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不是一个世界
培育出灭绝动物后,跟各个国家交涉也是外交部的活儿,这对林绛及整个外交部来说,都是妥妥的政绩!
秦仪君是异界司的副司长,能给同事们带来为国立功的机会,自然也是高兴的。
突然想起一件事,忙问了句:“对了林姐,高等课程录制得怎么样了?计划有变,学堂要提前一些开了。”
“五天后全部录完,等剪辑好最晚十五天后传送,来得及吧?”
为了方便秦仪君换算,林绛已经习惯了在她们交谈时说具体的日期。
秦仪君算了算,她接下来行军途中不好常进空间,找机会多待的话,大概两个月以后能收到。
再通过秦家商队带回弋江城,最多三个月的时间。
“来得及!林姐,你到时候直接放房间桌子上传送过来就行。”
在秦仪君和祖父拟定的计划中,本来正式开设专业学堂的时间是定在两年后。
那时候她十四五岁,在这年头不算小孩了。
秦家财大势足,她又积累了军功,去接触朝臣、谋取政权会更有说服力。
再加上通过专业学堂培养出来,遍布各行业的学子掌控民心,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夺取中原,再向外扩张。
然而见识了外患之急,秦仪君决定加快进度,直接通过平定边疆之乱立大功掌军权。
本来只想着将契丹大军从玉门关外击退,扩大防线,让边境百姓免受蛮夷侵扰劫掠。
没想到就在这当口,女真反了契丹,混乱之中给了秦仪君可乘之机。
她已经运气爆棚逮着了耶律德谨,立一大功。若此行成功占据鄞州府,作为吴朝收复失地第一人,不给她分军权都说不过去。
有了军权,她就能正大光明地调用大军,而不用像现在这样,凑个五千攻城军都要挑拣没背景的,还得扯上蒙渌这个挡箭牌。
到时候她先尽快把外患,也就是周边小国给解决了,再想办法让建隆帝禅位。
秦仪君知道,在强大的世家阴影下,建隆帝已经做得不错了,但他过于仁善优柔寡断,以致国力不盛、百姓苦难也是事实。
年后起义频发,说明吴朝的统治力正在飞快下降,秦仪君可不想再让百姓们继续内耗下去了。
这块地儿上都是自己人,打什么打,等她复国掌权,一个球好几块大陆等着开拓呢!
不过她成为女帝之后,还得休养生息发展几年,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对外扩张。
要说发展,绕不开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怎么搞起来?那就要看专业学堂的了。
秦家即将在南阳州开设的专业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两部分。
初等学堂只要是识字之人,通过考核就可以入学。
初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暂时有数学、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五科,都是初高中的知识。不是每科必学,可以根据想学的高等学堂教学科目选择。
高等学堂则分为了好几个馆,类似于大学里的二级学院,每个馆下面又包含具体的教学科目。
比如前面提过的医学馆,其中包含医学、药学、护理学。
像谷怙如果想去秦家的专业学堂学医,就要先在初等学堂学习初高中的生物知识,通过考试后才能进入高等学堂的医学馆。
如果想学药学,那就要通过化学考试。
当然老中医的手艺也不能丢,秦仪君想做的是让大家学习现代各学科的先进知识,而不是抛弃已有的瑰宝。
可以说,高等学堂就是现代大学的简化版,只是刚开始教授的都是当下实用性比较强、普适性比较高的科目。
像格物馆下属的器械学,要先通过数学和物理考试,学的是如何设计打造各种机器,比如秦家织坊里的棉布织机、给农田引水灌溉的水车等。
初等学堂中的几个科目还好说,把初高中内容整合一下,再去掉些太超前或不该有的东西即可,高等学堂可就难了。
七七八八数十个科目,都要按照当下情况编写教材,还需要有相应的授课讲解,才能让秦家好不容易集齐的各行“人才”,尽快吸收现代的系统化知识,成为专业学堂中第一批合格的老师。
此等大工程,也只有国家霸霸能做到了。
事实证明,哪个时代都有那种出类拔萃非人哉的大才。
初等学堂的教材和课程视频两年前传过来,老师预备役们艰难却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两年,其中已经有好几个吃透了,且每科都有。
秦仪君都惊呆了,当年她偏科严重,初中时物理就是一堆高分中的唯一瘸腿,高中没分文理科以前,物理甚至考过不及格。
结果有个年轻的木匠,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人,竟然进展飞快,在她离开弋江城前,就已经通关了物理科目。
就算是阉割版的物理也很难,且教材都是按照三年期设计的。
秦仪君本以为物理这么难的东西,可能三年都没人能学透,没想到仅仅两年,木匠张凿就在天赋与努力的双重加持下学完了!
而现在,秦仪君十分担心学堂建起来了,第一批老师们却还没学完高等课程,总不能让一群半吊子上岗去教别人吧?
只希望张凿等几个天赋出众的能快些学完,好让学堂尽快开起来。
此时,首都某栋楼里,几个上了年纪的男男女女从一个房间里走出来。
他们打扮奇特,很像某些仙侠剧里的造型,和守在楼梯口的两个现代武装兵哥哥形成强烈反差,仿佛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老方,你还要录几天啊?”头戴高冠的老头儿摸着长胡子问道。
“我明个儿就录完了,终于不用粘这头发咯!”披散着一头及腰白发的老头儿回答。
“唉,方教授你就粘个头发,瞧我这满脑袋,讲课久了都脖子酸!”梳着高髻满头钗环,看上去很是贵气的女子说道。
“小姜也只有两天的课了吧?再坚持一下……”
录了这么些天,他们熟门熟路地胳膊夹教材、两手提裙摆,相互交谈着走进各自的录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