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见小利而忘大义
筵席散尽。
刘备令侍者将王必扶入后院休憩。
诸吏相继告辞离去。
片刻之后。
堂中便仅剩刘备、简雍、关羽、张飞及陈登五人。
张飞早已忍耐不住,当即言道。
“兄长。”
“王必那厮已经明言,放陶恭祖归徐,正是兖州奸计。”
“我等既知是计,如何能从其所愿?中其算计?”
不待刘备开口,陈登便是微微一叹,言道。
“三将军。”
“明公并非不知曹兖州之用意。”
“奈何此举乃是阳谋。”
“明公新得徐州,州中大吏,多为陶公之旧吏。”
“若是兖州未将陶公放归也就罢了,今王必既已明言此事,明公若当众拒之,必失众吏之心。”
“届时不仅明公风评受害,且州内亦将不稳,又何谈平阙宣之乱?”
简雍盘起双腿,坐于席上,蹙眉道。
“但陶公生性刚强,雍早有耳闻。”
“若是任由陶公归徐,以陶公之为人,岂会容忍政不由己出?”
“即便我主相忍为国,陶公也只会以为我主软弱可欺,进而得寸进尺。”
“届时,州中亦将不稳。”
陈登面有无奈。
简雍所言,正是其所虑之事。
因而再次叹道。
“阳谋本是无解之谋。”
“于明公而言,如今也唯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张飞不恤小人,但却礼敬君子。
尤其陈登有湖海豪气,文武足备,张飞对其亦有敬意。
此刻闻陈登之言,张飞也不免在心中仔细思量。
片刻之后,却是认为陈登言之有理。
其人想不出破解之法,只好恨恨骂道。
“曹孟德当真阴险小人。”
“三弟不必气恼。”
刘备倒是神色如常,从容笑道。
“诸侯之路,自古便是极为不易。”
“徐兖相邻,曹孟德不欲见备全据徐州,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不过如今我等局面,相较青州之时已是大有好转。”
“事在人为,只肖我志不改,曹孟德亦无能为。”
张飞、关羽相视一笑。
“兄长所言极是。”
陈登、简雍亦忍不住拊掌赞道。
“主公(明公)英明。”
刘备挥了挥手。
虽然其志不改,但念及眼下局面,亦不免一时感慨。
“早闻曹孟德麾下多智谋之士。”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其人未出一兵一马,便已使备进退两难。”
顿了顿,想起席间之事,刘备问陈登道。
“元龙。”
“卿此前在堂中曾问王君徐州降将之事。”
“元龙所虑,备隐隐有所领悟,却不知此事之轻重,还请元龙细言之。”
陈登解释道。
“明公初来我州,对我州之豪族,知之甚少。”
“糜氏固然豪富,但郯县许氏、曹氏,张氏等,亦不容忽视。”
“想许耽、曹宏及其余数将,皆出身州内豪族,其等几代联姻,州中势力盘枝错节。”
“今其等却是尽为曹兖州所擒,生死操之于曹兖州之手。”
“有其等在兖,他日我州若是与兖州起争端,州中豪族必定会投鼠忌器,首尾两端。”
“此事明公不可不早做防备。”
刘备听罢,心生认同,眉头不由皱起。
思量片刻后,主动问策道。
“元龙乃智谋之士,智计百倍于我。”
“依元龙之见,备该如何除去此患?”
陈登满脸无奈,苦笑道。
“明公岂不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兖徐之间,强弱分明。”
“尤其陶公此前所率的三万州兵,皆是州中精锐。”
“三万州兵折于兖州,这才导致阙宣之乱,月余间便祸及两郡之地。”
“此时我等正需联络州内豪族,又岂能擅图之?”
张飞闻之,更是气恼。
“陶恭祖当真无能。”
“其人兵败被擒,却偏偏留下一烂摊子给我家兄长。”
“尤其我兄还得耗费粮秣去迎他回徐,与我兄争权,天下间岂有这等事?”
“莫不如待其回徐之时,我领兵去,把他杀了,看他如何与兄长争徐州。”
话声刚落,刘备便斥道。
“翼德不可胡言!”
见陈登面有尴尬,刘备直言道。
“备初入徐州,恩信未立,民心未附。”
“若是为此不义之事,或可得一时之利,但天下人将如何看备?”
“似此见小利而忘大义之举,备决不可为。”
“三弟日后切不可再言。”
张飞见状,只好应是,唯独神色愈发郁闷。
陈登大松一口气,思量片刻后,言道。
“明公,依登之见,眼下我徐州虽然受制于兖,却也并非没有转机。”
“张邈与曹操虽为好友,但自袁术犯兖以来,双方之间,便一直貌合神离。”
“曹兖州必有意解决陈留之患,之所以一直未曾动兵,乃是欲等宿麦入仓。”
“若兖州、陈留交兵,届时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局,明公则可趁兖州分身乏术之机,迅速平定阙宣之乱。”
“平乱之事,乃州内大义所在,纵然陶公在徐,亦不会阻止。”
“若是此功得成,明公于州内之声望,必将一时无二,届时明公再做周旋,定会比此时容易的多。”
“当下也唯有如此了。”
刘备微微颔首,犹豫片刻,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元龙,先前王君言,备不日之后便有与子龙见面之机。”
“备在徐,子龙在兖,如何能得一见?”
“此言莫非是指兖州有意令子龙统兵插手我徐州之事?”
陈登摇头,语气坚定道。
“陈留之患未除,宿麦未曾入仓,曹兖州决计不会大举动兵。”
“登唯一所忧者,乃是其会效仿陶公此前屡屡所行之事,遣这位赵将军,劫掠我徐,掳民入兖。”
“此事决计不会。”
在陈登诧异的目光中,刘备解释道。
“子龙乃我北地丈夫,为人清白,如何会行这等残民之事?”
“既然如此。”
陈登在脑中细细思量了兖徐二州舆图,答道。
“兖徐二州,以往唯泰山与琅琊接壤。”
“自兖州得鲁国之后,兖州才又有鲁国与我东海、彭城接壤。”
“如此思来,王必之言,唯有一解。”
“明公这位昔年旧交,将奉曹兖州之命,屯兵于鲁国境内,且极有可能会屯于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