似八卦方位。
他看过八卦以及道家学说方面的书,对八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快速思索了起来:“难道这里是仙家道场?我是被世外高人救了吗?”
“咕咕,咕咕......”洞口传来一道清脆的鸟叫声,一只大雕钻了进来。此刻,大雕正叼着两个红红的大山果,慢慢走近了后土。
对于这只大雕,后土没有感觉到害怕,因为昨天晚上他们已经见过面了。他能真实感觉到,这只大雕对他非常友善。它,应该是有人饲养的。
“咕,咕咕”大雕走到后土的身边,把山果放到了他的手里,然后一摇一摆地往大洞深处走去。
“咦?是两个红透的大桃子”他张口就要咬下。
这时,大雕咕的一声回头看了一眼后土,然后继续往前走。后土好似明白了大雕的意思,立即收起桃子,跟了过去,走向了山洞的正北方向,然后进入了另一个小山洞。小山洞里,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水潺潺,清澈见底。
大雕再次回看了一眼后土,把头伸进了水里。它一边喝水,一边仰头,用溪水洗刷着自己身上的皮毛。
后土当即明白了,这大雕是在为他做动作演示,教他如何用溪水洗脸。他感觉好温暖,立马走过去,用手捧起溪水,学着哗哗地洗脸。接着,他就开始用溪水洗桃子。这里的桃子又香又甜,他忍不住狼吞虎咽了起来。
等他吃饱了,他开始大雕聊天:“雕爷,你的主人呢?”
大雕没有吱声,而是示意后土,跟着他去了西北方向的一个小山洞。从小山洞里面的布置看,这里明显是一个念佛修道的地方。
在山洞的石壁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如来佛祖;在佛祖的旁边,则雕刻着观音菩萨、弥勒佛和地藏王菩萨等等。在中间的石地上,有一个大蒲团,看上去有些年月了。在蒲团的正前方,摆着一个神龛,上面祭祀着一个道神。
在神龛的下面,整整齐齐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金刚经》,一本是《道德经》。这两本书,后土都曾经翻阅过,是修心修身之作。
其中,《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主要作用是启迪智慧,帮助人戒贪、戒嗔痴等烦恼。内中的无我、空、缘起等思想,可以让人认识到自我本质和世界真实。它讲述的禅修法,可以帮助人增强定力,从而平心静气。
《道德经》是道家遵从的圣人老子思想的书,告诉人们如何认识世界、宇宙乃至天道。并从天道中认识自我,通过认识自我而无我,得以修德,以敬天道之理,从而知行皆顺道。如果能够顺天道而为,无为而无不为,乃至知天道。
后土清楚记得姜爷爷讲过,道家的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所做作为,符合了自然和社会规律,所以不留痕迹,看上去就是无为,其实是顺天道而为。而佛家的定慧顿悟,也不是真的顿悟,而是要坐定性而得了悟,悟了很久后会突然悟透了。
反正,这些东西非常深奥,后土似懂非懂。但他牢牢记住了一句话:不管哪个派,也不管哪个教,形而上其实是无差别的,所以在神州叫“九九归一”。
“佛道,本是一家,所以不分家”后土念道,他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向着几位菩萨和神龛上的道神都拜了三拜。
结束跪拜礼后,他跟随者大雕去了东边的一个小山洞,这个小山洞是一个书房,书房里摆着很多书,有《铁砂掌》、《少林棍》、《金刚拳》和《金刚功》等等。这时的后土,并不喜欢打打杀杀,所以他对这些武学书都不感兴趣。
大雕看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又带他去了另外一个小山洞。
这个小山洞应该就是储备粮食的库房,里面有一些晒干的红薯、土豆、玉米和山果等等,可以让他们吃很久。在后土看来,这个里的主人,应该是出去云游了。
随后,大雕又带他去了其它的几个小山洞,里面有放兵器室,有练武场,有制作餐食的地方,也有中草药房。
他们最后来到的一个小山洞,是一个大卧室,里面卧具齐全。地上有石板床,有木板床,有泥板床,每个上面都可以睡觉。
“雕爷,一起过来休息”后土招呼着大雕,走向了他喜欢的木板床,当即就躺了下来。大雕虽然不会说话,但它能听懂后土的意思,他走到了泥板床上,趴了下来。
一会,大雕就呼呼入睡了。它的鼾声就像催眠曲,后土不知不觉被带入了梦境之中。
梦境中,他见到了一个长着长长胡须的光头道人。那个光头道人,向他自我介绍道:他本是石城寺的老和尚,后来因为喜欢修炼道家功法,而无奈离开了石城寺。
他说,他喜欢修炼的道家功法,叫“天龙功法”,是一部偶尔所得的顶级神功。他不希望这样的顶级神功从此消失,所以他希望为后土传授“天龙功法”,总共十八级。
两个小时后,当他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大雕早已离开小山洞出去觅食了。他回忆了一下梦境中的情况,依然历历在目。让他吃惊的是,他能够立即背诵出“天龙功法”的第一部。
他赶忙爬起来,来到那个书房。在书架上翻了一遍,找到了那本叫《阴阳八卦》的书,开始学习和熟读阴阳、五行和八卦的一些基础知识。
随后,他翻到了一本《石城寺》的书,里面介绍了石城寺的一些情况。石城寺,位于灵九山的甑峰南的石城山的台地,三面环山,如城如廓,故名石城。东汉有神尼在此结庐悟禅,圆寂后,他的骨灰被建塔存放,所以,当地老百姓称他的草庐为石城庵。
唐朝初,有一高僧曾经云游至此,惊叹这天造的福地,遂化缘建寺,名石城寺。石城寺的庙产曾经达千亩,僧侣多达数百人,属于寺宇的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