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君臣录:以下犯上(1)
兴和二十七年,十月初,紫微星黯淡。
相者云:“必有大祸将至。”
同月,兴和帝寿诞,皇宫四面起火,宫内众人纷纷找水救火。
混乱中,一队人马闯入宫中,身着信安军军装,手持长枪,见人就捅,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一道高亢的声音划破夜幕,响彻天际,“淮南王造反了!”
宫中禁卫军全体出动,力图将信安军挡在宫门外。
谁知,淮南王早就领着小队偷偷潜进来,杀到了皇帝面前。
文武百官皆惊,舞女大声喊叫,宫宴乱作一团。
淮南王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之色,“皇兄,好久不见啊。”
兴和帝心中骇然,面上却故作平静,“淮南王,无召进宫,你可知这是何罪?”
闻言,淮南王大笑一声,“不知皇兄要如何处置本王呢?”
此时,小太监来禀,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启禀皇上,信...信安军...杀过来了......”
兴和帝眉头紧皱,又惊又慌,“禁军呢?!”
小太监哆哆嗦嗦不敢开口。
最终还是淮南王替他解释道,“皇兄莫不是老糊涂了,禁军常年在宫中养尊处优,哪里打得过我骁勇善战的信安军。”
“若论骁勇善战,淮南王怕不是忘了长平军。”百官慌乱,唯一人端坐席位,语气平静地开口。
淮南王看向说话那人。
一身枣红色朝服,腰间朱红白玉腰带,眉宇间带着一股子凛然正气,身姿挺拔、丰神俊朗,双眸如星辰般闪耀,气宇轩昂。
端方君子,温润如玉。
若真要把他当成谦谦如玉的君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谢昭。”淮南王看向高坐上的那人,“你不开口,本王倒是差点把你忘了。
若你肯归顺于我,新朝之下,本王仍许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如何?”
谢昭,十六岁状元及第,天纵英才,仅用十年时间,从翰林院修撰逐步成为当朝丞相,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太子都要暂避其锋芒。
兴和帝咬牙,“淮南王,你好大的胆子!”
他还没死呢,竟然敢当着他的面说建立新朝,简直就是乱臣贼子!!!
“呵,皇兄还真是在高位待久了,这点手段就叫大胆吗?”
说着,淮南王提刀朝兴和帝走去。
兴和帝身边也是有暗卫的,不过这些暗卫哪里是淮南王手下的对手。
很快,淮南王杀到了兴和帝面前。
大刀架在兴和帝的脖子上,浓重的血腥味直冲天灵盖。
兴和帝终于慌了,脸上的平静不复。
淮南王眼底涌动着疯狂,“哈哈哈哈,这天下最终还是落到了我的手上!”
“嗖”的一声。
一支羽箭从淮南王脖颈处擦过,留下一道细微的伤口,鲜血顺着伤口缓缓流出。
突如其来的变动让众人始料未及。
所有人抬眼望去。
一支六人小队训练有素,站在宫门口,为首之人,一袭玄衣,领间与袖间是用金线绣的祥云纹,少年五官生的极其俊俏,气绝尘俗。
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句,“是纪家军!”
纪家军,亦是长平军,长年驻守西北,以骁勇善战着称,传言长平军中将士个个能以一当百。
六人小队挎着佩刀,气势汹汹,活脱一副凶煞模样。
他们的出现直接震慑全场。
站在六人前面的纪淮更是气质逼人,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
“爱卿,快来护驾!”兴和帝大喊一声。
淮南王目光一凛,举刀架在兴和帝的脖颈处,“你若再敢往前一步,我就杀了他。”
纪淮挑眉,慢悠悠的往前走了一步,身后的人也跟着往前迈步,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滔天。
淮南王没有任何动作。
这一幕,仿佛是无声的打脸。
纪淮在告诉众人,淮南王的威胁对他不管用。
他目光扫过百官,落在谢昭身上时刻意多停留了一会儿,最后直直看向高位的淮南王和兴和帝,微躬身,语气轻佻,“启禀陛下,潜入皇宫的信安军已全部伏诛。”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可此时却无人开心的起来。
刚赶走豺狼,又遇虎豹。
此时皇宫已经尽数被纪家军掌控,纪淮若是在此时想做些什么,无人可拦,又有谁敢拦?
淮南王痛苦大笑,“没想到本王辛苦筹划,到最后竟为你做了嫁衣。”
话落,淮南王引刀自刎,临死前,他的眸子一直死死盯着龙椅,眼底尽是不甘。
与此同时,刚放松下来的兴和帝吐出一口黑血,倒在地上。
众人顿时乱作一团。
--
乾清宫。
太医眉头紧皱,“陛下毒入肺腑,纵使华佗现世,也无济于事。”
兴和帝虚弱的靠在床榻之上,床边站了六个人。
纪淮、谢昭,太子、皇后,以及太医和他的随身太监。
“你们先出去吧,纪淮留下。”兴和帝虚弱开口。
其他人不敢违抗圣旨,谢昭临走前深深看了眼纪淮。
乾清宫外,年幼的太子握住谢昭宽大的衣袖,“丞相,你说纪小将军会伤害父皇吗?”
“不会。”谢昭表情温和如水,“纪将军是来护驾的,怎么会对陛下出手?”
“可是......”一旁的皇后想开口,却被谢昭一个眼神呵住。
如此温润的人,竟会露出如此可怕的眼神。
皇后垂眸,双手藏在衣袖里,紧握成拳,似是早就习惯了谢昭的无礼。
乾清宫内。
兴和帝看向纪淮,眼神中带着慈爱,“你长大了。
想当初你跟随你父亲离京时,不过是个稚童,没想到转眼已经长成了英姿飒爽的少将军。
你父亲身体还好吗?”
纪淮唇角笑意淡淡,“承蒙陛下关心,家父身体一切都好。”
他心里很清楚兴和帝此时说这些话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与他拉近关系,让他主动放弃即将到手的皇位。
如今的世道--
奸臣当道,外戚夺权,国家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若在盛世,兴和帝的确算一个好皇帝,性软和善,不重刑罚;可在乱世,他的和善就是刺向百姓的刀。
这样的人教育出来的太子,能担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