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圆觉经说什么 > 第2章 佛陀多罗

第2章 佛陀多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这部经的全名,讲这部经之前还是用天台大师的五重玄义来解释,那五重玄义里面的第一个叫释名,一定要先解释经文的名字是什么。它简称叫圆觉,可它的经名是那么长,先了解它的经名才会知道这部经的整个含义。它的意涵在讲什么,因为这部经很特殊,为什么很特殊,所有的经文翻译者他一定会清清楚楚的交代,比如像我们看到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花经,维摩诘经,佛说阿弥陀经它一定会怎么写,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各任何经典都一样,这是鸠罗摩什翻译的,那么这部经是谁翻译的呢?这个人叫做佛陀多罗翻译,这位翻译者在罽宾这个地方,他是罽宾法师,罽宾比丘,他叫佛陀多罗当然是翻译中文的。

罽宾中文翻译叫做贱族,它是外来民族, 不要小看这个贱族。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中国佛教的造像,建陀罗文化的最早造像就在这个贱族的手中建造出来。你看他的艺术成分有多高,中国大乘佛法的集结,包括阿弥陀经的集结, 重要经典的集结都是在这个地方集结完成的,这个地方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地。这一位佛陀多罗就是罽宾人,他从罽宾来,他的历史背景这个人的身份是一个谜。那为什么要讲这个,不要以为罽宾这两个字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依据地, 这个人的身份绝对是深染了大乘佛法的法味,他了悟到大乘佛法的精华是菩萨倒驾慈航要到中国来传法的, 这位佛陀多罗就是从这个地方来。

要先知道他的背景, 现在在讲一个题外话,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地方跟两河流域很接近, 两河流域跟耶路撒冷很接近,公元后第一世纪就是那大乘佛法最盛行的时代,所有大乘佛法的经典都是在佛陀涅盘以后,佛陀涅盘以后400年500年集结完成的 。有个人诞生他是万世之星,西方人崇仰耶稣基督,圣经记载他从27岁开始,从历史的角度古代的人喜欢旅游去求智慧,你怎么可以证明?当然不可能往西走跳入地中海游泳,一定要往东因为往东方才有文化,两河流域文化,这里是佛教大乘佛法的文化,你怎么能够证明他没有往东边去那边感染大乘佛法的氛围,27岁回来了以后接受了约翰的洗礼,然后才口述出现在我们所说的圣经,前面这一段耶稣在圣经里绝对没有他的踪迹。 圣经是11世纪才被被教皇钦定的,我们佛经一大堆,随便拿来一大堆。可是圣经钦定的只能看两本,不是旧约就是新约,其实旧约是犹太的历史,新约才是耶稣的口述了。中间是不是有什么样人为的操作还是政治的理由,耶稣27岁以前他一定有启蒙,就像六祖一定有过程,释迦牟尼佛一定有他的过程,到他大彻大悟是怎么样的,他中间有过程,任何一个大师都一样,永嘉大师这也是,耶稣基督全部空白,在27岁他能悟道而讲出新约,其中一句话足以了解耶稣一定知道圆觉,圣经讲了一句话上帝与我同在,天天与你同在,跟你一起睡觉,跟你一起起来,那个就是我们的佛性自性,他不与我同在跟谁同在,他与我同在也与你同在,基督教承认上帝只有一个还是很多个?一个。既然与我同在的那一个就是你的那一个同在,因为只有一个。

现在讲基督教又变佛教了,佛教基督教没有差别,是不同人不同解释,当你执着的时候什么都不对什么都不一样,当你见性的时候全部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当你见性的时候因为佛法不坏世俗谛,什么叫世俗谛就是当地的风土民情,佛法传到任何地方佛陀他有暗示也有明示,暗示不能去破坏当地的风土民情,这是佛法真正很圆融的地方,这跟其他的教不一样,其他的教只要一进去我叫一神教, 你这个教一定要消灭,一定要信我的教,既然要消灭别人一定会冲突,佛法完全不冲突,佛法进入西藏就不坏西藏世俗谛,西藏人的烟供,佛法本来没有烟供这回事,是西藏人喜欢做烟供。佛法还没有传进之前他们就在做烟供了,因为不坏世俗谛,烟供就去做烟供,我告诉你什么叫烟供,以中国的风土民情跟烧金纸一样的道理,很多人说佛教不烧金纸,谁讲的那个叫世俗谛,佛法不坏世俗谛,只要知道你在烧什么那就可以了,那个世俗谛有没有用途,有。叫体相用大方广这个才是真正的佛法。普贤菩萨后面才有句话随顺众生,众生欢喜就好,学佛是改变你自己然后才改变命运这叫学佛,不是靠外人都是靠自性这个叫做佛法。

从罽宾来的这位高僧,我们从他的背景,为什么经典要特别写罽宾呢?很多人讲经讲到这个地方,顶多只有把地理位置讲出来,我要告诉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这个地方是大乘佛法氛围很高,真正见性了义的法,是在这个地方集结成功的。玄奘大师曾经到这个地方来,看到这个地方生产羊毛,克什米尔羊毛最有名,他发现当地造像是这么样的精美,这个在大唐西域都讲了,而这个地方佛教的氛围是这么样的高,可是因为他的目标是要到纳兰陀寺, 他在这个地方稍作停留后到达恒河流域的纳兰陀寺。任何经典的翻译在宋朝以前,除了论以外经典的翻译一定是皇帝来作为召集者,可是他不直接参与者,皇帝不能干预两件事,不管是暴君还是明君这两件却做得很好。第一个皇帝不能干预历史的运作,这个是一个法则,谁干预,后世的人会来讨伐他,有没有听过赵盾弑其君,你知道这个典故吗?文天祥正气歌里面当时有一个人叫赵盾,他杀死国王自立为王,史学家要记载这一段的时候,把国王杀死的人叫赵盾,叫做赵盾弑其君,以后的人念过都会知道,知道有个叫赵盾杀死国王,赵盾就把这位史学家杀死,杀死干什么,我叫你不能写这一段。政治干预历史,第二个史学家再写到这一段,再写赵盾弑其君 ,皇帝把他杀了。第三个史学家讲到这个地方,赵盾弑其君,再把他杀死。第四个第五个都杀死。史学家的骨气,史学家的正气,因为历史可以知兴衰,中国历史到新元史,新元史是记载到唐朝,清史史稿还没有进入到中国的正史里面。因为清朝离现在太近了还有很多评论,这会影响到一些人这个叫做历史学。第二个有一种智慧皇帝不能干预,只能由皇帝发起,其他人这样的财力物力来做这种事,就是翻译经典皇帝不能介入,你翻译什么让我看一下行不行,你当然可以看可是你要尊重翻译者,一部经的前面一定是什么时代哪个皇帝什么人奉昭译,什么叫奉昭译,奉皇帝的命令来翻译的,玄奘大师在翻译经典的时候3,000个人参与,当时候有全中国以及西域最伟大的文学家,为什么翻译要文学家因为从梵文要翻译成中文,没有文学家怎么翻译,第二个要懂得了义的人,要见性的人不然你怎么知道经典要翻译成这样,要有文学的文采,要懂得两种语言又要见性的人,这个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他是一个集体,当翻译出来的时候玄奘大师是总校订,玄奘大师总校订这句话,玄奘大师会问与会3,000人,可否决否,就是你们没有反对,大家都不讲话,佛教僧团是这样你不讲话代表赞成这个叫羯磨,佛教在佛陀时代是民主的社会,他的财物是共产的, 佛教是既民主又共产, 财物要利合同均,不是共产吗?可是见地要大家认同,可是见地认同者讲到真正了义的时候,要以佛陀的见地为见地。日常生活是表决,佛法见地以师为尊。我讲什么就要听,什么是叫谛听你不能有意见,如果说我也有意见,请不要来听因为你会谤佛,不是谤哪尊佛是谤你的佛性。

讲经铿锵有力,把经典拿出来做引证,因为你的见性你的开悟是经典帮你印证,不是我帮你印证。引经据典以高僧大德,每句话一定要有出处要有根据这个才叫做佛法。不然各说各话,如果有一个人这样讲,可是讲的是不是正法,谁敢反对他是不是正法。你说的是正法,你依据在哪里。有一个人出来做见证,我梦见师父来我家看我,你也不否定你也不肯定,都坐在那边。最后大家都给你顶礼,你根据佛法的哪一个,真的有那样你告诉我,包括禅中最没有讲话的,六祖坛经有讲这个吗?达摩血脉论有讲这个吗?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有讲这个吗?禅是话最少的,可是要有经论作依据,了解不了解?不是你三言两语,有些人讲色空不二,我告诉你听两次的人就会讲了,那什么叫色空不二,你描述出来一下,你说讲不出来,我告诉你讲不出来就是你心里不知道,我知道的事怎么会讲不出来。什么是讲不出来的你知道吗?觉受。比如说这个香好香哦,我只能表达很香,可是我没有办法拿出来让你看多香。我这个东西好甜哦,我已经形容甜了可是你在问我多甜,我只能讲非常甜,多甜那是我的感受没有办法讲。 甜不甜是感受,当你真正尝到甜你最起码能够说甜,当你尝到法味的时候最起码能说出法味。语言文字的表达我都不能表达,我只知道缘起性空就代表你不知道,这个专有名词现在网络随便都有了,是不是学佛的人都知道缘起性空。古大德的所有一切都要阐述,因为你不阐述会落入名相,心经现在大家把它落入名相,大家都会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他是大神咒大明咒,你自己没有了悟讲不出来, 高僧大德了悟后来表达者才称为叫三藏法师高僧大德 ,这个才能救人才叫救世。

古代的大德当他翻译经典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运作。可以去看看鸠罗摩什翻译十多年,玄奘大师翻译这十多年3,000个人共研,而且皇宫要备用的粮食要招待他们,让他们头脑清醒去做这个的翻译,你看动用的人力物力有多大,没有皇家出来做的话谁能够做的了。现在来看这个佛陀多罗,第一个只知道他从罽宾来这个很重要。第二个他没有翻译的团队,甚至什么时候翻译出圆觉经还是一个迷。要了解这很特殊,如果写论的话一个人有办法,经一定是多人包括六祖坛经,请问是六祖写的吗?不是。是他口述法海禅师或者更多的人把它演述成一部经,这个是经过了时间,经过了人力物力的个过程才有六祖坛经。而且他算是人力最精简的。可是历代的经典尤其翻译华严最难。为什么?因为他是所有经典里面文字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你去看看翻译要多久,动用的人力物力要多少。这一部有小大藏经之称,有小楞严经之称的圆觉经竟然没有讲他的团队。如果我今天发一个愿,要把妄尽还源观翻译成英文, 我告诉你以我个人绝对不行,这个团队如果没有编制之大人员之精,你根本不可能完成,我现在要告诉你,让你要还没有进入这部经之前要先赞叹一下。这部经只记载佛陀多罗,中国是一个会把事实真相写的很明了的民族,中国历代的文学家几乎都是史学家,中国历代的当官者绝对知历史,中国历史上史官的地位最高,他不一定掌握政治权利的地位很高,比如像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地位很高,司马光就是史学家,资治通鉴你们都知道,古代的科举里有一半是写历史。你写文章没有历史的架构进去,你没有办法把文章写得很美,因为没有见证没有实例, 皇帝最喜欢用的宰相都是了解历史的,因为历史可以知兴衰,铜镜可以正衣冠, 时代变迁了现在家长们会问你念历史干什么,念哲学干什么时代变了,所有的宗教也在变,人类的价值观也在变,只有一个不变,人生的苦不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