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宴会风波
寿安公主今日难得换上了一身正红的“五福捧寿”缂金褙子,坐在正堂受着小娘子们的“寿头”。
小娘子们磕了头走后,就是自家人上前磕头,寿安公主望着肖似驸马的儿子强忍着心中的酸楚,仍然高兴的让儿子、媳妇、孙子免礼。
一家人闲叙家常,下人们也将各府送的礼物挑些稀奇的送上来给长公主过目,目的自然是让公主高兴。
管事一边唱着礼品单子,粗使婆子们抬上来,若有稀奇之物便略作停顿,这其中雪莲带来的生日蛋糕自是抓住公主府主子们的眼球。
经过反复试验,做成六层的蛋糕,每层不同的口味都铺着不同的水果,奇的是有甜味,也有咸味。
除了奶油,还有花生酱、芝麻酱,最上头一层是个寿桃的形状。
在坐的都是头一次看,尤其是护国公谢策的小儿子,正是馋嘴讨嫌的年纪,竟跑上前,用手指抹了奶油,放进嘴里品尝,惹得众人开怀大笑。
只护国公瞥了护国夫人钱氏一眼,今日这样的场合,也不好出声呵斥小儿,难得母亲过个生辰正高兴的时候,更不能扫兴。
翠姑打开蛋糕盒上粘的卡片读到:“祝公主舅母生辰吉乐,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青春永驻,笑口常开。”
寿安长公主知道这是姜家送来的礼品,一听这卡片的内容就知道是精灵古怪的雪莲写的贺词,不由莞尔一笑。
这一笑,让护国公看的愣住,他已许久未曾见过母亲展露笑颜,不禁双目一酸。
翠姑在一旁笑着说道:“这姜家小娘子,真是聪慧灵秀。”
长公主忍不住笑着说道:“什么聪慧,就是一个小泼猴。”
护国公更是奇怪,他虽然知道母亲昨日烧香拜佛遇上邓家姑太和户部右侍郎姜清志的族侄女,还同去了小娘子在兴庆坊开的化妆品店,给谢家族内女眷花了五千贯买了化妆品,这些已经是极难得事了。
母亲能同姑太到姜家的如意楼吃了素斋,更是让护国公意外。
因为他知晓母亲不问世事已好多年了,原以为是因着邓家姑太的缘故,没想到今日母亲竟然还会开玩笑,别小看这句泼猴,等闲人也当不得长公主这句玩笑话,不是当成晚辈看待,是不会如此称呼的。
护国公虽不同母亲同住,但对母亲的衣食住行却是关心的很。
自父亲去后,那些年母亲的艰难和对他的爱护,他都铭记在心,如今虽日子好了,只是母亲却惦念父亲,过着苦心僧的生活,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是却没有办法令母亲释怀。
如今竟有人能使母亲开怀,他自是高兴异常,心内想着要对姜侍郎的族侄女看护一二。
听到后来,他又得知这小娘子不仅开了化妆品店,还喜爱研制化妆品。
如今母亲正在使用她献上的一款安眠精油,这还是邓姑太推荐在先。
护国公听到这里时,更是大喜,因为母亲的失眠之症也困扰着他。
护国公谢策突然想起府内的门客呈报过一条讯息,昨日还不在意,但今日却记在心里。
因着姜侍郎的族侄女的化妆品铺子开业才两日,生意就异常火爆,有些人就蠢蠢欲动,只是暂时碍着姜侍郎的面子才不好下手,但若处心积虑,被这些人想出了办法,即便有姜侍郎的面子恐怕也无济于事。
毕竟四品的侍郎上面一二品的要员无数,若有他这个护国公在临安府城罩着这小娘子,别说一二品要员,就是宫里的太妃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护国公虽东京、临安两处跑,但耳目众多,不管哪一处有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护国公有父亲的忠诚,有着母亲的傲气,但也有着自小在逆境中生长养成的掌控之心,他喜欢一切尽在掌握。
因着护国公,雪莲才化解了一场灾难,虽她很久以后才知晓,但她对长寿安公主却是一颗赤子之心。
在现代的时候,寿安公主就是姜雪莲钦佩之人,如今能在穿越的时光见到这位厚德载物的公主,她自是不会放过机会聊表敬佩之意。
雪莲虽知道怀璧其罪,但终归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氛围中的好孩子,对于霸权、官商勾结、打压还是见识少些。
如今因着无意当中的一份善良,让她再一次误打误撞有了更强壮的靠山。
闲话后护国公带着两个儿子去前院开席,寿安长公主在儿媳的陪同下去了“惊鸿”阁。
公主府许久未曾开宴,府中大厨们终能一显神通,只是公主不准太过奢华,所以“绣高饤”“看菜十碟”“上细看食十件”“雕花蜜煎”都被取消。
正餐十二盏之前的切时果、时鲜果子、“乐仙干果子叉袋儿”、十二品蜜煎、十二道“砌香咸酸”、十味脯腊却是齐全的。
宴席期间有乐舞伴奏,还有小唱、唱赚、鼓板、杂剧、杂技等演出。
更为贴心的是公主府的管事姑姑们给小娘子们安排了烤肉,由管着府中杂事的红姑,以及众人较为熟悉的翠姑陪着一同前往。
原这等杂事,用不上这二位掌事姑姑,只红姑想要见见被翠姑追捧的小娘子,才揽了这个差使。
穿过假山后头休息厅的院子,再向里走,一处临水的凉亭中,提前备好了铁炉、铁叉,腌制好的鹿肉、羊肉串,还有切好的胸叉肉,用来烤臆子。
无需小娘子动手,有专人烤制。只是小娘子们来了兴致,觉得自己动手烤才香,便有人挽了衣袖上阵,虽烤得火候差些,但无非是多个野趣,小娘子们高兴便好。
小娘子在亭子中玩乐,一边吃还可以一边钓鱼,钓上鱼来,有备在一旁的厨娘给鱼刮鳞、破肚,清洗后抹了调料拿铁丝串了放到炉上烤,一时间,小娘子们兴趣盎然。
小娘子们玩在一处也不忘记表表孝心,将钓上来的鱼烤好了,让丫鬟送去给“惊鸿阁”的长辈们。
吃了鱼的众位夫人也高兴,小娘子们有这份孝心,由寿安长公主出面一人赏两朵镶了宝石珠子的精致宫花。
众位小娘子们心花怒放,玩的高兴,吃的高兴。只是回去的时候路过假山后的休息厅,却有意外发生。
一个膀大腰粗的婆子长着吊梢眼,鹰钩鼻,薄嘴唇,一副尖酸刻薄样,正挥着手中的鞭子抽打着一个年约十岁左右的女孩。
那孩子挨着打,却不发出一点声响,只咬着牙关,身上的衣衫被打破渗出血迹。
旁边跪着一个更小的女孩,看着同雪莲一般大小,不停的磕着头,额头磕的都见了红。
别人倒罢,咱们的女侠雪莲却是忍不得,冲上前去喝到:“住手,你可知今日是长公主的生辰,怎可以在此随意打人。”
这打人的两眼一瞪待要回嘴,跟着的公主府的管事红姑哪能给她这个机会冒犯公主的贵客,于是走上前卸下她的鞭子,说道:“真没规矩,今日是公主的生辰,多大的事你也不可在此打人。”
那刁婆子虽收敛了些,但仍然嘀咕道:“这贱蹄子这等场面竟然不使全力,就是皮紧了,当妈妈的还不能打她两下。”
红姑见她不是个能讲理的人就沉声说道:“即使是你女儿,演错了也不能打,节目就是给大家伙逗个趣,你这个老货是成心不给公主积福。”
说着又高声朝着休息厅内喊道:“这是谁带来的人,明日自去管事那里领十棍,今日是公主生辰便饶了这遭,若有下次五十棍也打得。”
不多时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缩着肩低着头小跑了过来,也不敢抬头,躬身答道:“是小的有眼无珠,红姑姑您别生气,明日小的一准去执刑管事那里请家法。”
这刁婆子见带自己入府的管事都要听这女管事,才知道害怕不敢言语。
那管事继续说道:“原是小的瞧着她们可怜,才应了入府表演。刚小的正在里间侍候着程老板换装,他一会要唱南戏,是公主最爱的一出戏,就没顾上这头。不成想这老货竟如此狠心,说是这两个丫头不使力。不给饭吃,谁使得上力,刚还是听旁人说的,小的才知晓,只知道府上今天宴请的都是娇客,不敢擅自出来冒犯,也并不敢瞒着姑姑,不是给自己找理由。”
而雪莲看这一对姐妹虽面目姣好,但却瘦骨嶙峋,立刻动了恻隐之心,其他府上的小娘子也窃窃私语虽也同情,但见怪不怪,哪个府里也少不了对奴婢的打骂。
迎春心也软,却没有雪莲的孤勇。雪莲就近拽拽翠姑的衣袖,小声说道:“姑姑,这姐妹俩太可怜了,今日又是长公主的生辰,全当给公主积福,咱们买下这对小姐妹吧!”
在公主府上做客,却是不能喧宾夺主直接开口买人。
这是在古代,阶级不平等,允许人口买卖,对于穷人来说,买下他们,能让他们吃饱,就是对穷苦人的最大帮助。
雪莲看得明白,所以她不会把现代人人平等的观念硬要灌输给周围的人,但她会尽所能去帮助这些穷苦人。
翠姑原是不想管这些闲事,有红姑出面处理就是,如今看在雪莲的面子上,属实也是看这对挨打的小姐妹可怜,动了恻隐之心。
于是走上前在红姑耳边耳语了几句,只见红姑看了看小姐妹,又看了看雪莲后,对着翠姑点点头。
仍旧由翠姑带了小娘子们回水榭,留下红姑带着几个婆子处理后续。
午后大家又盘旋了两刻方才纷纷告辞,一时间粗使的婆子又忙了起来。
抬了软轿、肩舆将各位夫人、小娘子送到侧门,各府的马车早在此等候多时,接上自家的主子带上回礼就纷纷返回。
只邓太夫人、邓五娘,荣国夫人、三孙媳妇姜芳如,护国夫人的胞姐钱氏、贾元娘和迎春姐妹被留了下来。
众人移步至公主起卧的偏厅,不多时寿安长公主换了便装前来,好在没有穿回居士的灰布袍子。
公主原只想留了邓太夫人和迎春姐妹,但恐不利于这姐妹俩,于是也只多留了邓五娘、姜芳如、贾元娘等。
众人又闲话了片刻,公主端茶送客,却单对邓太夫人说道:“姑母留步。”
于是其他人很识趣的离开,但迎春姐妹是跟着邓太夫人前来,也便一起留下。
只见公主笑着扶着邓太夫人进了屏风后,将迎春姐妹和邓五娘留在原地。
小姐妹正奇怪,只见红姑带着方才卖艺的两姐妹走了进来,此时卖艺的小姐妹已换了衣衫,身上的伤也做了处理,进来时能闻到若隐若现的草药味。
此二人被带来后也懵懵懂懂,只知道贵人给了妈妈五十贯,将二人买了下来。
二人不知是福是祸,此时心里头忐忑不安,但屋后,看到先前为她们说话的小娘子,二话不说便跪了下去,口中说道:“多谢娘子相护。”
雪莲忙让竹心上前扶起二人回道:“举手之劳,还是要谢过红姑秉公处理。”
二人随即又给红姑磕头谢恩,红姑也不让二人起身,只开口对二人说道:“出主意买下你们的是这位小娘子,但出钱的是咱们府上。现下问你二人是愿意跟了这小娘子前去,还是留在长公主府?”
卖艺的姐妹,稍大一些的有十二三岁,此时作主的是她:“奴婢二人愿意跟了这位娘子,只要给口饭吃,做牛做马再苦再累也必要还了娘子的恩情。”
听她如此一说,红姑难得扯了扯嘴角说道:“那你二人可要想好了,留在长公主府虽不能吃香喝辣,但吃饱穿好是少不了你们。”
跪在地上的姐妹二人一起说道:“想好了。”
接着大姐回道:“长公主府的恩情,待奴婢姐妹有能力了给长公主点盏常明灯,如今只能念经祷告,保佑长公主长命百岁。奴婢二人曾起誓,谁能救咱们于水火,便要终生认主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