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亲娘要来了
凭什么?
凭什么那么优秀的男人都是别人的?
她比宋清辞差在哪里?
宋清辞做了镇北王妃之后,自己再见她,还要行大礼。
而且看宋清辞的样子,虽然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和自己相比,还是差得远,她的头脑明显不如自己。
康桐想,如果她嫁给镇北王,成为王妃,那日后就会成为弟弟的靠山,再也不用怕继母。
弟弟的家业,谁也抢不走。
如果在京城,她恐怕没什么机会接近镇北王。
但是现在是在辽东,他和爹,就是身份最高的,加上父亲一直都是太子一党,关系又格外亲厚了一层。
她近水楼台,如何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宋清辞那张清心寡欲的脸,好像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也不愿意努力,一看就是从小一帆风顺没吃过什么苦头的人。
好处全让她占去了,凭什么?
康桐不服,她最讨厌的人,就是躺赢的人。
不,这个镇北王,她要了。
要嫁就嫁这种最顶尖的男人,都则不如不嫁!
康桐在心里,开始慢慢盘算起来。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她要耐住性子,徐徐图之。
傅三爷离开之后三天,宋清辞接到了康桐派人送来的请帖。
她十分意外。
她以为那日见一次,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没想到,康桐还下请帖,邀请她到总督府玩。
康桐这是想什么呢!
她是土匪山上的人,上次去的时候跟着傅三爷,还胆战心惊,怕是赴的鸿门宴。
现在要她自己下山去总督府?
她脑子抽了才会答应。
康桐看着那么精明的人,为什么会发出这种莫名其妙的请帖?
难道是和她继母斗得脑子发热不清醒了?
不管有什么内情,宋清辞都没打算去。
她这种招惹事情的体质,就不要下山添乱了。
宋清辞给康桐写了一封回信,婉拒了她的好意,说三爷不允许她下山。
把锅都推到三爷身上!
她以为自己拒绝了,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没想到的是,康桐紧接着又让人给她送了一封拜帖来,说是要上山拜见她。
宋清辞:???
她一个总督之女,要来土匪窝和自己叙什么姐妹情?
如果不是知道康桐的身份,宋清辞都要怀疑,徐呦呦是不是又在外面给她捡了一个姐妹。
屁哦!
她和康桐就是虚与委蛇,哪来的情意?
康桐非要见自己,目的是什么?
她那么精明的人,一定是无利不起早的。
可是得多大的利益,才能让她以身涉险?毕竟这是淮山,是土匪窝啊。
她一个官家大小姐,只身入龙潭虎穴,都够写一出话本,让人传唱了。
为了避免麻烦,宋清辞还是同样的态度——不见。
这次,她又找了个理由,说是自己染了风寒,怕过了病气给她,所以就不见了。
没想到,康桐竟然让人送了药和补品过来,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她关怀备至,情真意切。
宋清辞更是摸不到头脑了。
她身上有什么,是康桐可以图的?
风寻脑洞大开道:“姑娘,您说会不会是康总督想拉拢咱们三爷,但是没成功,就想走后院路线,让康桐和你交好;然后等着你在三爷那里吹枕边风?”
宋清辞瞪了她一眼。
什么枕边风?
她连枕头都没挨到过好吗?
她最多把他当成枕头,然后还把口水流到他衣服上了。
宋清辞又被死而不僵的记忆攻击了。
不见不见,管她阴谋阳谋,只要不见,就伤不到她。
连续两次受挫,康桐冷笑,“没看出来,她还有点小聪明在。”
康桐觉得,宋清辞一定是防着自己。
为什么防着?
那自然是因为傅三爷了。
不过她是防不住的。
康桐在宋清辞这里找不到突破口,已经说服了康总督,再请傅三爷上门。
她等着。
当然,她在康总督面前,现在也有意无意地说,宋清辞配不上傅三爷。
康总督也听进了心里,现在提起傅三爷的婚事就唉声叹气。
康桐很满意。
虽然宋清辞不理她,但是康桐得了什么好东西,都让人给宋清辞送一份去,表示自己对这个姐姐真心实意的关怀。
水滴水穿,她不相信,时间长了,宋清辞不动容。
来而不往非礼也,宋清辞肯定也会给她回礼。
如果她就是装傻不回,那日后自己肯定找机会把这件事情捅到傅三爷面前去。
也让傅三爷看看,他选择的女子,如何不知进退,不懂礼数。
总之,康桐已经自以为是地开始给宋清辞挖坑。
可是她不知道的事,宋清辞把她送来的全部礼物,都让人送到傅三爷那里堆着。
她不稀罕,也不掺和。
傅三爷的人情,傅三爷还。
第一场大雪过后,宋清辞带着瑾月在院子里堆雪人。
瑾月把胡萝卜当鼻子,插进雪人头上,然后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直给自己鼓掌,又喊宋清辞来看。
宋清辞冻得脸红扑扑的,连声赞美:“好看,好看。”
所以小祖宗,我们能进屋了吗?
冻死她了!
小孩子好像根本不怕冷,她不行啊,她年纪大了,她怕冷。
而且下雪路滑,她已经摔了好几跤。
“再玩一会儿嘛,”瑾月还舍不得进去。
这时候,东子从院子外面进来,先冲着风寻笑。
风寻见状,团起一个雪球砸过去,“你笑什么?”
雪球在东子胳膊上炸开,雪簌簌而下。
东子拍了拍胳膊上的雪,笑着扬起手中的信:“给宋姑娘送信。”
“是不是又是康桐那狗皮膏药?”风寻都已经摸清楚了套路。
“不是,当然不是。她的信,直接送到三爷屋里嘛!我懂!这封信啊,我特意问了,是京城来的!宋姑娘,是不是你家里人给你写信了?”
“是吗?”宋清辞很高兴,伸手道,“给我看看。”
在大哥那里住了将近一年之后,大概把带去的银子挥霍得差不多了,徐呦呦说她要回家了。
今年这个年,要在京城过,又告诉宋清辞,不要回家过年,因为开了春,她就要来辽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